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面對逆境
生活中我們常說,如意之事常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我們需要修煉的一個課題就是:勇敢地面對逆境。當不如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是選擇縮頭逃避,還是勇敢面對?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是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生活慘淡,就是因為不能直面慘淡的人生。而缺乏勇氣,是我們一事無成、庸碌一生的根源所在。
莉莉,一個17歲的美國女孩,從小體弱多病的她是醫院的常客。在她3歲那年,因為患了一種極其罕見的貧血癥,住了兩年醫院。在住院期間,她每3個星期就得去輸一次血,以補充血液中運送氧氣和營養的紅細胞。可是這救命的血液,對莉莉來說卻成了致命的“惡魔”。
從那個春天開始,莉莉便不停地生病,而且身體素質也明顯下降。有一天下午,天氣特別熱,莉莉又發燒了,因此不得不待在家里休息。母親推開房門走了進來,將莉莉抱住,莉莉也將頭輕輕地靠在母親身上。這時她突然感覺到了母親的異樣,就連門外的父親也用憂傷的目光注視著她。她想: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爸爸、媽媽是如此一反常態,難道我的病情又惡化了嗎?這是否意味著我又將回到那熟悉而陌生,親切而恐怖的病房?
母親撫摸著女兒的頭發,一聲又一聲地喃喃道:“莉莉……莉莉……”莉莉聽到母親揪心的呼喚,望著欲哭無淚的母親,在心里作了最壞的猜想。“孩子”,父親輕聲說:“堅強些,醫生說,你感染艾滋病毒了。”父親嚴肅的臉上顯現出了悲傷和無奈。
聽到這個如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莉莉覺得自己的頭被人狠狠地敲擊了一棒,厄運怎么就這樣降臨了!她絕望了,生命對于她來說已毫無意義,她仿佛看見那可怕的艾滋病毒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著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莉莉獨自待在家里,靜靜地躺在床上,望著頂上的天花板,她覺得自己陷入了黑暗的、萬劫不復的地獄中。整整一個禮拜,她沒有和父母說上一句話。她已經完全崩潰了。可是她的父母卻對她充滿了希望,他們讓她大把大把地吃藥,定期到醫院檢查,他們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幾乎全用在了女兒身上。但再多再貴的藥都無濟于事,莉莉的身體仍然一天比一天糟糕,她的免疫機能已被破壞,已經失去了對疾病的抵抗力,一次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奪走她的生命。
莉莉不敢去上學,她無法面對老師和同學。她害怕,她害怕別人向她投來異樣的眼光。
一天晚飯后,媽媽對莉莉說:“孩子,別再逃避了,現實就是現實,讓我們試一次,只有勇敢地走出了這第一步,你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莉莉望了望憔悴的母親,吃力地點了點頭,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了,要像媽媽說的那樣,要勇敢起來。
第二天,她給全校同學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上對同學們傾訴:……我是一個患有艾滋病的女孩兒,我想回到校園里,我希望大家理解,我們仍然是朋友,希望你們還把我看做是你們中普通的一員。我會非常注意,擁抱和在一起玩耍并不會傳染。因此,希望你們不要害伯,不要孤立我,我非常需要你們的友情!我會勇敢地和你們成為好朋友,你們可以容納我嗎?”
令她意外而感動的是,當她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后來莉莉去世了,師生們為她立了一塊碑,上面寫著:她曾勇敢地活著。
莉莉的勇敢令人動容。我們認為,面對逆境時,要做到“三不”。
1.不自欺
面對逆境,我們不能像鴕鳥那樣把頭扎進沙堆里。我們也不能總是用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來麻醉自己,我們應該對現實的逆境作認真的思考,既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能萎靡不振。
逆境已經來臨就不要幻想逃避,更不能不予承認,想自己把自己蒙在鼓里是行不通的。一味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也是不行的。要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是喜是憂都只能由你自己承受,與其頹廢消沉,倒不如主動出擊,轉變思路,磨礪意志,相信你的明天會更精彩。
2.不自貶
人在逆境中往往會失去自信,自輕自賤,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的甚至固執地認為自己一文不值,活在世上真對不起這個世界。這種認識大錯而特錯。其實,身處逆境的人,恰似一張破舊的紙幣,雖然外形有些不好,但價值是一樣的。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而是手里高舉著一張20元的鈔票。面對會場里上千的聽眾,他問:“這是多少錢?”“20元!”聽眾異口同聲。他將鈔票用手揉成一團,然后問:“這是多少錢?”聽眾還是齊聲高喊:“20元!”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這張鈔票,它還是20元,因為它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了什么,或將要發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無論骯臟或潔凈,衣著整齊或不整齊,貧窮或富有,我們依然都是無價之寶。生活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于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身處逆境要永遠記住,我們的價值永遠由自己說了算!如果我們不讓自己的生命貶值,我們就永遠有價值!”
一個人的成就絕不會超過他的期望。如果你期望自己能成就大業,如果你強烈要求自己干一番大事業,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更大的抱負,那么,與自我貶低和對自己要求不高的心態相比,你會獲得更大的收獲。如果你認為自己處于特別不利的境地,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像其他人,如果你認為你跟其他人不同,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獲得別人那樣的成就,如果你懷有這些思想,那么,你根本就無法克服前進路途上的那些阻礙和束縛。這種思想意識使得你根本無法成為你心中渴望的人物。
不斷地自我貶損的人,總是把自己看得微不足道的人,總是認為自己不過就是活在塵世中的一個可憐人,總是認為自己絕無可能取得任何重大成就的人,這會給人們留下相應的印象,因為他們怎樣感覺,他們看上去就會怎樣。
我們的命運,或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所謂“殘酷的命運”,其實與我們自己有莫大的關系。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的人卻干得非常不錯,而我們自己的境況反不如他們,甚至一敗涂地。我們往往認為有某種神秘的命運在幫他們,而在我們身上卻有某種東西總是在拖我們的后腿。其實,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態出了問題。
假定你已成為你心中的理想人物,假定你已獲得你渴望的那些品質,這樣的話,你就會感到有一種強大的魔力,你就會感到有一種真正的創造力。
3.不自棄
在生活中,常常會有人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而生活中卻還有一大批命運多舛,卻依然不屈不撓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公元前99年9月,西漢騎都尉李陵征討匈奴,在浚稽山被圍,苦戰力竭,被迫投降匈奴。時任太史的司馬遷為李陵做了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關押入獄,處以宮刑。正所謂“垢莫大于宮刑”,這種使人羞恥的刑罰,使司馬遷陷入了極度的屈辱痛苦之中,曾經產生自殺的念頭,“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但想到自己的大業尚未完成,潛心多年的《史記》還“草創未就”,于是他決定“隱忍茍活”地完成歷史重任,從此他便把刑后余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史記》的撰寫之中。經過10多年的艱苦工作,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史記》。這是一部史無前例、規模浩大、組織完備,具有巨大的文史價值的偉大歷史著作。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5種體例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構成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的后半生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困厄之中,但由于他的不自棄和忍辱進取,使得他的人格、精神和《史記》一樣在人類史冊上化作不朽。
上一篇:充滿勇氣,讓“小悅悅”事件不再上演
下一篇:勇者:與時俱進,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