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習得性無助
寶媽:我家孩子是個“嬌小姐”,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上幼兒園的時候稍微有點困難的活動,她就會退縮,而且她的口頭禪就是“我不會,我不懂,我不想去”這些,這么嬌氣該怎么辦呢?
其實并不是孩子嬌氣,這是孩子習得性無助的前期表現,如果家長不進行糾正,長此以往,孩子就有可能會形成習得性無助。家長過分的溺愛以及過分的嚴厲都會讓孩子形成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如果得不到改善,會讓孩子行成膽怯、懦弱、自卑的性格,在困難面前停滯不前。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防止孩子習得性無助的形成,幫助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
小倩今年四歲了,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非常溺愛孫女,一心想要把小倩培養成一個小公主,所以就什么事情都不讓她做。小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由于爸爸媽媽長期工作忙,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直到有一天:
爸爸媽媽下班來到奶奶家,準備和奶奶一起去看望鄉下的親戚。媽媽來到奶奶家之后,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小倩躺在帳篷里,爺爺和奶奶蹲在帳篷的外面,奶奶的手里拿著一件漂亮的裙子。
奶奶:“小公主,我們該換衣服了?!?/p>
小倩:“你不要進來,我還沒有休息夠?!?/p>
奶奶:“小倩,這件衣服非常漂亮,穿上這件衣服就更像小公主了?!?/p>
小倩:“我說過我喜歡粉色的,我要穿粉色的?!?/p>
奶奶:“這件不喜歡嗎?黃色的裙子也很好看啊?!?/p>
小倩:“我就要穿粉色的?!?/p>
奶奶:“好好,奶奶去給你換粉色的。”
說著就給小倩拿來了一件粉色的裙子。
奶奶:“公主,粉色的裙子來了,該起來換衣服了?!?/p>
小倩:“奶奶幫我換衣服。”
奶奶:“好的,小公主?!?/p>
這個時候,媽媽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走到帳篷前。
媽媽:“小倩,你自己起來穿衣服?!?/p>
小倩:“我自己不會穿,我要奶奶給我穿?!?/p>
媽媽:“你都多大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趕緊起來自己穿。”
說著就要拉小倩起來,小倩被媽媽的行為嚇到了,哇哇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是個壞媽媽,我不要媽媽?!?/p>
奶奶趕緊過來安慰小倩:“小倩不要哭了,奶奶給小倩穿啊,我們不要媽媽穿?!?/p>
奶奶給小倩穿完衣服之后,對媽媽說:“一個小孩子,你和她較什么真啊,我們家小倩將來是要當小公主的,這點小事不需要自己做的?!?/p>
媽媽:“公主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啊,她連衣服都不會穿,將來怎么在社會立足啊,她都被您慣得不成樣子了?!?/p>
奶奶:“長大了不就好了嗎,現在這么小,她知道什么啊?!?/p>
說著就拉著小倩出門了,媽媽無奈地跟在后面。
由于親戚家在鄉下,要走很遠的路,一路上小倩總是在抱怨,不是抱怨路程太遠,就是抱怨路太顛簸了,奶奶則在一旁不停地安撫小倩。在小倩的抱怨聲和奶奶的安撫聲中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
親戚全家都出來迎接,小倩下了車之后,媽媽讓小倩和親戚家的小姑娘牽牽手,可是小倩說什么也不牽,嫌棄小姑娘的手臟。小倩媽媽瞬間臉都紅了,趕忙和小姑娘的奶奶解釋,小姑娘的奶奶笑著說:“小孩子嘛,沒有關系的。”
接下來的事情,讓媽媽真正意識到了小倩存在的問題。
中午吃飯的時候,小倩突然說想要上廁所。
小倩:“媽媽,我要上洗手間。”
親戚:“什么是洗手間???”
媽媽:“就是廁所?!?/p>
親戚:“廁所在外面,讓雯雯帶她去吧?!?/p>
小倩:“我不要,我要媽媽帶我去?!?/p>
媽媽:“我帶她去,你告訴我具體的位置就好了?!?/p>
媽媽帶著小倩去了廁所,到了廁所,小倩露出了為難的表情。媽媽催促她趕緊進去,因為大家都在等著她們吃飯呢。小倩磨蹭了好長時間,終于鼓起勇氣進去了,可是剛進去一會,就跑了出來。
小倩:“廁所好臭啊。”
媽媽:“你小聲點,那也不能憋著啊。我們去好不好?”
小倩:“我沒了。”
媽媽:“怎么能沒了呢,想上廁所就去?!?/p>
小倩:“我真的沒了。”
媽媽:“這個地方只有這個廁所,我們要學會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明白嗎?”
