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用自己的雙手去取得成功,實際上并不困難
曾有人問比爾·蓋茨:“你是不是總是工作到清晨四點?”他說:“只是偶爾的啦,但是大部分都要工作到十二點,然后吃晚餐,然后回家之后再閱讀一個半小時。”我們看看這位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他是不是比你更努力?假如是的話,那么你還有什么不努力的借口呢?華人首富李嘉誠曾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比別人努力兩倍。”成功其實并不難,就是比別人多走一步路的事,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比別人努力付出更多。
成功并沒想象的那么難,成功很多時候與智商的高低無關,生活和事業中其實沒有那么多的權謀機詐,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不要等待專屬于你的機會出現,而要主動出擊,創造機會——就像那個牧羊人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來計算天上的星星一樣為自己創造機會,就像喬治·史蒂芬森在骯臟的煤礦馬車旁邊用粉筆來得出一個數學定律一樣去創造機會。
記住,想要成功,最關鍵的是,你夠不夠主動,你夠不夠積極,你有沒有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爭取成功!
A沒有人可以替你成功
有個朋友,從小就喜歡凡爾納的小說《環游世界八十天》,所以一直夢想有一天能“環游世界”。當他還是毛頭小伙的時候,就夢想能夠拋開一切,周游世界,但苦于囊中羞澀,始終沒有踏上夢想的旅程。但在朋友心里,一直還惦記著這個夢想,一直期盼能夠圓滿這個夢想。
后來,朋友結婚了,再后來,朋友的妻子懷孕了,兩個人的世界變成了三個人的家庭,為了妻子和孩子能夠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朋友拼命工作,而心中的夢想,也只能束之高閣。
因此,朋友常常感嘆,自己這個周游世界的夢想,只能等到孩子長大了,不用自己操心的時候;只有等自己退休了,有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只有等自己的積蓄達到一定的水平,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才能夠真正實現。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經濟條件也好了,朋友卻發現,自己還是無法圓滿自己的夢想,因為父母已年邁,需要自己守在身邊。
朋友常常跟大家提起自己的夢想,然而,卻只是提起而已,他似乎永遠都不會開始旅程,不會付諸行動。
有一天,朋友突然打來電話,言語間滿是感慨。原來,他偶然間讀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不會去死》,作者是一個騎車周游世界的日本青年。這位名叫石田裕輔的日本青年,辭掉了工作,進行了一次為期7年的環游世界的旅程,讓我的這位朋友羨慕不已。
石田裕輔在書的扉頁上這樣寫:“既然要走,就得趁現在就走,既然要走,就得走出世界第一。”
石田裕輔沒有錢,于是他選擇騎自行車環游世界,七年時間里,他看過恒河的日出,走過滿月下的金字塔,看過東非草原上奔跑的長頸鹿和叢林深處若隱若現的蒂萊曼神殿,還經歷過極地夜空中五彩斑斕的極光。最終,在經歷了許多的生死絕境之后,石田裕輔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家鄉,在這七年的旅行生涯里,他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眾多驢友們崇拜的英雄,他把這次為期7年的旅行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不會去死》。
朋友的夢想,也是環游世界,相信在很多讀者心中,也有一個環游世界的瑰夢。然而,如果你不及時開始付諸行動,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那么你夢想就會石化成遙不可及的虛幻之夢。你要記住,沒有人可以替你成功,要實現夢想,只能靠自己,沒有人可以替你成功。
問問自己,成功離你有多遠
NO.1為什么別人成功了,而你沒有成功
誰都渴望成功,誰都夢想輝煌,可是真正成功的又有幾人?他們不是運氣不夠好,也不是上天不垂青,只是因為他們一直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從沒有付出努力去爭取未來。
NO.2你已習慣于安穩悠閑了嗎?
一些人習慣了過一種安穩悠閑的生活,在肉體和精神上變得怠惰。然后漸漸地,他們對自己說:“哦,你瞧,我這樣的生活也不錯,至少我還活著,有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然后有一天,當他們因為缺乏工作熱情被老板辭退的時候,他們又對自己說:“哦,你瞧,其實沒有工作也沒什么,我可以宅在家里,自由生活了!”就這樣,這些人的生活質量一天比一天糟糕,日子在他們的等待中變得越來越壞。
告別懶惰,靠自己成功
世界上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的人士尚且如此努力地工作,那么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平凡人而言,還有什么理由再懶惰?一個人只有在不斷的努力中,才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充實自己,也才能夠不斷地獲得成功。笨鳥靠先飛猶能成功,那么聰明伶俐、具有無窮潛力的我們如果能夠比別人先行一步、多努力一分,那么成功還不指日可待嗎?
