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沒完沒了地“早戀”
這一天,一名高三女孩在父親的陪同下來訪。剛剛落座心理咨詢室,女孩的父親就急切地介紹說:“孩子一個月沒上學了,總是鬧腸胃不好,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藥,都沒治好。以前也出現過這種情況,要好長時間才過去。現在可是高三關鍵時刻啊,這樣下去怎么行?孩子是怎么回事,您快幫幫我們吧!”
女孩雖然是主動來訪,有較強的求助愿望,但對心理咨詢還有顧慮,提出要單獨會話,而且不愿意告訴我她真實的名字。
女孩的父親回避之后,女孩看看我,幾分撒嬌地開口:“我不告訴您真實的名字了,可以嗎?您就叫我‘小小鳥’吧。我不去上學,不是爸爸說的那樣,真實的情況我不告訴他們。我知道我鬧病的背后有原因。我不去上學,是因為,因為,因為我早戀。還是初中的時候,我就開始早戀,有過好幾個男孩。家長對我很惱火,說我怎能這樣沒完沒了地早戀。高二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子對我很好,我們就交往起來了,這是交往時間比較長的一次。那時候,我也是腸胃鬧病休息了一段時間。他經常對我說,你要堅持,以后不能總是有點毛病就不上學,能夠堅持上學,就是最大的成功,你看,你不是在進步嗎?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我堅持了下來,也有了進步。就這樣,我有什么愁事,有什么困難,都跟他說,他都會給我鼓勵和安慰。慢慢地我感覺非常依賴他了,有點離不開他了。可是,后來他居然提出了分手。這讓我非常失落,非常難受。高三我們不在一個班了,但是,我們也會經常見面。每次見到他,我心里都特別難受。總是想起過去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總是想起他給我的鼓勵和安慰,總是……”
“你是希望你們繼續嗎?”
“不,不希望。”
“如果那個男孩同意繼續呢?”
“那我也不同意繼續。因為我發現她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種男孩,我并不愛她。”女孩肯定地說,隨后又自言自語,“可是,我就是一見到他,就會想起我們在一起的感覺,心里就說不清的難受……”
女孩到底是怎樣回事?既然不是戀情,不想繼續,為什么還總是回憶兩人在一起的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為了進一步探明女孩的心態,我決定采取意象對話技術。綜合女孩意象的內容,可以判斷女孩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本正常。不過,有一個重要信息引人注意。在女孩的想象中有這樣的意象:女孩走進一所別墅,走上二樓,二樓里有一個鳥籠,鳥籠里有一只可愛的小鳥。意象對話中,我引導她在想象中打開鳥籠,可是,小鳥很久很久不肯飛出去,經過再三的驅趕,小鳥才飛出鳥籠。
由此,我立刻想到女孩的開場白。難怪女孩自稱“小小鳥”,別墅,二樓,鳥籠,被層層關在里面的小鳥,正是她心靈的象征。她的心靈恰如這只被關起來的小鳥。這樣的小鳥有什么特點?有人寵愛,有人呵護,有人照顧,不能獨立,不會自立。
女孩為什么有這樣一種心靈狀態?從女孩談到的家庭生活中找到了答案。女孩說:全家人都對我溺愛,不,是特別溺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溺愛嚴重。可以說長這么大,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是現在,媽媽還是每天早上把衣服放到床頭上,每天晚上給我不知道做什么吃的才好。爸爸更是不知道怎樣疼我才好。我感激他們,但是,我長大了,對這些我反感了,我不想再這樣了,不想再當一個小小鳥了。可是,可是,我又好像特別軟弱,特別無能,特別依賴別人……
心理把脈:習慣了依賴的生活方式
很明顯,女孩的心靈正如籠中小鳥,有人嬌寵,有人疼愛,有人呵護,有人全方位照顧,幾乎喪失了獨立性和自立性,形成了軟弱依賴的人格特征。以至如同籠中小鳥有人放飛了都不肯出籠一樣,她習慣了依賴的生活方式,難于獨立地堅強地面對生活。但是,人不僅需要心靈依戀,更需要心靈獨立。不能獨立是很痛苦的。
溝通了上面的意思,女孩領悟地說:“對了,您這樣一說讓我看清自己了,我離不開男孩子,不是愛,是依賴,一見到他,就回憶起他給我的安慰,給我的那種可以依賴的感覺,就幻想著得到這種感覺。”
女孩能夠看清自己的心態,是令人欣慰的。現在,她想獨立,想自立。但是,習慣了籠中小鳥的生活,難以面對高三生活中的壓力和困難。家里有人嬌寵,有人呵護,有人可以依賴,在學校里怎么辦?于是,在學校里也想找到一個可以依賴的對象。這就是女孩和這個男孩交往的真正心理淵源。一只“小小鳥”,總是想在別人的呵護安慰中來生活。有些男孩女孩,甚至有些男人女人的相互走近,常常不是戀情,而是另有心理情結。依賴人格,往往就是促使男女相互走近的一個常見的心理情結。但是,由于到底是兩性之間的交往,別人和自己都容易把依賴錯當成戀情。
這個小小鳥女孩,當初與男孩的交往,是因為依賴人格。現在和男孩分手了,讓她難受的,不是失戀,而是失去了一個依賴的對象,也是依賴人格的表現。沒有了依賴對象,就難于獨自面對生活了。于是,開始啟用了已經習慣的心理防衛機制,開始扮演病人,出現這樣那樣的腸胃不適,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軀體化現象。扮演病人的好處,就是讓自己有了一個逃避的理由,避免高三生活的壓力和困難。
心理處方:給籠中的“小小鳥”放飛
女孩到底是個悟性很好的女孩。交流至此,女孩慢慢抬起頭,雖有幾分艱難卻終于堅定地說:“我知道了,不能再當籠中小鳥了,不能再扮演病人了,不能再呆在家里了,明天我就去上學!”
最后,我與女孩的父親做了溝通。聽到女孩明天上學的決定,女孩的父親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繼而又怕女孩承受不了:“過去是怪我們太嬌慣了。可孩子明天上學去,能行嗎?”
我的建議是:能否上學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狠狠心腸推一把,孩子決定上學,積極支持;孩子不去上學,也不要再把孩子當病人照顧,不要再那么多的嬌寵和呵護。這樣,才能給籠中的“小小鳥”放飛,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地面對生活。因為只有放飛心靈,才能擁有自由而獨立的人生。
大約一個月后,女孩撥通我的心理咨詢專線,驕傲地告訴我,她已經在能夠獨立地面對校園生活了。我知道女孩以及她的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馬老師微語錄】只有放飛心靈,才能擁有自由而獨立的人生。
上一篇:孩子有換班的心理問題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性格太消極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