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的少年只會止步不前
任何一個人都知道,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但在很多時候,自信與自負只是一念之差,自信的人予人以好感,自負的人令人厭煩。同時,自負者在心理上也會有更多的壓力,因為他們在內心會告訴自己,一定要兌現自己許下的諾言,而結果常常事與愿違。
青少年朋友們要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這樣,你才會穩扎穩打,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很受啟發:無論你多么強大,多么成功,只要心中被驕傲占據,那么你離失敗就不遠了。
很久以前,有一個農夫,他的莊稼地在一片蘆葦地旁邊,經常會有一些野獸出沒,為了防止自己的莊稼被野獸毀壞,他經常拿著弓箭去射獵這些野獸,并經常巡視。
這天,農夫和往常一樣,來到蘆葦邊看護莊稼。這天很安靜,好像什么都沒發生,農夫也覺得自己乏了,便在蘆葦地旁邊休息。正當他要打盹兒時,卻發現蘆葦叢中的蘆花紛紛揚起,并飛到空中,他覺得很奇怪,難道蘆葦叢中有什么東西嗎?
于是,他走過去,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老虎,只見它蹦蹦跳跳的,時而搖搖腦袋,時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興得不得了。
老虎到底為什么這么高興呢?農夫心想,它一定是剛剛捕完獵物、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吧?可這只老虎真是太笨了,它完全沒有想到捕捉自己的農夫就站在它身后。
想到這里,農夫趕緊藏好,拿起了自己的弓箭,瞄準老虎,然后趁著它跳起的一瞬,一箭射過去,老虎立刻發出一聲凄厲的叫聲,撲倒在蘆葦叢里。
農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只死獐子。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只老虎是悲哀的,它因為捕到了獐子萬分高興,便忽略了對周圍環境的覺察,以致自己成了別人獵殺的目標都不知道,最后只能中箭而死。
可見,自信固然可貴,但如果自信過了頭,成為一種自負與狂妄,那就確實不討喜。生活中,那些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與別人交往,心胸狹窄。他們雖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往往滿足于現狀,而且他們看不到別人的成績。因此,青少年朋友只有改正自大的性格弱點,才能看清別人,從而博采眾長。
心靈啟示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恩賜謙卑的人。如果你也是一個驕傲的人,就從現在開始審視自己,改變自己,做一個謙遜的人,一個能夠按捺沖動,奮發向上的人。
如何克服自負心理,青少年朋友需要做到:
1.要有自知之“明”
常聽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短處。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似乎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如果只看得到自己的長處,那么,你就是自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估價自己,在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的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短處,那么,便能很好地彌補自己的不足。
你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事物的優越性都是相對的,我們所擁有的,永遠都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沒有理由狂妄自大。
2.兼聽則明
那些謙卑、成功的人一般都善于傾聽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周密的思考,并歸納出哪些事物可行、哪些事物不可行的一套完全屬于自己的見解。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他會考慮到“得失利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理若往前再跨越一步就是謬誤”等這些細微的甚或為一般人所考慮不到的問題。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傾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敢于堅持真理。
可見,做人要信心十足,但不等同于自高自大、自我浮夸,只有抱著謙卑的態度,你才能不斷進步!
當然,你也無需過分謙虛,否則你也有心理壓力。當你能拿捏好自信的尺度,就沒有人能干涉你的生活態度;就算有,也許是對方忌妒你,因為他本身缺乏自信,所以看不慣你的神采奕奕,對于這樣的人,你應該多同情但不要計較,因為他的心態太貧窮,而且沒有人能救得了他。你不必為比乞丐富有而感到抱歉,因為這是你努力爭取、應得的成果,過好你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自我型
下一篇:融入生活,走出一個人的孤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