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這些人們熟知的話往往都用在經濟領域。殊不知,時間在交際中的作用更為重要。若想成功地交際,必須善于把握交際的最佳時間。
交際與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不僅是因為任何交往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更因為能否恰當掌握交際時間對交往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交際時間對交往的影響表現在是否守時。因為這不僅是個人是否講信用的問題,還說明了他是否尊重對方,并直接影響到交往的情緒和氣氛。
一次,美國前總統華盛頓邀請一些人參加他的正式宴會,一位議員遲到了,其他被邀請者都已坐在餐桌旁,“我們這里的人必須準時出席,”華盛頓說,“我的廚師從來不問客人到齊了沒有,只問時間到了沒有。”華盛頓的話流露出他對議員的這次交際印象不佳。議員的遲到無疑給這次宴會的開頭帶來一絲不愉快的陰影——哪怕是短暫的一會兒。
時間對交往的重要性還表現在二者的矛盾上。在現代社會,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大,人際關系的活躍,人們的交往量日趨增加,對交際時間的需求也相應地增多。
然而,每天的時間是一個定量常數,既不能租借預支,又不能購買貯存。于是,交往增加與交際時間不足的矛盾便日益突出。這一矛盾迫使人們的交往方式發生變化,并進而提高交際技巧。與生活節奏加快相對應的是交往節奏的加快。那么怎樣把握好時間,提高交際活動的效率呢?
周密安排,提高交往質量
做好交往前的準備。首先要明確這次交往的目的,應該交談的問題,交談的方式,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否要有物質上的準備等等。其次要提前與對方約定好聚會時間。貿然登門多有不便,甚至會吃“閉門羹”,白浪費時間,使對方感到不愉快。
準時開始交往活動
如果你是去拜訪,一定要準時到達。遲到的弊病在前邊已講過。而且,由于雙方的時間都有限,你耽誤的時間被扣除后,用于正式交往的時間會減少,有些事情可能談不完或談不透,甚至還要重新約時間。如果你是主人,宴請多位客人,對遲到者可以不必多等候,應按時開宴。若為禮貌起見,略等二三十分鐘尚可,但不可過久等候。遲到者來時也不必埋怨。
不過多寒暄,而應及時轉入正題
見面時簡單的問候寒暄,是必要的,但太多則會令人感到乏味,耽誤時間。談話過程中要注意緊扣目標,不要跑題。當然如果氣氛過于緊張,說幾句幽默輕松的題外話活躍一下氣氛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及時收攏話題。
掌握交際時間的最佳尺度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集中精力,這時頭腦清晰,注意力集中,反應靈活,效率最高。超出了一定的時間范圍,便會精疲力竭,效率下降。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在給一家大銀行擔任顧問時,銀行的總裁規定,每月約他交談一次該銀行的管理問題,每次交談時間為一個半小時。時間一到,總裁便握手告別。為什么要以一個半小時為限呢?這位總裁說:“原因很簡單,我的注意力只能維持一個半小時,研究任何問題,超過了這個限度,我就會疲倦。如果時間太短,時間便不夠,我恐怕會掌握不住問題的重點。”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有人故意拖延時間,把對方搞疲勞,以便乘機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效果,這在一些討價還價的交易場合不難見到,有的邊吃邊談一直耗到深夜才拍板成交。這是以造成對方疲勞來確定交往時間,對此也應有所了解,避免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
及時結束交際活動
當客人告辭時,不必為了顯示熱情而拼命挽留對方。否則,如果對方不好意思立即告辭,又坐了下來,再開始的談話只能是純應酬了,很難涉及實質性問題。如果你是客人,要適時結束拜訪。
濃縮交往活動
為了高效率地利用交往時間,有時可以按同一交往內容把幾個交往對象約在同一時間相聚,而不必一一分頭交往,這等于把交往活動“濃縮”了。而且,幾個人聚在一起,談話互相引發,容易使氣氛活躍,話題廣泛,提高效率。不過,這樣會給主人的接待增加難度。因此要有一定的準備,以避免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招待不周。
充分利用現代交往工具
在現有的條件下,能夠打電話完成交際目的的,便不必親自面談,特別是對于不太重要的事務性內容更是這樣。如果時間不是很緊迫,通過書信或電子郵件交往既免去了距離障礙,又可省去路途往返時間。當然,如果屬于需要面談來滿足的感情交流,自然不在此例。
上一篇:女性如何學會社交
下一篇:女性如何打造舉止優雅的社交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