鶴立雞群,只能孤芳自賞
生活中,如果有人過于醒目,就很可能遭到別人的妒忌,甚至會遭別人的暗算,讓自己處于不利的地位。很簡單,鶴立雞群,只能是孤芳自賞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過于高調,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曾國藩是在居家守喪期間響應咸豐帝的號召組建湘軍的。不能為母親守三年之喪,這在儒家看來是不孝的。但由于時勢緊迫,他聽從了好友郭嵩燾的勸說,“移孝作忠”,出山為清王朝效力。
可是,他鋒芒太露,處處遭人忌妒、受人暗算,連咸豐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2月,他的父親曾麟書病逝,朝廷給了他三個月的假,令他假滿后回江西帶兵作戰(zhàn)。曾國藩伸手要權被拒絕,還要承受來自各方的輿論壓力。朋友的規(guī)勸、指責如潮水般席卷而來。曾國藩憂心忡忡,遂導致失眠。朋友歐陽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便借用黃、老來諷勸曾國藩,暗喻他過去所采取的鐵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頗,鋒芒太露,傷己傷人。面對朋友的規(guī)勸,曾國藩陷入深深的反思。
自率湘軍東征以來,曾國藩有勝有敗,四處碰壁,究其原因,主要是曾國藩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且未授予地方實權。同時,曾國藩也感到自己在修養(yǎng)方面有很多弱點,在為人處世方面剛愎自用,目中無人。他對官場的逢迎、諂媚及腐敗十分厭惡,為此所到之處,常公開表示不滿,一針見血,從而遭人忌恨,受到排擠,總成為輿論諷喻的中心。經過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國藩深深地意識到,僅憑他一己之力,是無法扭轉官場這種狀況的,如若繼續(xù)為官,那么唯一的途徑,就是去學習、去適應。
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聲望可說是如日中天,達于極盛,曾國藩被封為一等侯爵,世襲罔替,所有湘軍大小將領及有功人員,莫不論功封賞。時湘軍人物官居督撫位子的便有十人,長江流域的水師,全在湘軍將領控制之下,曾國藩所保奏的人物,無不如奏所授。
但樹大招風,朝廷的猜忌與朝臣的妒忌隨之而來。
頗有心計的曾國藩應對從容,馬上采取了一個裁軍之計。不等朝廷的防范措施下來,就先來了個自我裁軍。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曾國藩意識到雞蛋是不能與石頭碰的,既然不能碰,那就必須改變思路,明哲保身。
曾國藩深諳老莊之法,他洞悉清朝政治形勢,對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圓熟通達的哲學理念。
正是由于曾國藩居安思危,在功高位顯之時洞悉世態(tài)人情之險,從而以退為進,保持一種低調通達的作風,才能確保和成就他的功德。
曾國藩說:越走向高位,失敗的可能性越大,而慘敗的結局就越多。因為“高處不勝寒”啊!那么,每升遷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謹慎小心來處理各種事務。他借用烈馬駕車、繩索已朽,形容隨時有翻車的可能。
因此,我們萬不可因一時的得意而麻痹大意,或者在平時的交談中不斷標榜自己,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人應不斷反躬自省,修身立德。
上一篇:面試時不必強調過去的成績
下一篇:習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