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現在,企業中的策劃高手越來越多,他們能夠從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企業的營銷手段和造勢技巧。但是,為什么只有少數企業取得了成功呢?是他們的方案比別人的都高明嗎?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畢竟,再高明的策劃也需要有人來落實,只有將這些紙面上的設想落實到行動中,這個方案才能起到它應有的效果,無法完成的想法一錢不值。
從《從致加西亞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企業需要的是能夠主動領導自己的企業人員,而不是那些被人推著走的員工。于是,老板們就都認為他的手下缺少積極的精神,同時也缺少一點執行力。
但是,即使企業每天向員工們不斷灌輸執行觀念,我們的企業就一定能夠鍛煉出一支具有羅文精神和具備執行能力的團隊嗎?我認為也不盡然,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員工并不缺乏主動精神和工作熱情,他們缺少的是在接受任務以后認認真真的準備。在某些時候,這種盲目的主動和熱情對企業的危害更大。
有一位勤勞的伐木工人,他被指令砍伐100棵樹,接受任務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可是漸漸的,他發覺自己砍伐的數量在一天天減少。他開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時間還不夠長,于是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其余的時間他都用來伐樹,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但他每天砍伐的數量反而有減無增,他陷于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這個困惑告訴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頭,若有所悟地說:“你是否每天用這把斧頭伐樹呢?”工人說:“當然了,沒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著問道:“那你有沒有磨利這把斧頭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奮工作,伐樹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干別的。”
聽到這里,主管說:“你可知道,這就是你伐樹數量每天遞減的原因。雖然你的工作熱情很高,但你連工作必需的工具都沒有準備好,又怎么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像這個伐樹工人一樣,總是忘了應該采取必要的準備使工作更簡單、更快捷。你又怎么能指望他們高效高質的執行好任務呢!要知道,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不磨刀就等于沒有刀!
在各式各樣的企業中,總是有50%的指令被變通執行或打了折扣執行;30%的指令有始無終,最后不了了之;15%的指令根本沒有執行,也就是說,實際上只有5%的指令真正發揮了作用。
其實,問題就是出在了準備上。現在,讓我們看一看三個員工對待同一個指令的三種不同結果。
某家大型企業集團的采購部經理脾氣暴躁、傲氣凌人,許多想向他推銷產品的業務員都碰了釘子。有一次,他到某個城市出差,一個生產辦公設備企業的銷售主管知道后,決定派員工A去拜訪他,把企業的產品推銷出去,由于這位經理只在這個城市停留一周,所以銷售主管希望能在他回去之前草簽一個合作意向。A接受了任務后,心想:這個經理不好打交道是出了名的,許多公司的人都被他整得下不了臺,給的時間又這么短,我肯定完不成任務,不如想個辦法躲過去吧。于是,他第二天并沒有去賓館拜訪這位經理,而是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他回到公司,對主管說:“咱們得到的消息太晚了,他已經和別的公司簽訂了合同,這個客戶只能放棄了。”
主管聽說后感到非常失望,但又不甘心丟掉這個大客戶,于是決定再派員工B去試試。B接受了任務以后,什么也沒有說,把要推銷產品的簡介往包里一塞,在10分鐘之后就趕到了采購經理所住的賓館,他直接來到了經理的房間,敲開門后馬上開始介紹自己的產品。誰知采購經理有睡午覺的習慣,被B吵醒后已經非常憤怒,那里有心情聽他說些什么,一通臭罵將B轟了出去。B并沒有泄氣,他在賓館的大堂里坐下,想等經理下來吃晚飯的時候再向他展開攻勢。而經理因為被人打攪了午睡,整個下午都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根本沒有胃口吃飯,早早就休息了。
可憐B在大堂里一步也不敢離開,一直等到晚上10點才餓著肚子回去了。
第二天的早上,當B帶著失敗的消息回到公司后,銷售主管已經不報什么希望了,正當他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剛進公司沒幾天的C,主管想:反正已經沒希望了,不如讓C去碰碰運氣,就當是鍛煉新人吧。于是,C又接受了這個任務,而這時距采購經理離開的時間只剩下三天。C并沒有急于去賓館,而是通過各種渠道詳細了解采購經理的奮斗歷程,弄清了他畢業的學校,處事風格,關心的問題以及剩下這幾天的日程安排,最后還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開場白。
這些準備工作用了C一天的時間,到了第二天一早,C也沒有直接去賓館,而是回公司整理了一個小時的資料,把公司產品和競爭對手產品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并將能突出自己產品優勢的地方全都列了出來,然后把那位采購經理對產品最關注的耐用性、售后服務等關鍵點進行了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強化。因為他已經查明,采購經理今天上午有一個簡短的約會,要到十點半才回去,所以這些準備工作的時間對他來說是綽綽有余。C在十點一刻到了賓館,在通向經理房間必經的電梯旁等候。十點半,采購經理回到了賓館后直接上了電梯,C也馬上跟了進去,從經理最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很快就得到了去經理房間喝咖啡的邀請。后來的事就很簡單了,采購經理一次就定購了這家公司一個季度的產品量,并且簽訂了正式合同,甚至在他臨走的那一天,這筆業務的預付款就已經到達小C所在公司的賬戶了。
像A這樣的企業職員其實是很“聰明”的,可惜是用錯了地方。他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也不愿意自我反省,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種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工作。在他看來,敬業是老板剝削員工的手段,忠誠是企業欺騙下屬的工具,為任何一項工作認真做準備對他來說更是一種奢望。這樣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能夠成為一個高效的執行者呢?可以確信的是,他離被公司掃地出門已經不遠了。
但是像B這樣的員工恐怕也無法使企業感到滿意,你很難說他不主動,不積極,也不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犧牲精神。不過,在他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種很重要的東西,沒錯,就是準備。他在接受任務之后根本沒有考慮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最關心產品的那些方面?現在這個時間去拜訪是否合適?正是在這些方面沒有準備使他的執行變得毫無價值,還挨了一頓臭罵。
那么,在C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當然是在充分準備后所表現出的高效高質的執行力,這也正是目前被人們忽視最多的職業品質。面對其他同事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他沒有畏難情緒,將困難一推了之;也沒有倉促行動,而是有條不紊的從準備工作開始,一項項的落實到位,從拜訪的時間、開場白、對方的辦事風格一直到產品優劣勢的分析、調研……任何一處都體現了一個高效能員工的職業素養。
上一篇:專心致志,一次做好一件事
下一篇:周密計劃,全面規劃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