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不通”就轉個彎
當你駕車行駛在路上,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了,這時車前突然出現一塊警示牌,上書四個大字:此路不通!這時你會怎么辦?
有人選擇仍走這條路過去,大有“不撞南墻不回頭”之勢。結果可想而知,只能在碰了釘子后灰溜溜地返回。這種人在工作中常常因“一根筋”思想而多次碰壁,消耗了不少時間和體能,卻無法將工作效率提高。
有人選擇駐足觀望,不再向前走,因為“此路不通”,同時也不回頭,想法有兩種:第一種是認為自己已經走了這么遠,再回頭心有不甘且尚存僥幸心理;第二種是想,如果回頭了其他的路也不通怎么辦?結果駐足良久也未能前進一步。這種人在工作中常常會因優柔寡斷而喪失機會。
還有另一類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回頭,去尋找另外一條路。之后也許會再次碰壁,但他們仍會不斷地進行嘗試,直到找到那條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路。這種人是工作中真正的勇者與智者,他們懂得變通,并且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業績。“此路不通”就換條路,“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理念。
在某地,由于一些工廠排放污水,使很多河流受到嚴重污染,使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威脅,環保部門每天都要接待數十位舉報的居民。于是,環保部門決定聯合有關部門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們考慮對排污水的工廠進行罰款,但罰款之后污水仍會排到河流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條路行不通。有人建議立法強令排污工廠在廠內安裝污水處理設備。本以為問題可以徹底解決了,卻發現在法令頒布之后,污水仍不斷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廠為了掩人耳目,對排污管道“喬裝打扮”,從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破綻,可污水卻一刻不停地在流。這條路,仍行不通。
之后,當地有關部門立刻改變方法,采用著名思維學家德·波諾提出的設想:制訂一項規定——工廠的水源輸入口,必須安裝在工廠自身污水輸出口的下游。
這是個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個好方法。它能夠有效地督促工廠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污水,輸入的也將是污水,這樣一來,工廠能不采取措施凈化輸出的污水嗎?
任何事物的發展路徑都不是一條直線的,聰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時機地把握事物迂回發展的規律,通過迂回應變,達到既定的目標。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在一些暫時沒有辦法解決的困難面前,我們應該試著變通,不能死鉆“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換另一條路。有更好的機會就趕快抓住,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美國著名企業家李·艾柯卡在擔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時,為了爭取到10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解公司之困,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即如果克萊斯勒公司破產,將有60萬人失業,每年政府就要為這些人支出27億美元的失業保險金和社會福利開銷,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這27億美元呢,還是愿意借出極有可能收回的10億美元貸款?另一方面,對那些可能投反對票的國會議員們,艾柯卡吩咐手下為每個議員開列一份清單,清單上列出該議員所在選區所有同克萊斯勒公司有經濟往來的代銷商、供應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萬一克萊斯勒公司倒閉,將在其所在選區造成不良經濟后果的分析報告,以此暗示議員們,若他們投反對票,因克萊斯勒公司倒閉而失業的選民將怨恨他們,由此也將危及他們的議員地位。
這一招果然很靈,一些原先強烈反對給克萊斯勒公司提供貸款的議員閉了嘴。最后,國會通過了由政府為克萊斯勒公司提供15億美元貸款的提案,比克萊斯勒公司原來要求的還多了5億美元。
一個優秀的人,必定是一個注重尋找方法的人。當他發現一條路不通或太擁擠時,第一時間就會轉換思路,改變方法,尋找一條更為通暢的路。工作中也是如此。一個優秀的員工必定是一個善于變換思路和方法的員工,他不會固守一種思路,也不會迷信一種方法,他會審時度勢,適時突破,在變化中迅速拿出新的應對方案。他相信,方法總會有的,只是自己還沒有想到。
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我們轉過身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身后也藏著機遇,只是當初我們趕路太急而忽略了。所以,此路不通時,不妨轉個彎,換條路走走看。
上一篇:“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
下一篇:一招鮮,吃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