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乃為人之本
光修養(yǎng)還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實踐,也就是行動,最好能有一個信仰,宗教也好,什么主義也好;但必須虔誠、真摯。這里存不得半點虛假成分。
——季羨林
真誠是火種,它帶領著生命走過黑暗的惡念,使生命迎向光明;真誠是甘露,它澆灌著枝繁葉茂的生命之樹。如果沒有了真誠,生命的樂章再華美,也是白紙一張;如果沒有了真誠,生命的雛鷹就永遠也舒展不開羽翼……季老先生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親身實踐了這一點。無論陽關大道,還是獨木小橋,都走過跨過。坎坎坷坷,彎彎曲曲,一路走了過來。但季老卻八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了自己像土地般樸素、真誠、懷真情,講真話的品質。這樣的季老,值得我們敬重。
人要活得大器,活得透明,活得不屈于人、不惑于物,經得住風雨撼動,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避免煩惱的糾纏,使心理和生理始終處于一個健康的狀態(tài),堂堂正正立于天地間,少不了一塊立身的基石——真誠,此乃為人之本。
一個與人為善,真誠待人的人,總是保持一顆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心態(tài),能很好地認識自己,也能很好地與他人相處,這樣的人自然能與人相處融洽,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幫助,也容易與他人建立友好合作的關系。他們在團隊中的協(xié)調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比較強,既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又能積極地團結他人,與他人在合作中共同進步,自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也高,也是團隊最受歡迎的人。
在職場中,眾多領導都會采用這種策略來贏得下屬的支持,那就是——以真心換忠心,比如,企業(yè)中上司尊敬下屬,注意說話的語氣,從不大聲的喊叫、呵斥、說話友善,平易近人,對他們的態(tài)度十分親近。下屬自然也就愿意靠近你,接受你,信賴你,進而把你的事業(yè)當成他(她)自己的事業(yè)來做,這樣你的“錢”途自然無可限量。
以誠待人,不僅在職場中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人際關系中,感情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只有用真心打動別人,才能收獲更多珍貴的友情,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才會得到朋友們的鼎力相助。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曾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他愛打抱不平,對待朋友堅持以誠相待的原則,且言而有信,他以這種美德結交了許多朋友。大家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楚軍和漢軍交戰(zhàn)的時候,季布曾多次讓劉邦陷入窘境。后來漢高祖懸賞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凡是敢窩藏季布的人論罪要滅三族。此時,季布正躲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中。周家人對他說:“漢王懸賞捉拿你,城里到處都是官兵,眼看就要搜查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若能夠聽從我的話,我便給你獻個計策,否則,我情愿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
周家人把季布的頭發(fā)全都剃掉,讓他穿上粗布的衣服,并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把他放在一輛運貨的大車里,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仆一同賣給魯地的朱家。其實,朱家早知道此人是季布,故意把他買下來,讓他在田地里耕作,并告訴自己的兒子說:“田間耕作的事情,都要聽從這個傭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樣的飯。”說罷,朱家便離開家鄉(xiāng),到洛陽去了,他拜見了汝陰侯滕公。
滕公見到朱家,非常高興,為他設宴,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愉悅之機問滕公說:“季布到底做了什么,皇上要如此急迫的捉住他?”滕公回答說:“因為季布曾多次替項羽擠兌皇上,惹得龍顏大怒,皇上對他恨之入骨,所以一定要重罰他。”
朱家說:“那么,依您看季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滕公說:“他是一個有勇有謀,待人真誠的人。”
朱家說:“為人臣子就要忠于自己的主上,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都能殺嗎?現(xiàn)在皇上剛剛一統(tǒng)天下,如果只是因為個人的怨恨而去大張旗鼓的追捕一個人,那么天下人應該如何看待他呢,況且季布的賢能人盡皆知,漢王如此急切地追捕他,他必然為了保命而逃出城去,如果向北逃就到了匈奴,如果向南逃就到了越地。這不是又損失了一個有能力的人為大漢江山效命了嗎?您為什么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