B辦法總比麻煩多
很多年輕人在初入社會時,總會遇到一堆堆的問題,如何很難與同事相處,很難適應新工作,很難讓老板滿意,很難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很難管理好自己的金錢,等等。這些麻煩疊加在一起,足以讓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焦頭爛額,可不管怎么焦灼,問題也要一個個的解決,而且一定要相信,辦法總比麻煩多,所有的麻煩,都是用來被我們攻克的,而不是用來把我們擊敗的。
農場主詹姆斯先生擁有一家大果園,對他來說,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怎樣給工人支付工錢,于是他找到了經濟學家,請他給自己出謀劃策。恰好,經濟學家也對工錢支付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答應幫助詹姆斯先生設計薪酬計劃,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請詹姆斯先生把農場提供給他們,做為薪酬研究的實驗室。
詹姆斯先生原本是按照“計件工資”來支付報酬的。為了保證無論工人在貧瘠的土地上勞動,還是在肥沃的土地上勞動,工資都不會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水準,詹姆斯必須根據收成的多少經常調整“計件工資”,以使它恰到好處。收獲得多,工人們摘得多,“計件工資”就定得低些,收成不好,摘得少,就定得高些。但是不久后,他發現,工人們共同約定,在保住“計件工資”的前提下,誰都不能摘得太快,以免摘得太多,導致整體的計件工資下調。結果,農場的采摘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這給詹姆斯先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經濟學家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后,向詹姆斯先生提議,不再根據收成多少,而是根據采摘的難易程度,設定不同的“計件工資”,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工人們集體拖延。經過一段時期的實驗,詹姆斯先生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新方法提高了50%的生產力。
第二年夏天,經濟學家又開始考慮,如何刺激農場里懶惰的管理人員,這些人掌握著給每個工人分配任務的大權。經濟學家發現,管理人員經常把最輕松的活兒交給自己的熟人去做。這種“用人唯親”的做法也使生產力大打折扣。
經濟學家很快想出了“餿主意”:把每個管理人員的工資同當天的收成聯系起來。這樣一來,管理人員就會把最有效率的差事交給那些吃苦耐勞的員工,而冷淡自己的朋友,這樣生產力很快又上升了20%。
第三年夏天,經濟學家又提出了“競賽計劃”。工人們可以自愿組隊來參加勞動。起初,互為朋友的人會結合在一起,但當經濟學家為那些產量最多的隊伍頒發獎金時,一切都改變了。又一次,工人們把金錢擺在社會關系的前面。他們紛紛從自己的熟人圈中跳出來,加入最有活力的隊伍。做事麻利的工人們結合在一起,生產力又增長20%。
從最開始令人頭疼的支付工資的問題,到最后徹底解決,并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農場主詹姆斯先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擔心麻煩的出現,因為,解決麻煩的辦法總會有的。
麻煩不可怕
NO.1每天多做一點點,辦法終究會比麻煩多
在現實生活中,辦法總比困難多,辦法總比麻煩多。生活中莫不如此,只要我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實踐,總會找出解決麻煩的辦法來。我們要相信,哪怕是要飛上天,我們也有辦法去實現,可能今天辦法還不夠多,還不足以解決麻煩,但我們每天多做一點點,辦法終究會比麻煩多,成功終究會實現。
NO.2一定要相信,麻煩都是用來被攻克的
歌手楊培安有首歌《我相信》,歌里這樣唱到:“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世界等著我去改變。拋開煩惱,勇敢地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臺中間。”我們要相信,哪怕是要飛上天,我們也有辦法去實現,可能今天辦法還不夠多,還不足以解決麻煩,但我們每天多做一點點,辦法終究會比麻煩多,成功終究會實現。
學學魯濱遜
著名作家笛福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就塑造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人物——魯濱遜。魯濱遜流落到了無人的荒島,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開始想辦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種糧食、養牲畜……竭力投入到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去。經過重重困難,魯賓孫最終離開了荒島……其實,不僅僅是魯賓遜,我們都能夠想出許許多多的辦法,去解決人生的麻煩,別再給自己找什么借口,趕緊行動,辦法總比麻煩多,相信我們總能解決掉一個又一個的麻煩,獲得成功。
C全力以赴,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現代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獲得普利策詩歌獎的羅伯特·弗羅斯特寫這樣一首小詩,題目叫《一條未走的路》,詩中這樣寫道:“深黃的林子里有兩條岔開的路/很遺憾,我,一個過路人/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佇立好久,我向一條路遠遠望去/直到它打彎,視線被灌木叢擋住/于是我選了另一條,不比那條差/也許我還能說出更好的理由/兩條路,說不上差別有多大。”正如弗羅斯特在詩中所言,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難以辨明未來的道路究竟哪一個會更好更順暢更光明,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多全力以赴,反正哪條路都擁有50%的成功的機會,你更喜歡哪一條路,就走哪一條路吧。
