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忘過去,讓自己重新開始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遭遇意外。這些意外,有的是驚喜,有的是驚嚇,也有的是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傷痛。驚喜或者驚嚇,都還能接受,而傷痛卻是人生永遠的疤痕。不管什么時候,揭開這疤痕,都是赤裸裸的痛楚。然而,生命就像是滴滴答答的時鐘,永遠也不愿意停歇。不管我們遭遇了什么,也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掀開人生的新篇章,它就這樣帶著我們一路向前,奔向新生。所以人們說,時間是治愈傷痛的良藥,也只有時間才能治愈生命無法承受的痛苦。
不管我們是歡喜,還是悲傷,我們都無法逆轉地一路奔跑向前。時間總要流逝,不管你是珍惜它還是浪費它,都不能改變它生命的腳步。時間也總會帶走我們生命中的很多東西,不管你是想記住它還是想忘記它。然而,等待時間去治療傷痛,未免有些太過于被動了。在人生之中的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學會自己為自己療傷、治愈痛苦。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盡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開始新的生活。既然不管我們是否愿意,生活都只有向前,那么我們何不主動向前呢?
張奶奶今年62歲了,她和老伴的感情非常好,退休后還計劃一起環游世界呢!然而,世事無常,他們還沒有商量好第一站去哪兒,她的老伴竟突發腦溢血,倉促離世了。這個打擊讓張奶奶非常痛苦,她恨不得追隨老伴一起去了。但是,她的兩個孩子全都請了長假,寸步不離地陪伴在她的身邊,讓她又不忍傷孩子們的心。過了沒多久,張奶奶就去兒子家幫忙帶孩子了。她的小孫子今年兩歲了,正是調皮的時候。每天帶著孫子忙忙碌碌,張奶奶終于暫時放下了老伴離世的悲痛。一年之后,孫子去幼兒園上學了,張奶奶又陷入了寂寞和空虛之中。每當白天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的時候,她總是偷偷地掉眼淚。兒子下班之后看著張奶奶紅腫的眼睛,不由得擔心起來。果然,沒過多久,張奶奶得了嚴重的抑郁癥,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傾向。為了照顧媽媽,女兒把張奶奶接回自己家里,甚至辭掉了工作,專心陪伴媽媽。看著女兒忙前忙后,處處想辦法逗自己開心,甚至把好好的工作也丟了,張奶奶更加郁悶了。為了不給子女添負擔,張奶奶決定報名參加旅游團,去國外走一走、看一看,完成老伴在世時的心愿。雖然女兒要求陪她,但是張奶奶堅決拒絕了。
張奶奶從未走過這么遠,她一路飛機,跟隨旅行團來到了歐洲。他們的旅行團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所以行程安排很緩慢。每天,老人們在一起聊天,都很開心。張奶奶還認識了好幾個和她一樣喪偶不久的老人,他們彼此開導,都決定要快快樂樂地活著。一個多月之后,張奶奶長途旅行回家了。看到張奶奶的精神狀態明顯好多了,女兒和兒子心里都松了口氣。張奶奶既沒有去兒子家住,也沒有去女兒家住,而是回到了自己家里。她對孩子們說:“放心吧,我以后不會再天天愁眉苦臉了。無論如何,我要好好活著,看著你們健康快樂。這樣,你爸爸的在天之靈才能放心!”從此之后,張奶奶一改往日消沉抑郁的模樣,每天都樂呵呵地買菜做飯,還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
突然失去了老伴,張奶奶的心里一定非常傷心。然而,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誰都無法逃過的劫難。死去的人已經死去,活著的人則必須承擔痛苦、承受思念。如果張奶奶繼續郁郁寡歡,就會讓孩子們的生活也受到影響。無論如何,活著的人都要好好活著。想明白這個道理,張奶奶就不再沉浸在老伴去世的痛苦之中了。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始終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之中,見人就說。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很同情她,日久天長,人們都躲著她走。她呢,也因為始終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所以一直非常消沉。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更加明白事理。很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決定的,與其揪著不放過自己,不如學會淡忘,讓自己盡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
上一篇:淡定從容,笑對冷遇
下一篇:激勵自己,給自己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