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做好事
有一位遠近聞名的慈善家。他經常去學校里給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在捐助之前,新聞媒體已經率先行動,為他的善行“熱身”,隨后的捐助活動則更為隆重,學校里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師生大會,報刊、電視臺的新聞記者拿著“長槍短炮”對準了主席臺。各級領導蒞臨會場,會場上綠葉襯托的“紅花”自然是那位慈善家。大會的高潮發生在最后的捐款儀式上,貧困學生手舉著寫有捐助金額的牌子,感激涕零地和捐助者合影留念,隨后,貧困學生代表發言,表示決不辜負捐助者對他們的幫助與期望,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自然,當天晚上的電視新聞焦點和第二天報紙的頭條都在為這位慈善家歌功頌德。他高調的行善,一方面贏得了許多人的贊許;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和批評。
我認識一位文友,在當地的文學界小有名氣。有一次在他的書房里聊天,無意間看到書桌上擺放著幾封拆開了的寄自不同大學的信件。我打趣道:喲,粉絲這么多啊!他擺著手否認:不是的,是我的幾個“忘年交”。我半信半疑道:這年頭,還有幾個人愿意寫信?想必你們的交情很深。他懶得和我解釋,把幾封信扔給了我。看了信件后,我不由對眼前的文友肅然起敬。原來寄信的是他資助的幾個學生。我不解道:你做好事,還藏著掖著,換作別人,早用喇叭廣播出去了!他淡然回應:我就是不想讓人知道,如果做了一點好事,就大肆宣傳,那會讓善行減色,面對鏡頭時我會臉紅。
從網絡上,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有一位名叫唐納的美國老人,平時衣著節儉,沒有人見過他穿新衣服,更讓鄰居側目的是,他穿著的毛衣竟然有破損的洞口。在外人的眼里,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有點小氣得過度,最愛做的事,是用折扣券到超市里買東西。老人雖然看起來“一無所有”,并且少言寡語,但性情溫和,對人非常友善、和藹可親,甚至有點兒害羞。這個看起來平凡至極、“一貧如洗”的老人,去世后,卻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性格低調的唐納竟然身后留下了近兩億美元的家產,更讓人意外的是,平日在吃穿上極度節儉的唐納,大方地將兩億資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并且在生前每年都匿名向慈善機構捐款,還給他家鄉小鎮的孩子們贈送禮物。唐納的善行觸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靈,一些名人、富人、普通收入者,甚至是窮人都表示,要在死后將自己的家產或者器官捐獻給慈善機構和需要的人。
《古蘭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公開做好事是好的,悄悄地做好事是更好的。怎么個好法?不用說,想必大家心里都知道。
上一篇:怕死不丟人
下一篇:想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