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成功方式是可以復制的
別人的成功方式是可以復制的,不僅如此,仔細觀察那些成功人士,其實他們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像的,他們的某些手勢、某些行為舉止、某些姿勢,甚至某些想法也能夠不謀而合,觀點更是驚人的一致。
這說明無論在哪個領域,到了成功的頂點,道理都是相通的。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也可以引申為“成功的人都是相同的,失敗的人各有各的失敗之處”,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相似之處,對此進行模仿,那么終有一天,我們也將成為成功者的一員。
我們在平時與人相處時,就要多注意別人的長處,多注意自己缺乏的那些特質,然后學習它、擁有它,采擷眾人的優點,就擁有了更多優勢。在這一點上,松下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成功者。他信奉“用七分功夫去注意一個人的長處,用三分功夫去注意一個人的短處”的原則不但可以讓別人揚長避短,同時也容易讓自己得到提升。
讓自己提升的辦法有很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并善于模仿學習絕對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法。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在模仿中成長,再創新中成功”,認為真正的職業工作都是模仿重復,強調的是效率而不是創新。這句話非常對,通常我們看重的工作實際上真正創新的部分很少,甚至占不到1%,要求的就是效率。在這一點上,模仿比任何其他方法都來得快。看到比亞迪汽車的成就了嗎?其中80%的功勞都來自模仿,模仿而不完全一致,就是一種創新。
當然成功模式更是如此,不僅僅在職業上,就算在那些要求創新力很高的文學方面,也是“千古文章一大抄”。抄得好就是大師,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抄襲模仿了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當然有此“化用”的詩詞文章不在少數,化用得好就是成功者。人們也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希望人們在熟練格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在成功一事上也是一樣,必須有模仿的過程,才會有創新的可能,最終才能夠成功。模仿是第一步,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好,那么想要通過自己的一套方法來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成功往往都有著模式,在你沒有明確它之前,任何的自我創新都是在浪費精力,自己發明出來的方法大多數效果都非常有限,你需要先模仿再創造。
當然,成功并不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需要人們更多地思考,但是模仿能夠快速提高人們的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人們提高自己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在工作方面,一個人想要提高,可以通過實踐鍛煉自己,也可以通過深造提升自己,但讓工作上手最快的方法卻是請教做過這類工作的人,讓他們傳授給你一定的經驗,這樣你就會盡快掌握工作的流程和竅門。模仿別人的好處就在于你可以把那些已經存在的經驗、技巧等直接拿過來用,而不至于自己在實踐中摸索,不至于在摸索中跌倒,快速而又便捷,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模仿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大概言過其實,但模仿可以讓我們快速成長卻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人在成功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有一點成長,每天都能進步。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成功人士具有的特質,并且每天都學習模仿,那么不久我們看起來就像一個成功人士了。這時我們肯定多了很多機會,在人群當中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成功離我們就更近了。
一個成熟的人懂得如何讓自己迅速找到一條達到目標的道路,而模仿肯定是一條快捷的道路。就算僅僅是外表和動作上的模仿,也會在天長日久的重復之后,給你形象帶來一定的魅力,這樣的魅力最終也將影響你的內心、你的思想,最終影響你的人生,從而走向卓越。
上一篇:做好自己,有趣的人從不苛求被每個人喜歡
下一篇:努力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