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書的鍛煉之路
蔡炎書是廣東汕頭市人,中國舉重隊員。中國第一位75公斤以上級世界冠軍。蔡炎書于1974年至1978年,在汕頭市安平區體校練田徑,1978年進入汕頭市體校舉重隊,1980年初進入八一舉重隊,1986年入選國家集訓隊。
蔡炎書曾代表中國參加過1986年、1987年、1989年三屆世界舉重錦標賽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1986年漢城亞運會。曾17次打破亞洲紀錄,31次破全國紀錄,并在1989年雅典世界舉重錦標賽上,以160公斤的成績獲75公斤級抓舉金牌。
蔡炎書在舉壇上的成就是他始料未及的。小時候的蔡炎書,瘦小體弱,直到1980年進入八一舉重隊時,體重還只有50公斤。瘦小的身體與那一堆鐵疙瘩打交道,在人們看來實在是一種滑稽可笑的事情。除了他的教練楊漢雄外,沒有人估計到這個瘦弱可憐的廣東仔日后能出人頭地。
舉重館里清一色的男子漢,大力士們常常是光膀子訓練。蔡炎書望著人家那動人的肌肉塊,羨慕極了,走在大街上,蔡炎書也常常被北方漢子們那威武的身材所吸引。在他看來,男人天生就應該有一副魁梧的身材,那才是一副轟轟烈烈打天下的樣子。
在羨慕之后,蔡炎書自愧不如,所以常常有一種自卑感,跟那些腰圓膀大的人比,總感到自己身上欠缺一種男子漢的魅力。所以,即使是三伏酷暑天,即使是汗水濕透衣衫,蔡炎書也從不當眾脫掉上衣,怕露出那可憐的小臂膀。
人們不禁要問,他作為一名國家舉重隊員,現在身體怎樣呢?不用說,他現在的身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確確實實長成一位體重80多公斤的男子漢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身體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他刻苦鍛煉不無關系。
蔡炎書1980年初由汕頭市體校入伍到八一舉重隊當了隊員。十幾歲的孩子自然不能更深地理解這次入伍意味著什么,他只是朦朧地覺得,部隊的生活與他家清貧的日子相比顯然優越得多。
更主要的是,好日子可以使他真正成為一名滿身肌肉塊的男子漢。于是,雖然與杠鈴打交道的日子未免枯燥,但蔡炎書的日子倒優哉游哉,訓練時也不刻苦,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1984年。
幾年時間過去了,蔡炎書的成績很不理想,部隊上在考慮令其復員。風聲一緊,蔡炎書心驚膽戰。因如此一來,他想成為“北方男子漢”的夢想大概也要從此破滅了。
教練楊漢雄最明白他的心思,于是火急奏本,請求領導考慮再留他半年。但有個前提條件,即半年內蔡炎書若仍不能脫穎而出,將按指示辦理復員。
楊教練這一招對蔡炎書來說,無疑起到了“逼上梁山”的作用。“小可憐”從此開始了大運動量訓練,與教練的配合也相當默契,蔡炎書從此變得勤奮起來,常常是一個人在館里伴著杠鈴舉起又落下,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終于大見成效。1985年,他先是在全國青年舉重賽上奪得亞軍,半年后又拿了成人全國冠軍賽第四。一個意外的收獲是,這段苦練使他的身高一下竄到1.70米。并在長沙以186公斤的成績打破75公斤級全國挺舉紀錄。
1986年初,他入選國家舉重集訓隊投到名師黃強輝門下。當時,許多老同學紛紛來信來電,勉勵他好好訓練,爭取得世界冠軍。每逢收到這樣的來信,蔡炎書只是付諸一笑。在他看來,他們簡直是跟他開天大的玩笑。
想倒是這么想,可到了訓練的時候,他還早干上了冠軍的分量。此時的蔡炎書畢竟已不同于幾年前那個皮包骨頭的小可憐了,他感到自己渾身都是力氣,在眾人面前也能挺胸抬頭了。很快,在常州舉行的1986年全國舉重錦標賽上,蔡炎書以191.5公斤打破我國選手廖繼巖在匈牙利創造的75公斤級挺舉亞洲紀錄。后來又在第十屆亞運會上獲75公斤級金牌。
蔡炎書經過一段苦練,在1985年和1986年這兩年里舉重成績不錯,水平發揮得也比較正常,他開始有些得意,增強了自信心,走起路來昂首挺胸,但兒時的那種自卑感卻沒有完全消失,時常潛意識地冒出來干擾他的比賽。
據蔡炎書自己講,國際比賽對于他來說似乎并無不安,奇怪的是,在本土進行的比賽他卻常“砸鍋”,1987、1988兩年的國內比賽,他都發揮不正常。但隨著比賽經驗的增多,年齡的增長,心理上的障礙終于克服了。
1989年,蔡炎書東山再起,在雅典世界錦標賽上,他一鳴驚人,以160公斤的成績獲75公斤級抓舉金牌。這個成績被舉重界認為是有“劃時代的意義”,人們評論說中國舉重界從此出現了“臨界線的曙光”。
蔡炎書成為中國第一位75公斤以上級世界冠軍。1990年3月在民主德國邁森市舉行的第十九屆國際舉重比賽中,蔡炎書又在82.5公斤級的比賽中打破中國選手李廣順保持的165.5公斤抓舉亞洲紀錄,并以367.5公斤的總成績平82.5公斤級亞洲紀錄。
蔡炎書在舉重方面所走過的路是曲折的,但他畢竟從“小可憐”到“舉壇硬漢子”,從失落到名揚世界,從中啟迪我們:任何成功都需要首先戰勝自我,刻苦鍛煉,不懈追求。
上一篇:蔡元培提倡體育
下一篇:被牧人收養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