亨利·福特是美國密歇根州的農場主的兒子,他的父親是從愛爾蘭移民過來的,來美國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卻成為了福特汽車工業的創始人,他的經歷可以稱之為傳奇了。
亨利年輕時在愛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分廠做機械工程師,作為一名新來的技師,亨利的工作可是說是非常辛苦的。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在一個變電所負責各種機器的安裝和檢修,而且是夜班,從下午6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工作,月薪45美元。
盡管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亨利在這里工作的很開心。他從小就對機器有著近乎狂熱的愛好,他的工作態度很認真,對新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也很迅速,一年之后,亨利從變電所調到了底特律分公司總廠。幾個月后,他被提升為公司的副總機械師,月收入也漲到了75美元,再過了幾個月,亨利成了底特律愛迪生照明公司的總機械師,月薪100美元,在當時,這個收入已經是非常高的了。
已經是總機械師的亨利依舊像從前一樣勤奮地工作。這時亨利的經濟、工作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他并沒有因為這個而滿足、松懈下來。他經常翻閱《美國機械師》雜志,他在家里搞了一個工作室,在工作之余跟一些伙伴研究汽車。
1896年的時候,亨利造出了一輛能夠運行的車,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使得他在這條路上繼續堅定地走了下去。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他在自己簡陋的工棚里設計并制造出了兩臺汽車。
1899年8月5日,底特律汽車公司正式成立。亨利·福特任公司的機械主管和總工程師,并持有股份,新公司的資本為l5萬美元。就在這個時候,愛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總經理亞利山大·道坐不住了,他找來了亨利,在辦公室做了一次深入交談。
道很客氣地祝賀了亨利,并對他說他是公司里最有才能的人,緊接著他把話題一轉,“可是作為多年的朋友,作為上司,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你現在在外面所做的一切是沒有意義的,汽油怎么能作為運輸工具的動力源呢?希望你把精力用在咱們公司的那些機器上,好好在電上動動腦筋,把那些不相干的事辭了吧!”
接著,道又開出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我想挑選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擔任公司的總管,我認為你是最合適的。請你考慮一下我說的話,然后給我一個答復。”
然而,亨利立馬便給了道一個意料之外的答復,說他決定辭職。就這樣,亨利離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開始了他的汽車之路。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亨利此時選擇安于現狀,繼續留在愛迪生照明公司,而不是全力以赴投入汽車事業當中,恐怕汽車的歷史都要改寫了。
全力以赴打造自己的世界
NO.1人生在于規劃,主動地謀劃未來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一樣的境遇中,有人一事無成,有人卻機遇重重,事實上,只是因為后者抓住了時機,全力以赴實現了人生的飛躍。機遇與那些消極等待的人是沒有緣分的,它只垂青于那些富有進取意識和創造力的全力以赴的人。
NO.2專注于自己的目標
樂觀有助于克服困難,夢想有助于保持樂觀,積極向上是一種動力。要知道,有夢想的人,都會遇到生活的磨礪,成功者與常人的區別,就在于對待困境的態度。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全力以赴,一切皆有可能。
全力以赴不是魯莽行事
巴頓將軍曾經說過:“精心計劃后,冒險與莽撞大不相同。”從哲學角度講,全力以赴和孤注一擲有近似之處;從心理學角度講,全力以赴多多少少要有些“賭性”。然而,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去做,都會有50%的成功率。
拋開個人的健康因素和家庭因素對成功的影響,從成功學的角度看,成功者所具有的,其實是一種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的魄力。
全力以赴,需要有以下條件作基礎:
第一,要有堅定的信心;
第二,要有明確的目標;
第三,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第四,要有堅韌的毅力;
第五,要有專業技巧;
第六,要有勤奮吃苦的精神;
第七,要有超強的決策能力;
第八,還要有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全力以赴,其實正是通往成功路上,必備的推進器。
沒有全力以赴的賭性,畏手畏腳,有了賭性,就敢去拼搏。
上一篇:現實很殘酷,出路自己找
下一篇:真正的成功是人格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