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實踐,使學習有更大進步
一切的理論都離不開實踐的檢驗,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只是學習那些理論的知識,而不注重實踐,那么就無法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犯閉門造車的錯誤。尤其是那些內向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有很強的惰性。外向的孩子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也喜歡對很多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內向的孩子在學習上更傾向于被動,他們也許會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但是他們并不想去驗證這些理論是否真的成立。在這樣的過程,性格內向的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性格內向的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多多地鼓勵性格內向的孩子,讓孩子積極地展開實踐,從而引導孩子把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檢驗結合起來,爭取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
曾經有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說過,學校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學生除了要努力學習之外,也應該注重與他人交往,尤其是要把自己融入團隊之中,和團隊里的成員一起去檢驗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雖然很多人都把學校形容為象牙塔,認為學校里的環境是相對簡單和閉塞的,但是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象牙塔了。如果學生懷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原則去讀書,不關心時事政治,不關心外界的人和事,那么他們在學習上一定不能獲得很大的進步,但他們的成長也會因此而受到阻礙。
曾經,人們認為那些不識字的人都是文盲,現在人們認為那些缺乏學習能力的人都是文盲。曾經,人們會嘲笑那些文盲沒有掌握知識,現在人們也會嘲笑那些書呆子雖然拿了滿分,但是卻對社會毫無了解,不能把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處。社會的發展要求,人的素質越來越高,孩子們不但要在課堂上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也要密切關注社會生活,這樣才能更快地適應社會。
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學校教育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既要在學校中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也要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實際,只有堅持這么去做,才能把學校里的小課堂與社會生活的大課堂結合起來,才能學以致用”。由此可見,每個孩子學習的目的都是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如果只是進行理論上的學習,哪怕掌握再多的知識,也是毫無意義的。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改變重心,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為一個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而是應該讓孩子走出家門,在學習之余多看看,多想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從而讓自己與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首先,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多參與社會實踐。孩子之所以要在成長過程中堅持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他們最終的目標不是成為一個學習的機器,而是能夠實現自身的社會化。所謂的社會化,就是孩子在校園里要積極地學習,在社會生活中要充分地與他人和更多的事物接觸。也許有些父母會說,現在的時間這么緊張,孩子根本沒有那么多時間一邊學習一邊參與社會實踐,實際上這只是父母主觀上的想法。對于孩子而言,如果有機會參與社會實踐,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校里的學習任務。當有了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時,因為內向的孩子們比較害羞,比較靦腆,所以父母要積極地鼓勵孩子,也要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融入社會生活之中。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真正的人才不但要掌握很多知識,而且要能夠學會很多技能,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把這些技能運用起來,從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
其次,孩子應該多多地走出家門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都把自己關在家里,每天暗無天日地學習,看起來他們在學習上非常努力用功,但是實際上他們對于學習并沒有自己的態度。
他們只是盲目地在學習,而不知道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對于孩子來說,除了學習之外,還要用眼睛去看這個世界,用耳朵去傾聽這個世界,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社會生活是非常復雜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所有事物的變化都是非??焖俚?,堪稱瞬息萬變,那么,孩子們更應該用心靈去感受自己周圍的一切。
當孩子在學習上感到厭倦,或者是乏味的時候,父母不要逼著孩子一味地學習;當孩子在成績上出現波動,不能達到父母的預期時,父母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孩子。對于孩子而言,只有積極地學習,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他們才能獲得學習的動力。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孩子運用知識為自己解決問題,也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能夠把學習發揮到更高的水平。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學習的魅力,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快樂地成長。
上一篇: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下一篇:乏味和痛苦是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