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生奇跡叫做“絕處逢生”
我曾經以為我活不下來了,后來我渡過了難關。
——季羨林
在三樓一位102歲的老太太的外窗臺上,長出來兩個絲瓜。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這兩個瓜加起來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擔得住呢?我又擔心起來。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我忽然又發現,在兩個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樓之間,在一根細秧的頂端,又長出來了一個瓜,垂直地懸在那里。我又犯了擔心病:這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長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了下來,一起墜到地上,落葉歸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卻看到了奇跡。同往日一樣,我習慣地抬頭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個早已停止生長,孤零零地懸在空中,似乎一點分量都沒有;老太太窗臺上那兩個大的,似乎長得更大了,威武雄壯地壓在窗臺上;中間的那一個卻不見了。我看看地上,沒有看到掉下來的瓜。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筑上的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真讓我大吃一驚……
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繩子,綠葉上照舊濃翠撲人眉宇。我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上面的這段文字是出自季老的一篇名為《神奇的絲瓜》的小散文,本來絲瓜在季老眼里是非常普通的一種植物,不過以玩耍之心偶然撒了幾粒種子在花園里,但這看似微薄的生命卻在“絕壁”般的環境里制造了日新月異的奇跡,這讓季老贊嘆不已。
人生,總有一些處境叫人感覺四面楚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季老被自己的學生拉去批斗,“坐飛機”,以致生出了懷揣安眠藥去圓明園自殺的計劃。但也正如季老自己所說:“我曾經以為我活不下來了,后來我渡過了難關。”因為,人生總有一個奇跡,叫做“絕處逢生”。
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著——《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人,他在山林中被兇猛的老虎追趕,在逃跑的過程中,他不慎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的關鍵時刻,他抓住了一顆生長在懸崖邊上的小灌木。
這時,他覺得自己的運氣不錯,但是,當他抬頭一看,發現那只老虎正虎視眈眈地看著他。他害怕地低下了頭,仔細一看,懸崖下面也有一只老虎。這讓他更加地害怕。
更糟糕的是,有兩只老鼠正忙著啃咬那根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
絕望中,他一轉頭,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他摘下一顆草莓,塞進嘴里,自語道:“在這個時候,能夠吃到這么甜的草莓,真是一大樂事!”
人生中,機遇和危難并存,當機遇到來時,你是否能夠牢牢抓住它,并順勢而發?當危難、絕望、不幸向你逼近時,你是否還能顧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香甜?
惠特曼說過:“只有受過寒冷的人才能感覺到陽光的溫暖;唯有在人生戰場上受過挫敗和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貴;只有在陷入險境和絕望時依然能夠抓住快樂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之中真正的快樂。”
有一個農夫,家里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他憨厚老實,從小就不懂得與別人斗智斗勇,只知道上山砍柴,或是在地里埋頭苦干。
這一天的天氣不錯,于是農夫便裝了點干糧,備了點零錢,準備去砍點柴回來,再拿到集市上去賣,農夫與妻子告別后,挑著擔子就出發了。
在太陽下山的時候,農夫終于裝了滿滿兩擔柴火,他舉著火把,挑著柴火氣喘吁吁地往山下趕。
就在他下到半山腰的時候,從一塊大石頭的后面跳出了一個山賊,這個山賊用黑紗布蒙著臉,手里還拿著利刃,農夫見狀迅速跑了起來,山賊也毫不示弱,緊緊地跟在他的后面,雖然農夫不擅長擒拿格斗,但跑起步來,還是無人匹敵的。
農夫挑著柴火都能把山賊遠遠地甩在后邊,可是,他運氣不佳,跑到了一條死路上,后來農夫鉆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里,最后山賊抓到了農夫。
山賊把農夫狠狠地暴打了一頓,不但拿走了農夫全身上下的銀兩,就連農夫手里的火把也搶去了。
不過,山賊走了一會兒又回來了,他用腳踢踢坐在地上的農夫說:“喂,你告訴我怎么出去,山洞好像沒有出口了,你起來給我帶路,快點!”
于是,農夫起身給山賊帶路,但是,在這里繞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這個山洞的出口。
山賊想:今晚肯定是要困在這里了,這該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山賊便扔下農夫一個人去尋找出口了,在尋找的過程中,他還為自己還有一個火把而感到沾沾自喜。
讓他洋洋得意的是:他還可以看見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在火把的照耀下完全可以找到出口。而農夫因為被搶走了火把,只能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摸索著尋找出口。
但結果是:雖然山賊有火把為他照明,卻沒有找到洞口,反而被困在山洞里活活的餓死了。
而那個老實的農夫雖然在尋找路口時一直都是跌跌撞撞的,不時的被山石絆倒,但是,他從未放棄對生的渴望,他的眼睛在黑暗中能夠看到從外面照進來的微弱月光,最后迎著這縷月光,順利地走出了山洞,活了下來。
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
其實,很多事情是有利也有弊,如果你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東西,千萬不要急著抱怨。此時,只要你能冷靜的對待一切,并可以做到緊要關頭不放棄,那么,絕望就會變成希望,奇跡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之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凍餓病三重壓迫之下,莫扎特寫下了安魂曲;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大陸。
拿破侖·希爾指出:“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
古語也說,窮則變,變則通。所以,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的信念與意志,才變得出來。
在絕境中無所畏懼者,正是高情商的體現。貝多芬也曾陷入了近乎絕望的困境中,在他才華橫溢、風光無限之時,他的雙耳卻突然失聰了。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信心大受打擊,為了獲得一時的解脫,他整天酗酒,甚至想過自殺。
但是,音樂的力量又使他重建了信心,他以更堅強、更無畏的精神來擺脫絕望和痛苦。他高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種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促使他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和絕望中,創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
在生活中,面對絕境,有的人能夠勇敢面對,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找一線生機;而有的人卻悲觀絕望,聽天由命,雖然認識到自己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中,但采取不抵抗主義,所以,他們只能束手待斃于自己的絕望痛苦中。
螻蟻尚且貪生,生之為人又何必妄自菲薄呢?一個真正成功的人,看破了世事浮沉的奧秘,就能在挫折時耐得艱難和寂寞,這樣才有后來的得意和風光。如季老一般,若是當年躺進了圓明園的蘆葦叢,又怎能有后來作為東方學大師的斐然成就呢?
很多時候,所謂的“絕境”,并不是真的沒有路可走。在有希望的人眼里,腳下永遠有一條可走之路。因為,他們始終都相信人生充滿希望,有一種奇跡就叫“絕處逢生”。
上一篇:擺脫思維定勢,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下一篇:樹立“知足”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