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如陽光,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微笑待人
在紐約的一次晚宴上,有一位客人——她是一位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女士,因為迫切想給每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花費重金買了貂皮、鉆石和珍珠。但是,她對自己的面孔卻沒做任何打扮。她的臉上充滿了尖酸刻薄以及自私。她并不明白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那就是一個人臉上的神色,要遠遠比她身上所穿的衣服重要得多。
施瓦布告訴我,他的微笑價值百萬。他大概深諳這一真理,因為施瓦布的性格、他的魅力、他那令人歡喜的能力,幾乎正是他超常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而他的個性中最可愛的因素之一,就是他那能夠打動一切人的微笑。
行動勝于言論。微笑會讓人明白:“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見到你?!?/p>
這就是狗為什么討人喜歡的原因。它們是那么高興見到我們,以至于心都要從肚子里跳出來似的。所以,我們當然也高興看見它們。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麥克奈爾談了他對微笑的看法。他說:“那些笑容常在的人,在教育和推銷當中會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培養快樂的下一代。笑容比皺眉頭更能傳情達意,這正是鼓勵比懲罰更能起到有效教育的原因所在?!?/p>
紐約一家大百貨商店的人事經理告訴我,他情愿雇一個帶著可愛微笑的小學未畢業的職員,也不愿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學博士。
即使我們不能看到笑的本質,但它的影響卻是很大的。遍布全美國的電話公司有一個欄目叫“聲音的威力”,這個欄目是為用電話推銷產品和服務的業務員提供的。在這個欄目中,電話公司建議在你打電話時,應該保持微笑,但是這種微笑只能通過你的聲音來傳達。
如果你希望別人看到你的時候很愉快,那么當你看見別人時,你也一定要心情愉悅。
我曾建議成千上萬的商界人士,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的每小時都要對人微笑,然后再回到班上來談結果。效果怎樣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會員威廉·史丹哈德的一封信。他的情況并不是個別現象。事實上,它是好幾百人中的代表。
“我已經結婚18年多了,”史丹哈德寫道,“在此期間,我從起床到準備好出門上班,都難得對我的妻子微笑,或說上一兩句話。我是那些在大街上奔波的人當中脾氣最壞的一個。
“因為你建議我們講對微笑的感受,于是我就想試一個星期。所以,第二天早上,當我梳頭的時候,我就看著鏡中那副陰沉的面孔,對自己說:‘比爾,你今天必須把你的愁容從臉上掃除。你要微笑。你現在就應該開始?!易鲁栽绮偷臅r候,對妻子說:‘親愛的,早上好!’我說的時候,臉上帶著微笑。
“你曾提醒過我,她可能會感到驚訝??墒?,你低估了她的反應。她不僅迷惑不已,甚至驚呆了。我告訴她,她將來可以每天都看到這種愉快的事情。從此以后,我每天早上都這樣。
“由于我改變了態度,使得我們家在這兩個月中所得到的快樂,比過去一年的還多。
“當我去辦公室的時候,我會對大樓開電梯的人說‘早上好!’并且對他微笑。我還和看門人微笑著打招呼。我在地鐵售票處兌換零錢的時候,也會以微笑和服務員打招呼。當我站在交易所大廳的時候,還會對那些以前從未見我微笑的人微笑。
“不久,我就發現每個人都對我報以微笑。我微笑地接待那些發牢騷和抱怨的人。當我聽他們抱怨的時候,我會保持微笑,于是問題的解決更容易了。我發現微笑給我帶來了財富,我每天都會收獲許多財富。
“我同另一位經紀人共用一間辦公室。他的一位秘書是一個可愛的小伙子。我很為我所取得的進展而高興,所以將自己最近學到的人際關系新哲學告訴了他。他承認說,當我最初與他共用辦公室的時候,他還以為我是個郁郁寡歡的人呢——直到最近他才改變這一看法。他說,我微笑的時候非常親切。
“現在我改掉了批評的習慣。我只是欣賞和稱贊別人,而不指責。我也不再談論自己的需要,我現在總是從別人的立場來分析問題。這些做法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現在已經變成另一個人了,一個更快樂、更充實的人,而且擁有友誼和快樂——而這些才是最重要的?!?/p>
你不愿意微笑嗎?那該怎么辦呢?有兩個辦法:第一,強迫自己微笑。第二,如果你一個人獨處,不妨強迫自己吹吹口哨,或哼一支小曲,或唱唱歌,就好像你很快樂的樣子,那就能使你快樂。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這樣說:
“行動就好像是跟隨感覺之后而產生的,但它與感覺其實是同時進行的,這就足以使直接受意志控制的行動有規律,而且也間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控制的情感有一定的規律。
“因此,如果我們不快樂的話,那么得到它的主動途徑就是讓自己高興起來,就好像你已經得到了快樂一樣……”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得幸福的一個可靠的方法,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幸福并不取決于外界的因素,而是取決于你內心的狀態。
“事無善惡,”莎士比亞說,“思想使然。”
林肯也曾說:“大多數人的快樂,和他們內心所想到的快樂相差無幾?!彼f得確實沒錯。我最近看到了這一真理的生動的例子。當時我正在爬紐約長島火車站的臺階。在我前面有三四十個拄著拐杖的殘疾兒童正用力登上臺階,有一個男孩還必須由人抱上去。但他們的歡笑和快樂使我吃驚極了。我對帶領這些兒童的管理員說了我個人的感受。
“哦,是的,”他說,“當一個孩子知道自己將終生殘疾時,他最初往往是驚慌失措;但在驚慌之后,常常會接受命運的安排,并和正常兒童一樣快樂?!?/p>
我真覺得要向那些孩子致敬。他們給我上了一堂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課。
上一篇:多替他人著想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一篇:遠離憂慮,釋放你的情緒既要淡定,也要敢于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