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如助己
助人如助己
人生漫漫長河中,誰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生活中某人現在的遭遇,極可能就是你以后某個遭遇的提前彩排。前進的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就是在為自己鋪路。從某種意義上講,替別人著想,就是在替自己打算。
宋真宗時,一次皇宮發生火災,宰相王旦馬上向宋真宗請罪說:“臣身居宰相之職未能盡責,應該被罷免。”宋真宗為此下了罪己詔書,并沒有解除王旦的職務。
后來,經查證這次火災是榮王的宮中火蔓延所致,并不是天災,為此還抓捕了一百多人,準備處以死刑。王旦獨自請求宋真宗說:“火災發生后,陛下已下了罪己詔公布天下,臣等也都上書請求問罪受罰,倘若歸罪給別人,就顯不出朝廷的信義了。雖然火災已有了線索,難道就知道那不是天降的災禍嗎?”
宋真宗十分生氣,說道:“這場大火損失甚巨,兩朝積下的財物差不多燒光了,那些人一定要處死?!?/p>
“陛下擁有天下這樣的財富,財貨布帛不必憂慮,所憂慮的應該是政令上賞罰不當,陛下沒有仁恕之心。如果陛下寬大為懷,世人一定會感念陛下大恩?!?/p>
王旦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終于讓宋真宗改變了主意,使那些本當論罪處死的人都被赦免了。
寇準為王旦下屬官吏,他卻常常指責王旦,言行十分不敬。王旦深愛其才,并不記恨。王旦的好友勸他找個辦法好好地懲罰一下寇準,王旦笑著說道:“寇準若不是大才之人,自不敢無禮犯上。他的缺點雖多,卻也只是針對我個人的一些小事,我為國家選人用人,豈能因私怨而無端降罪于他呢?”
宋真宗一次對王旦說:“你常常稱贊寇準的優點,而他卻總是說你的壞話,你真的不生氣嗎?”
王旦誠懇答道:“臣身居宰相之位時間很長了,在處理政事上難免有疏忽和錯誤的地方。寇準才高眼銳,對陛下沒什么隱瞞,足見他忠直的品格。何況為官者若無寬恕之心,必陷入鉤心斗角之中,永無寧日,這便于國不利了,臣不想這樣?!?/p>
寇準知道此事后,十分羞愧,他向王旦謝罪,王旦卻不接受,只勸他為國盡力,切不要以此為意。
后來,寇準被罷免樞密使,他派人私下到王旦那里謀求使相的職位,不料王旦卻一口回絕說:“國家官職,豈可私授予人?我深愛寇準其才,卻也不能做這種有違國法的事?!?/p>
寇準心中不滿,對手下人說:“王旦假仁假義,我險些讓他騙了。”
時間不長,便有詔命任用寇準為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軠氏膊蛔越?,拜見宋真宗時連道:“若不是陛下施恩垂憐,臣哪里會有今日之榮呢?還是陛下了解臣??!”
宋真宗搖頭說:“非朕施恩于你,乃是王旦極力推薦,他力言你才堪大用,這或許是你萬萬想不到的吧?”
寇準為此悔恨難當,從此自認不如王旦,對他十分恭敬了。王旦也因做事處處從大局出發,為他人著想,而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信服,自己身居宰相處理國務也能人人為其效力,真心賣命。
有一句名言叫做“凡真心幫助別人的,沒有不幫助到自己的”。自己成功了,且處處幫人一把。這樣因為不斷地施予,所以也能不斷地獲得。成功因此而恒久。
英國思想家培根也說過:“僅熱愛自己的人,實質就是公眾的敵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做事總是先替自己打算,自私自利,他們理所當然地容易受到社會的痛斥。而對于不怕吃虧,為他人著想的人,他們的行為實際上具有一種道德示范作用,最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和回報。
善行結善緣,懷好心做好事的人總會受到上天的眷顧。幫助別人只是舉手之勞,簡簡單單,但是,愛的鏈條卻會因此越來越長,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生活中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不僅給別人帶來了溫暖,自身也會感覺到快樂。為別人付出你的愛心,就種下一片希望,就會有碩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嘗到豐收的喜悅。
一個人幫助別人并不難,難的是將這種樂于助人的行為堅持下去。
想想我們自己,誰沒有做過好事?甚至是大量的好事?但是,再深刻地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在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有過漠然?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雖然有時只是一句溫暖的話語而已。
可是,有時候我們得到了,我們感動了,有時候我們卻漠然地走開了。當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想到不讓愛的鏈條終結;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也要想到,要讓愛的鏈條延伸。因為,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了自己。
有一個膽小怕事的中年人,他有一個正處在豆蔻年華十分漂亮的女兒。
有一天晚上,中年人在經過一座公園的小樹林時,聽到小樹林里傳出有壞人在欺侮女孩兒的聲音。
這位膽小怕事的知識分子本來不敢出手相助,他害怕歹徒的報復,畢竟他弱不禁風的身體根本就不是身強力壯的歹徒的對手。自己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家里的女兒怎么辦;不出手吧,自己的良心實在過不去。
眼看著受害者的聲音越來越弱,樹林里的歹徒馬上就要得手了。
這時知識分子顧不得了,不知哪來的勇氣,他奮不顧身地沖上去同歹徒搏斗。也許是邪不壓正,歹徒最后將知識分子擊倒在地后,倉皇逃竄。這個時候,知識分子聽到那個女孩喊了一聲:“爸!”原來,那是他的女兒。
在漫漫人生的長河中,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就應怎樣對待別人。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廣結善緣,那么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時候才會得到八方救援。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少數人對“助人如助己”這個道理認識不深,理解不清。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事方式。有的人助人只是做表面文章,要么“蜻蜓點水”,要么“走馬觀花”;有的人自恃有權勢、有財力、有能耐,對別人不屑一顧,漠不關心,目空一切。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無疑是把自己從群體中孤立起來,于人于己都是很不利的。
有時候人們因為自私不肯主動幫助別人,不肯為別人而犧牲自己的一丁點兒利益,結果卻是害人不利己,自己失去的更多。其實,幫助別人也是為自己鋪好后路,為別人付出的同時,快樂和富裕便會進入你的心中,相反,如果困守在自設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就很有可能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誰敢說自己一輩子不求人?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群眾,都會有碰到難題的時候,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都渴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既然每個人都會有求于別人,那么就要先付出愛心,給自己建立一個愛心網絡。
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要想別人所想,幫別人所需,看到別人有難,不能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而是主動伸出雙手,盡自己所能,拉別人一把。要知道,日后總有用得著別人的時候,幫別人,也是間接地幫自己。
上一篇:割一塊肉,得一頭牛
下一篇:即使是交易,也該有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