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
俗話說:“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世界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我們想要說話說得漂亮,想要獲得好人緣,就要學會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只有言辭表達的內容和方式符合接受對象的脾氣性格,才有可能獲得對方的共鳴,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古人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話也一樣,我們在交談之前,要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興趣、背景、愛好等,然后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會談技巧。唯有這樣,才能使這次交談獲得最佳的效果。
有些人時常被認為“少根筋”,容易得罪人,就是因為他們說話不看對象。這些人往往說話急于開口,不看對象,結果惹得對方不高興。
韓玲工作兩年了,不僅沒有融入同事之中獲得好人緣,還被同事評為“最尖酸刻薄的人”,韓玲在覺得委屈的同時也覺得莫名其妙。其實韓玲之所以在公司不受歡迎就是因為她不懂得說話要看人這個道理。例如公司的同事懷孕了,別人都笑著說恭喜,但是韓玲卻說:“哎,現在養孩子沒什么意思,花心思花錢不說,說不定長大了還會給父母氣受。我侄子就是這樣,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到,整天賴在家里玩游戲。”懷孕的同事的臉立刻就黑了。還有一次,韓玲部門的主管父親過八十大壽,邀請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慶祝。結果在壽宴上韓玲對著壽公大談人壽保險的好處,還說自己有個朋友也在賣保險,如果去買的話可以給他打折。老人家最忌諱的就是這個,立刻變了臉厲聲說:“你這是在咒我嗎?”結果鬧得很不愉快。
其實韓玲說這些話都是出于好心,但是她沒有看場合和對象,結果把身邊的朋友、同事得罪了個遍。會說話的人,在開口求人辦事之前,一定會根據各種人的身份地位、性格愛好和心理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并把握好分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
生活中,我們每天遇到的人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都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我們每次選擇的說話方式和說話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1.對不同年齡的人說不同的話
如果見到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要和他討論糖果;如果見到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要和他討論游戲;如果見到一個18歲左右的學生,要和他討論高考;如果見到一個20歲左右的漂亮女青年,要和她討論哪部電影最經典,哪里的小吃最出名;如果見到一個24歲以上的獨身女青年,現在有了男朋友的,害怕男朋友是不可以托付終身的那種人;而沒有男朋友的,為了找一個好的男朋友絞盡腦汁,所以要巧妙地避開“男人”這個敏感話題,談談她的事業或者化妝品;如果見到一個初為人婦的女子,要和她探討廚藝或者她丈夫的事業等;如果見到一個初為人母的女子,要和她討論育嬰經驗或者奶粉調制等;如果見到一個有18歲左右孩子的母親,就和她談談孩子的未來;如果見到一個5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就和她談談她老公的身體情況;如果見到一個兒孫滿堂的老奶奶,就和她談談她的幸福晚年。
2.對不同性格的人說不同的話
如果你遇到為人嚴謹的人,說話的態度必須要誠懇,切忌高談闊論和巧舌如簧。嚴謹的人喜歡樸實無華、直而不曲的說話方式,因此我們要力圖塑造老實敦厚、誠實可靠的形象。
如果你遇到性情豪放的人,你就應該爽快、坦白地說話。千萬不要給人留下畏首畏尾、唯唯諾諾的形象。這個時候你越能放開膽子來說話,越能獲得對方的好感。
若對方是學識淵博之士,我們說話時要盡量引經據典,多用華麗的辭藻,要盡可能地表現出自己的含蓄和文雅,顯示謙虛而又好學的形象,并且使得談話始終保持著幽默風趣和富含哲理。和這一類型的人說話切忌粗俗和措辭不雅。
總之,我們在和人談話時,能夠面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是很重要的。聽話對象的不同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民族、地域、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閱歷、性格等諸多方面。一個人要想使自己說出的話引起對方的重視或取得對方的認可,必須根據不同的說話對象,把握說話的分寸。只有真正做到“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我們在生活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如魚得水。
上一篇:初次見面,第一句話要說好
下一篇:可以讓咽喉發聲更準確的耳語練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