汝陰侯滕公聽了朱家的這番話,已經猜到季布就藏在他的家中,便答應說:“那好吧,我試一試。”滕公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結果,皇上也就赦免了季布。
可見,一個具有大善大誠之品德的人,自然得道多助,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佩。反之,如果一個人只顧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做出背信棄義的事情,一定會被眾人蔑視,也會失去別人的信任,而且也會失去很多重要的朋友。
如果你能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就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賞,更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威廉·史丹和他的好友約翰·高德都是十分熱愛大自然的人,他們經常在休假期間一起結伴去旅行。
一次,他們坐車前往一個小地方旅游,到了那里,天已經黑了,他們就找了一家旅館住了下來。這個旅館的老板娘是一個很可憐的女人,她的丈夫在二戰(zhàn)期間不幸去世了。這么多年來,都是她一個人在打理這個祖輩留下來的旅館。因旅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而久負盛名。很多到此地旅游的外來游客,都會將這里作為首選住址,當然這里的價格不菲。老板娘是一個親和、熱情的人,威廉·史丹和約翰·高德在這里住了多日以后,便和老板娘熟識起來了。
在旅行結束的前一晚,他們和老板娘共進晚餐后就各自回房間休息了。第二天,在威廉·史丹和約翰·高德即將離開旅館的時候,老板娘把威廉·史丹拉到了一邊,對他說:“你們都很聰明,也很樂觀,你們的快樂深深感染了我,和你們共同度過的每一天都讓我非常的快樂。我想,這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我會將這段難忘的時光牢記在心中。我知道你們的名字,我記在了登記簿上,只是我還分不清誰是誰。”說著,老板娘便遞給威廉·史丹一支筆和一個本子,繼續(xù)說道:“把你們的聯(lián)系方式、地址和名字留下吧!”
威廉·史丹是一個警惕性和懷疑性都很高的人,他擔心留下地址和名字很可能會有不必要的麻煩,于是,他在老板娘的本子上留下了約翰·高德的名字和地址。
日子過得很快,很多年過去了,威廉·史丹也漸漸地忘記了這段旅行中的小插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約翰·高德打來的電話,高德在電話里激動地對史丹說:“喂!你還記得當年我們旅行時那個旅店的老板娘嗎?昨天我收到了當地的律師事務所給我寄來了一封信函,信上說老板娘身患重病,不久前去世了,她在遺囑中把她的旅館和一大筆錢都留給了我。我現(xiàn)在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怎么會有我的地址呢?”
我們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但如果你能夠多一點坦白和真誠,凡事不要過于疑慮,也許你就會發(fā)現(xiàn)收獲竟然如此簡單。在“一得”和“一失”之間有很多微妙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品味。誰也無法預測當你失去某種東西的時候,會不會有一份大禮降臨在你的頭上。
人是有感情的,沒有永遠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給我力量,我就給你力量;你給我好處,我就給你好處;你對我真誠,我也真誠待你。這是普遍的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善交際的人都會運用各種策略——真誠待人,以人格的魅力征服他人,已經成為他們個人的一種習慣和品質,這種策略是在他們不自覺的行動中,滿足了他人的自尊,也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賴,為收獲友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真誠不等于雙方毫無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們本著善意、理解和寬容以及互敬互愛的精神,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對方的東西系上美麗的絲帶送給對方。因為真誠不但能使你變得美麗,還能以溫柔的方式化解人生際遇的各種堅冰,更能引導你直接到達光明的圣地。在不經意間撒下的那粒真誠的種子,往往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開花結果。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由人與人的情感相容、相互認同、行為相似等方面構成的,對于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我們首先要注重提高自我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關鍵時刻,才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那些過于看重社交技巧的人,常把社交當成一種技巧的游戲,不誠心以待,他們的社交行為往往是出賣他人,迷失自我。為了社交,他們不僅犧牲了內在的真實情感和自己的價值觀念,更喪失了真與善的本性,這是不可取的。
上一篇:百善孝為先
下一篇:福禍相依,平衡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