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求知的宋濂
明朝大學士宋濂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書,但因為家里貧窮,無錢買書來讀,只好每天向有藏書的人家借,把書抄錄下來,到期時歸還給人家。
天氣寒冷的時候,墨汁都結成了冰,握筆的手指也凍僵了,但宋濂依然忘我地抄寫著。抄完之后,再跑著去送還,以免誤期。因為他守約,所以人們都愿意把書借給他。這樣,宋濂才能夠讀到不少書籍。
20歲后,宋濂很羨慕古代的圣賢,但沒有老師教誨,也沒有知名人士與他交流,他心中很是焦急。
為了學習圣賢之道,他只能拿著儒家經籍去百里外求教。到名人那里求教,名人臉色并不寬和。
宋濂遇到名人發脾氣時,就露出恭敬的臉色,不敢頂撞半句,等到名人高興起來了,再請教別的問題。
宋濂跟隨老師學習的那些時候,常常要背著書籍,拖著鞋子,經過深山大谷,凜冽的寒風把皮膚都吹裂了,數尺深的大雪有時連腳都拔不出來。
回到家里,宋濂四肢僵硬不能動彈,家人就用熱水慢慢擦洗,并用被子裹住他,很久才能暖和過來。
當時宋濂住在客棧里,一天只吃兩餐,根本沒有鮮肥美味可以享受。同住的學子有的被子上都有刺繡,又戴著珠寶、紅綢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佩刀、香袋,光彩奪目。宋濂衣服僅僅能遮體而已,但他毫無羨慕豪華之意。
學問之中自然有讓人快樂的地方,物質的享受算不了什么。就這樣,宋濂官至大學士并且主修《元史》。
上一篇:劉知幾對史學的探索
下一篇:勤記好學的方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