小倩:“我想回家,我不想待在這里?!?/p>
媽媽見小倩堅持不尿,無奈地放棄了,就領著小倩回到了屋里。吃過飯之后,雯雯給大家表演跳舞,大家都在認真地觀看雯雯表演,這個時候小倩突然哭了起來。
媽媽:“小倩,你怎么哭了?。俊?/p>
小倩:“我尿了?!?/p>
大家都非常的驚訝。
媽媽:“你看,剛才有廁所不上,這孩子這真是的?!?/p>
媽媽和奶奶趕緊帶著小倩去換衣服,親戚拿出了雯雯的衣服。
親戚:“這是雯雯的衣服,不過我洗得很干凈,讓小倩換上吧?!?/p>
小倩:“好臟,好臭,一點兒也不漂亮,我不要穿。”
媽媽:“小倩,怎么說話呢,趕快穿上?!?/p>
媽媽試圖讓小倩穿上衣服,可是小倩仍然不穿。
媽媽:“你都尿褲子了,怎么還挑三揀四的啊。來,穿上。”
小倩還是拒絕,媽媽非常生氣,就打了小倩一巴掌,把小倩打哭了。奶奶見狀,就趕緊安慰小倩,讓媽媽出去,自己來處理。奶奶拿著三件新找出來的衣服對小倩說:“小倩,你看這三件衣服,你喜歡哪一件。”
小倩哭著說:“哪一件我都不喜歡,我就是不要穿?!?/p>
奶奶似乎也被小倩氣到了,拿著最早取出的那件,一邊給小倩穿一邊說:“就穿這件吧,女孩子怎么能光著呢,你真是太不聽話了?!?/p>
這時,小倩就哭得更厲害了。奶奶趕忙換了一種語氣,非常和藹地說:“小倩不哭了,堅持一會兒,我們回到家就不穿了,回家就穿漂亮的衣服好不好。”
小倩的目中無人、驕縱跋扈、不懂禮貌全都展現在了媽媽的眼前,也讓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加以糾正,將來肯定會有很嚴重的問題??墒?,該從何下手呢?
專家解讀: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孩子少的原因,家長對孩子特別重視,尤其是爺爺奶奶這一輩,對于孩子更是溺愛,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什么事情都一手包辦,將孩子培養成家里的“小公主”“小皇上”,以至于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逃脫就是大哭。案例中的小倩,在奶奶“女兒要富養”的觀念下,對她百般驕縱,最終將其培養成了一個“嬌氣”的小公主。她寧愿憋著也不上廁所,寧愿光著也不穿雯雯的衣服,沒有禮貌,當她遇到了尿褲子這樣的小事的時候,不知道該怎么去解決,反而大哭了起來。可以看出,小倩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應變能力也非常差。小倩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對于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們不要總是以為孩子還小,就什么都容忍,等到孩子長大,可能會被這種想法毀掉。家長們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否則會毀掉一個孩子。
所謂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在經歷過消極的體驗之后,再面臨同樣或者是類似的情景時個體所產生的一種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如果在幼兒階段形成了這樣的心理和行為,這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如果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無能為力,對什么都缺乏信心,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停滯不前,這樣的人怎么可能生活得好呢?
“習得性無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除了家長對于孩子過分地溺愛之外,家長們對于孩子過高的要求以及嚴厲的態度也是形成習得性無助的主要原因。例如,家長們總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總是想要他們做得更好,就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就算是孩子做得很好,他們也總是批評孩子,如果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這種批評還會變本加厲。長此以往,孩子做得好也得不到鼓勵,他們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會慢慢地失去挑戰苦難、接受困難、勇于探索的動力,他們會變得消極、茫然,失去信心,會形成“既然你們都認為我不好,我又為何要努力”的意識,他們會退縮逃避,失去主動性。
在對待孩子的習得性無助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愛”的度,既不能過分寵溺,也不要過分嚴厲。那么,家長怎么樣才能夠防止幼兒習得性無助的產生呢?
首先,讓孩子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家長們要知道孩子最終是要長大的,是要獨自去面對這個社會的。當孩子走向社會,離開家這個港灣的時候,他們就要獨立去面對。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的話,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連這個最起碼的生活自理問題都解決不了,你還指望他能去解決什么其他的問題,接受什么挑戰呢?因此,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即使他們做得不是很好,也要鼓勵他們去做;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物品,自己穿衣服,自己布置自己的房間,循序漸進,孩子就會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讓孩子經受鍛煉。讓孩子接受一定的鍛煉。例如,可以讓孩子獨自參加夏令營,讓孩子離開家長,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在夏令營中,孩子不僅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可以讓孩子體驗“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風吹日曬”,體驗到一個人在外面的“艱辛”,更好地鍛煉孩子的與人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勞的能力。所以,爸爸媽媽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走出自己的庇護,培養他們獨立的性格,以更好地在未來走向社會。
第三,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是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不要每次都是嚴厲地批評,批評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條理清晰,要先和孩子講明事情的嚴重性,再引導孩子如何去做。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善待孩子,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你是愛他的。不要對孩子采用羞辱、污蔑的態度,要對事不對人。這樣才能夠引導孩子更好地認識到錯誤,并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還會擁有健康的心態。
給家長的話
當孩子想要嘗試去做某件事的時候,盡量讓孩子去做,不要太擔心;當孩子出現了錯誤的時候,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吸取教訓,而不是指責孩子。
上一篇:孩子把什么事都藏在心里
下一篇:孩子的嘗試與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