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華,也不應該恃才傲物
生活中,總有些人覺得很自卑,他們常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因此陷入人生的怪圈,無法突破內心的囚牢,導致自己默默無聞。有些人則與他們恰恰相反,這些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才華橫溢,而且志得意滿,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表現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也常常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有資格驕傲的。殊不知,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當一個人既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還擁有一顆驕傲狂妄的心時,可想而知他們必然會不斷闖禍,也導致自己前途堪憂。
一個人要有多少才華,才能支撐起自己的驕傲?顯然,對于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完美的答案。細心的人會發現,越是才疏學淺的人,越是自我感覺良好。而越是學識淵博的人,越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夠始終懷著空杯心態,激勵自己堅持學習,保持進步。也因為謙虛低調,他們在與人相處時能給他人良好的感受和體驗,所以人際關系也處理得很好,擁有好人緣。由此可見,理智認識自己,給自己準確的定位,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夠讓人在人際關系中擁有良性的發展。
西晉時期,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他的弟弟王衍是當時大名鼎鼎的領袖人物。王衍出身名門,而且還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職務,所以名氣很大,也廣受人們的褒贊。在得到很多名仕的贊美之后,王衍漸漸覺得驕傲起來,變得恃才傲物。
有一次,王衍去拜訪權貴,因為神情明秀,舉止不俗,被權貴相中,想要把女兒嫁給王衍。不想,王衍對此深以為恥,因而假裝張狂和桀驁不馴,最終拒絕了這門親事。后來,王衍迎娶了賈后的親戚郭氏,郭氏非常貪婪,又仗著有賈后撐腰,因而聚財無度。為了避免在郭氏面前失去尊嚴,王衍從來不在郭氏面前提起錢財。王衍自命清高,不同流俗,盡管后來身居高位,卻因為流于清談,而無實干精神,最終畏畏縮縮度過一生,也因此被后世的王羲之、陶弘景等人批評為“清談誤國”。
一個人即使再有才華,也不應該恃才傲物,更不應該有才華就脫離實際生活,一味地放縱自己活在虛無縹緲的言論中。百川歸海,是因為海地處低處,也是因為百川里的水甘于流動到河的下游。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做人也應該如同河流一樣,懷著謙遜的心態,心甘情愿容納入海,從而讓心胸更加寬廣,令人肅然起敬。
任何人都有才華,也有自身的優點和長處。然而只看到自己的優勢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在于還要看到自己的劣勢和不足,這樣才能保持謙遜的姿態,也才能理智客觀認識自己。古代社會,很多官員都是因為恃才傲物、盛氣凌人,而不小心得罪了小人,招致他人的報復,導致失去先機。對于每個人而言,應該把客觀認知和評價自我作為最大的優點,因為唯有保持理智清醒的自我認識態度,時時自省,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才能讓人生擁有美好的發展和未來。
上一篇:有些堅持,并沒有什么意義
下一篇:有理想的人生,如同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