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創編“健身樁”
王薌齋是河北深縣人。新中國成立后曾在北京中醫研究院、保定中醫研究院任“站樁功”,也稱健身樁療法顧問。著有《意拳正軌》、《站樁功》、《大成拳論》等。
王薌齋幼時多病,身材矮小,遂棄讀尋師求強身之術。1904年,他拜同鄉形意拳名家郭云深為師。后郭病臥不起,王薌齋朝夕侍奉,得郭青睞,傳以精要,薌齋得傳之后,苦練數年,不僅體健力強,還擅長技擊。成年之后外游各地,廣交拳友,切磋技藝,又學得太極拳、八卦掌和福州蹤鶴拳等。
王薌齋經數十年的親身實踐和理論研究,最后融會貫通,擺脫拳套,注重站樁,創成以“渾元樁”為本,重“意”棄“形”,講究實搏散手的現代“意拳”,也有人稱之為“大成拳”。
1930年至1937年間,王薌齋在上海傳拳。后返回北京,在保定和北京一帶傳拳、行醫,為“意拳”和他整理創編的保健“站樁功”(健身樁)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王薌齋在他著的《養生樁簡介》和《健身樁漫談》兩篇文章中較詳細地介紹了他創編的“健身樁”。他說,“養生之術歷史悠久,方法繁多,鍛煉方式雖各有不同,但總的目的都是為了祛病延年,防止早衰。回憶數十年來我對養生術的學習和鍛煉,自覺簡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樁,也就是健身樁。”
他在談到站樁功的基本作用時說:“一方面能使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個人系統的新陳代謝。中樞神經得到充分休息,調節功能就會加強;血液循環加速和新陳代謝增強,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潤澤,生機旺盛,就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他還認為,健身樁既是一種學術,也是一種醫療體育運動。參加這種運動的人,不限年齡性別,不拘身體強弱,亦無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無病者防病。運動時不盡在姿勢方面著想,也不在式之繁簡上注意,更不在姿勢的前后次序,主要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使肢體得到適當鍛煉,即靜中生動,動中求靜。
王薌齋總結自身實踐以及所有練此功的人時說:“這種運動對保持健康治療疾病具有顯著的特效,五十年來從無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幾都有效果。”他還認為,這種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不同,它是把鍛煉和休息統一起來的一種運動。是在鍛煉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鍛煉的運動方法。因此它具有調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功能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在高級中樞神經支配下密切協作。
王薌齋把健身樁分為4種形式:
(一)站式
1.休息式:兩腳略成八字形分開,寬度與肩齊,兩腳著地,腳趾微微抓地,全身重量放在腳掌上,兩膝微曲前不過腳尖,臀部似坐似靠,上身保持正直,兩手反背貼腰,臂半圓,腋半虛,身軀挺拔、正直。
2.扶按式:兩臂稍抬起,手指微曲并自然分開,指向斜前方,掌心向下,如按水中浮木或浮球。其他同休息式。
3.托抱式:兩手近不貼身,遠不過尺,手指相對,手心向上相隔約三拳左右,位于臍下,如托抱一大氣球,其他同休息式。
4.撐抱式:兩手抬至胸前,距胸約一尺,手指自然分開微曲,兩手相隔約三拳左右,手心向內如抱物狀或手心向外如撐物狀,其他同休息式。
(二)坐式
1.端坐椅上,上身正直,兩膝彎成約90°,兩腳掌著地,相距約與肩齊,兩手放于腿根部,手指自然分開并微曲,指向斜前方,臂半圓,腋半虛。
2.兩腳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根著地,雙手如抱物狀。
(三)半伏式
一般對消化系統病有較好療效,雙手扶按在桌、椅背上靠或兩肘搭伏在桌面上亦可,兩腿分開如站式,臀部后依如坐凳,腹部放松。
(四)臥式
身體仰臥,兩腿微微分開,兩足根著床,兩膝稍彎曲,肘部著床,兩手放于腿窩或小腹部位,也可抬至胸前做抱物狀。
所有這些姿勢,并不是最重要的,姿勢雖然也需要,但重要的是無形的意念,“無形就可以無窮了”。“意念領導,心理影響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根為用。”“鍛煉是在無力中求有力,在微動中求速動的運動,一用力,身心便緊,百骸失靈,并有注血阻塞之弊。這種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體,無形能神聚。”講得很透徹。
練健身樁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形體應該放松,精神應盡量收斂。如果身心發緊,全身失靈,這樣就會使血氣阻塞,影響功效。
第二,姿勢不宜多變。因為在神靜氣平和姿勢安定之后,血液循環開始加速,當內部正在運動變化時,姿勢突然一變,能將內在的運動打亂,所以先師一再提醒我們:“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當然,若真正掌握了內在的運動規律,能在形體的變動中毫不減低內在的運動時,則可隨意變更,不受姿勢限制。
第三,要克制雜念。因為這種運動是一種雙重鍛煉,不僅鍛煉肌體,而且能馴服意念。所以,克制雜念也是比較重要的。克服雜念,多數人只注意追求入靜,但卻不知追求愈急,精神負擔越大,前念未消,后念又起。王薌齋的辦法是:“唯有采取任其自然,不加克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法,才能穩定情緒和達到入靜的境界。”即在“不期制而制的情況下達到入靜”。
第四,初學者要注意鍛煉意志。切忌粗暴浮躁、氣憤、憂慮、悔懼、得失之念和僥幸思想等。凡學健身樁治病者大都是久病不愈,且藥不奏效者,但決不要寄希望健身樁一下子能治好病,也不要因一時不奏效而悲觀失望,生氣著急。而應耐心地、持久地鍛煉,使精神煥發,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第五,要做到四容五要:四容是頭直、目正、神莊、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另外,健身樁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的。病癥不同,身體條件不同,在選擇姿勢時也應考慮。
關于健身樁的效果問題,王薌齋說:“經過四五十年的經驗,其效果雖因人而病而異,有大小快慢之別,但除去隨學隨之外,沒有療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繼續鍛煉,大多收到轉弱為強,老當益壯之效。”
王薌齋研究和實踐健身樁50余年,他為人們健身治病提供的這一方法,內容比較豐富,也為許多人所采用,在全國范圍內影響較大。這里限于篇幅,不但失于簡單,有掛一漏萬之處,而且有不準確的地方,只能作為學健身樁者的參考。特此說明。
上一篇:狐貍送給小雞的禮物
下一篇:王若飛獄中做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