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是最好用的人情話
中國是一個鄉土觀念很重、十分講究鄉情的國家。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意識、風俗習慣乃至禮儀人情,因此,老鄉關系也就成為最具凝聚力與親和力的人際關系之一。“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巧妙地利用鄉音作為紐帶,建立人脈、擴大交際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學會的本領之一。
軍閥混戰時期,山西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掛。”人稱“山西王”的閻錫山就是一個很重鄉情的人,因此他手下的大多數重要的職位都由他的同鄉所擔任。重用和提拔同鄉是當時割據的軍閥的一個普遍現象。其實,無論在哪朝哪代,同鄉都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人脈資源。尤其在當今因經濟發展而導致人口流動的現代社會,人們常常需要背井離鄉、四處漂泊,而同鄉關系則是眾多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最為溫暖人心的關系之一。所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你,若是能夠巧妙地以鄉音打開同鄉的心門,對你的人生和事業就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孫建勇大學畢業后獨自一人來到北京打工,人生地不熟,工作又常常遇到不順心的事,因此十分苦悶。后來聽說北京有許多溫州人的同鄉會,于是便在網上搜索,填寫了個人資料,加入了一個同鄉會。
第一次參加同鄉會時,孫建勇還有些忐忑,生怕自己沒地位、沒背景,會受到排擠或歧視,就像在公司里遭到那些勢利的同事看不起一樣。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大家對他都十分熱情。在這里,老鄉關系就像一個牢不可破的紐帶一樣,將大家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更令孫健勇感到親切的是,同鄉聚會時,大家基本上都用家鄉話一起聊天、談心,無形中更增加了幾分親近感。漸漸地,孫建勇不再那么憂郁了,生活和事業上遇到困難,經常和同鄉們一起商量,大家幫他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他漸漸地開朗了許多。
孫建勇的老鄉們在北京的各行各業工作,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門路。有一次,當孫建勇說起自己所在的公司是西北人開的,自己頗受排擠時,一個在北京某地產公司做總經理助理的老鄉熱心地對孫建勇說:“不如來我們公司吧,大家一起發展。”
“我對地產行業不熟,能行嗎?”孫建勇有些猶豫。
“別擔心,不是還有我呢嗎?”老鄉爽快地說。
孫建勇因此獲得了他人生最大的一個轉機。幾年后,他與這位老鄉一起辭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在北京發展得很好。
難怪古人說“他鄉遇故知”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那親切的鄉音、熟悉的話語,在異鄉的土地上特別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孫建勇是聰明的,也是幸運的,他巧妙地用鄉音和鄉情為自己打開了一扇成功的大門。
在中國,同鄉關系是一種十分特殊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據資料統計,有四成以上到外地求職打工的人是通過同鄉關系找到工作的,很多大型企業更有按照地域招工的習慣。因此,擁有穩定、良好的同鄉關系,用心經營好同鄉人脈,就可以讓同鄉的幫助唾手可得,更為你的事業和人生添磚加瓦。
一般來說,離家越久的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就會愈濃烈,假如此時聽見熟悉的鄉音,一定會倍感親切,同時對說話的人也平添幾分親近感。因此,從這點上來說,“鄉音就是最好的人情話”一點不假。無需刻意地修飾或潤色,那熟悉的鄉音就可以順利打開對方的心門,拉近雙方的距離。
當然,利用鄉音時也要注意一點: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肆用家鄉話與他人打招呼或者交談,否則很可能會弄巧成拙。因為在正式場合滿口方言的人,不但會引來他人的側目與不滿,也會令同鄉感到不自在而產生排斥感。記住,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好感,無論他是否與你是同鄉。
上一篇: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技巧
下一篇:從說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