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讓記憶更強大
當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東西,你甚至不知道這個東西為何物,更無法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到觸發點,與這個東西之間進行合理的聯系,那么你很難與這個東西之間建立任何微妙的關聯,這樣一來你記憶這個東西的就會變得很困難。很多孩子喜歡閱讀文學作品,那么在閱讀西方的小說時,感到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記不住外國人一連串的名字。在中國人看來,外國人的名字在被翻譯成中文后,沒有任何含義。為此現在有很多國際友人來到中國,都會給自己起一個中國名字,顯得更加入鄉隨俗,也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人的記憶有很多的特性,既可以根據圖形進行記憶,也可以發揮聯想的巨大作用,進行記憶。運用聯想進行記憶的方法,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還可以叫作鏈條記憶法,這個叫法非常形象,因為記憶中的很多東西真的如同鏈條一樣,環環緊扣,如果其中有任何一環脫節,就會導致整個記憶鏈都出現嚴重的問題。
聯想記憶最大的好處就是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或者已有的經驗,把需要記憶的新的知識點和內容,與已經牢固記憶的知識點和內容聯系起來。即使有朝一日新的知識點因為遺忘即將掉落懸崖,牢固掌握的知識也可以向新知識伸出援手,緊緊拉住新知識。
當然,采取聯想記憶法進行記憶,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把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放在一起進行記憶,因為這些事情之間缺乏聯結點,所以記憶的效果往往不會很好。因此,當學習和記憶新的內容時,我們要在記憶的寶庫里尋找與新內容最息息相關、聯系緊密的事物,這樣才能讓事物與事物之間更好地相互觸發,不管想要記起記憶鏈條中的哪一個事物,都可以從另外一種事物著手,從而成功地激發記憶,讓記憶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
從生理的角度而言,這種聯想記憶法記憶下的相關事物之間,就像形成了條件反射一般,只要說起其中的一個事物,另外一種事物就會馬上呈現。而聯想記憶的目的,就在于在更多的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結,形成條件反射。當孩子們的記憶庫里充滿了這樣的條件反射般的聯結,孩子們的記憶力就會大大增強,記憶的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在最近的一次月考上,語文試卷上有道題目,詢問不同的傳統節日分別是哪一天。樂樂有好幾道題目都沒有回答出來,為此媽媽當即要求樂樂必須記住這些傳統節日具體的日期。可是,小吃貨樂樂記時間尤其艱難,畢竟時間就是一個日子,是很枯燥的數字。反復學習好幾遍,他還是無法順利回答出所有的傳統節日。
媽媽看到很著急,提醒樂樂:“樂樂,你要想辦法記啊。否則現在語文學習越來越靈活,如果你連傳統節日都不知道,當然會被打上大大的叉號,成績也會嚴重下滑。”樂樂抓耳撓腮:“我已經很努力啦,媽媽!”在檢查之后,媽媽發現樂樂還不能記住中秋節和端午節、重陽節。媽媽問樂樂:“樂樂,你不是最愛吃粽子么!而且,到了端午節還賽龍舟呢!其實端午節很好記,因為小妹妹的生日就是在五月份,你只要想著雙五就是端午即可。當然,雙五不是十,而是五月初五的意思。”雖然媽媽的話乍聽起來很牽強,但是樂樂最愛小妹妹,因此提起小妹妹的生日,他當即興奮地表示:“我還要送給妹妹禮物呢!”就這樣,樂樂記住了五月初五。
后來,媽媽對樂樂說:“在傳統節日中,還有一個節日也是這樣的,月份和具體的日子相同,那就是九九重陽。”樂樂聽到媽媽的引導,感到非常新鮮:“真的呢,媽媽,這兩個日子都很有趣,都是月份數和日子相同。”媽媽點點頭,說:“看看吧,你從小妹妹的生日記下了端午節,又從端午節記下了重陽節。接下來,就只剩下中秋節了。其實,中秋節最好記,因為你愛吃月餅。月餅圓圓的,就像打入銀盤的月亮掛在天空中一樣。那么,中秋節既然是中,為何在八月份,而不在七月份呢?這是因為陰歷和陽歷不同,陰歷是按照節氣等進行時間劃分的。八月十五,正值秋高氣爽,天空非常清澈,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超級月亮掛在天邊。或者,你也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認為八是發的意思,而八月十五,就是大家都要發財,都要在月圓的時候回家團圓。”樂樂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媽媽,你可真能扯,就記個日子,居然說出來這么多。”媽媽看著樂樂揶揄的表情,也忍不住笑起來:“當然,不說出這么多,你怎么能記住呢?”雖然媽媽的方法看起來很笨拙,只是為了記住幾個日子,媽媽就洋洋灑灑說了這么多。實際上,這樣的鋪墊和關聯,正是為了讓樂樂能夠順利記住互不相干的日子而做準備的。
聯想記憶固然會讓我們更輕松地學習和記憶新的知識,但是要想把聯想記憶運用得恰到好處,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孩子們唯有在日常的學習中就努力認真地記憶,點點滴滴地積累,才能讓自己的腦海中有更多的知識可以作為聯結的觸發點。試問:假如孩子本身什么都不知道,既沒有掌握知識,也沒有太多的人生經驗,如何才能與新知識之間建立聯結呢?因此,要想實現更好的記憶效果,孩子們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經驗。
當然,記憶力的提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們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學習掌握和記憶的內容有很多。必須要把握好進步的節奏,不要總是急功近利。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上一篇:經風雨見世面的孩子才能成才——李嘉誠的“狠心”教育
下一篇:腦科學與注意力——控制注意力的是人類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