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別人當傻瓜
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作“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季羨林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我們都很熟悉,主人公傻子福克斯·甘的媽媽有一句名言:“stupid is that a stupid does”,意思是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自以為聰明的人,常常就是在一種自我良好的感覺中去做蠢事的人。這類人通常都把別人當做傻瓜,殊不知,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這是季老的論斷,也是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事實。假如那些蠢人不去做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事情,或許他們早就成功了。
像阿甘這樣的人,本分地過自己的人生,他在智商方面低于一般人,但他卻一直在做對的事情,做聰明的事情,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這并不是上天垂憐這個弱智者,而是對做對事情的人的獎勵。
在正常的情況下,總體上說,人的智力是沒有質的區別的,尤其在社會科學和實際生活領域,只是反應快慢、早晚的問題。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一類人以為自己最聰明,而把別人當傻瓜,他們嘩眾取寵,爭名于眾,爭利于世,錙銖必較,斤兩必爭,耍心計,動計謀,使手腕,用手段,搞欺騙,藏暗器,以達到一己之私。那么,這樣的后果如何呢?
結果是:有的人確實可以暫時得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但這卻是曇花一現,在輝煌了一陣之后,一定會被別人識破。轉瞬間,由座上客一變而為階下囚;有的人當場就會被人拆穿,丟人現眼。
總之,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歸根到底,必會自食其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魯迅先生就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有一個老者,他是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但他有一個習慣:從來不吃早餐,也不吃保健品。一般到這個年齡,各個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身體也會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而他的身體非常健康,每天都是紅光煥發,喜笑顏開。
有一天,一個老友好奇地詢問他其中的奧妙,他笑著回答道:“其實也沒有什么特殊的秘訣,我就是一個字——傻。我什么都不懂,只懂經營管理和喝酒。”
其實,誰都清楚像他這樣成功的人,他的成功之路決不會是一塊沒有人間煙火的凈土,在商場的競爭中,也決不會缺少人情世故的干擾和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較量。但正是一個“傻”字將一切都遮掩過去了,因為“傻”,沒人為難他,因為“傻”,沒人傷害他,因為“傻”,不用為計謀而勞神,更不用為算計而費心。如此一來,反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好心情、一個好環境,能夠集中精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所以,他才會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故事中的老者從來不把別人當傻瓜,反而將自己當“傻瓜”,其實這是一種很高的智慧和境界。老子就曾說過:“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大道至簡,但簡易不等于容易,簡單也不等于愚鈍,單純更不等于幼稚。
當迪斯雷里第一次登臺時,沒人愿意聽他演講,第一次的演說,徹底失敗了。但誰也沒想到,后來,他成了一名優秀的演說家。這個瘦弱而蒼白的猶太人,注定要成為領袖人物。
當年,年輕的迪斯雷里穿著白色馬甲,系著黃金鏈出現在人們眼前時,立即成為英國下議院的笑柄。這種鮮艷奪目的穿著,給他留下華而不實的名聲,那些人都認為,他不過是徒有其表的公子,是一個不尊崇傳統,不守正統的浪蕩子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家伙。因此,大家都不喜歡他。
遭到譏諷,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甚至可成為一種沒齒難忘的屈辱。然而他面對人們的嘲弄,只是沉默不語。而且,迪斯雷里還在這種處境中看到了光明,啟發了自己的策略——他故作笨拙的演說,讓那些討厭他的人放下了武器,心生鄙夷,不再防備他。
每次演講時,大家感覺他很笨拙,思路毫無邏輯,推理極沒章法,舉例過于瑣碎,事無巨細,把所有數目、日期、評估統計等,幾乎像竹筒倒豆子,一股腦兒都說出來。他有意告訴人們:我沒高人一等的自以為是,我比你們并不聰明。他以這種方式犧牲些“自我”,來慰藉他人。他的這種表現自然讓人們處在云里霧里,摸不著頭緒。
就在幾個月后的一天,他突然露出廬山真面目,上演了一場極漂亮的演說,英國議員們一個個聽得瞠目結舌。臺下的人十分安靜地聽他演講,從此對迪斯雷里刮目相看。后來,迪斯雷里做了英國首相,成為歐洲著名的政治家。
我們不能說迪斯雷里的演說是最完美的,但他能贏得英國下議院所有議員的另眼相看,應該歸功于他所運用的那種有效的策略。
由這些例子可看出,善于交際的人們都知道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他們不會在別人面前炫耀,更不會自負、自我,也不允許在自己面前有自卑感,這是人際交往中的聰明之術,也是一種藝術。
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海·約翰便很會用此策略。畢修伯曾這樣寫道:“海·約翰有著非凡的談吐能力,似乎他很善于從聽眾那里獲取靈感,而有意表現出自己的平凡。在這方面,他和法國有著談話天才美稱的雷加米爾夫人很相似,她有一種能力是:讓與她交談的人感覺到自己的優秀。”費城著名的工藝家卡朋特說:“在眾人面前,如果你口若懸河地說話,并自以為智慧超群,而且很自滿于自己的表現,那么人們是不會對你有多大的興趣的……有些所謂的演說家,連這點基本常識都不懂,卻總是絞盡腦汁地想弄點新穎材料,愚蠢地以為這些會使自己的演說錦上添花。事實上,他們這不是在取悅聽眾,只是在滿足自己而已。”
越是平庸的人,就越讓人知道他的所謂的聰明,自以為別人都比他傻。而真正的聰明人決不會刻意讓人們去仰視他,而是以低調的傻瓜原則處世,以人格的力量創造出無形的權威來。他們很會駕馭他人,其中的妙處在于:他藏起自己的聰明,隱約之中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聰明。
巴金說的好:“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生活。應對競爭的方式恰是:不復雜,不巧言,不令色,不陰謀,不詭計,不欺騙,不自負。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心甘情愿做“傻瓜”之人,他們往往心明而不言,息怒而不行于色,看透而不說破。
我們都知道一種娛樂活動——下棋,這是一個能夠真正考驗雙方智商的玩法。
在棋場上,往往有這樣一個定律:低手下棋會有一廂情愿的思路:“這盤棋,我想怎么贏就能怎么贏,因為我懂得棋術。”
但事實上對手的棋術遠超于他,一廂情愿的思路全是漏洞,當然很容易被對手打敗。而高手恰恰相反,他在思考棋局的時候,不是把敵人當弱智,而是替對手設想出一個最強的應對方案,再為自己制定一個能夠破解那個方案的計劃。這樣就會把對手的一切活動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算到了對手所有的招數,才能做到穩妥地取勝。
可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絕頂聰明、無人能及的話,就會在無形之中將自己變成一個“低能者”。一個人即使他再智慧超群,精力和力量也會有所不及之時,在某種情形下也會露出絲絲的破綻,而這時就是別人的可乘之機。
所謂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都是告誡世人不要太看重自己,否則就會是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其實,一個真正的高手是把別人當成高手的人,而不是把別人當成傻瓜而自己卻任意妄為的人。
人生就如同一盤棋局,每個人都是一個棋手,在你所有的活動中,都會有一個對手在與你競爭這盤棋的最終勝利。如果你輕視對手的智慧和能力,就是一個最大的失誤。季老說過:“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所以,如果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成為勝者,就一定不能把別人當成傻瓜。
上一篇:養成自省的習慣
下一篇:勇于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