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從容,便能擁有沉穩的生活
其實,折磨我們的是自己憤怒的情緒,而非別人的一些令人憤怒的行為。
正如思想家蒲柏所說:“憤怒是由于別人的過錯而懲罰自己。”文學家托爾斯泰也說:“憤怒對別人有害,但憤怒時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有一位得道高人曾在山中生活了三十年之久,他平靜淡泊,興趣高雅,不但喜歡參禪悟道,而且也喜愛花草樹木,尤其喜愛蘭花。他家中的前庭后院栽滿了各種各樣的蘭花,這些蘭花來自四面八方,全是他年復一年地積聚所得。大家都說,蘭花就是高人的命根子。
這天高人有事要下山去,臨行前當然忘不了囑托弟子照看他的蘭花。弟子也樂其所命,上午他認認真真一盆一盆地澆水,等輪到那盆蘭花中的珍品——君子蘭時,他更加小心翼翼了——這可是師父的最愛啊!他也許是澆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聽使喚,水壺滑下來砸在了花盆上,連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蘭花都摔在了地上。這回可把他給嚇壞了,愣在那里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心想:師父回來看到這番景象,肯定會大發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師父回來了,他知道了這件事后卻一點兒也沒生氣,而是平心靜氣地對弟子說了一句話:“我并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
弟子聽了這句話,不僅放心了,也明白了。
生活中,我們之中很少有人能達到這位高人的境界,我們經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氣,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憤憤不平。憤怒由對客觀現實某些方面不滿而生成,比如,遭到失敗、遇到不平、個人自由受限制、言論遭人反對、無端受人侮辱、隱私被人揭穿、上當受騙等多種情形下人都會產生憤怒情緒。表面看起來,這些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擊和排斥而激發起來的自尊行為,其實,用憤怒的情緒困擾靈魂,乃是一種自我傷害。
我們因別人的言行而憤怒,讓憤怒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靈魂空間,而靈魂負載著重擔,再也無法關照自身,更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提升,反而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更加容易喪失理智,甚至于越來越遠離人的高貴,接近于蒙昧和愚蠢。這樣的結果,導致我們憤怒的人與事依然故我,令我們憤怒的人繼續做著錯的事,享受著愉悅的心情,而我們卻因為憤怒而無法專注于眼前的工作,沒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最終我們只顧著憤怒,而無暇體驗生命中原本存在的其他美和善。
憤怒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它對于靈魂的摧殘尤為嚴重。由靈魂而生的憤怒情緒,又回過頭來傷害靈魂本身,讓靈魂變得躁動不安,失去原有的寧靜以及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這是靈魂的一種自戕。
其實,折磨我們的是自己的憤怒情緒,而非別人的一些令人憤怒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從而避免讓靈魂受到傷害,是完全在我們的力量范圍之內的。
不管經歷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制怒,在脈搏加快跳動之前,憑借理智的偉大力量使自己平靜下來。對于犯了錯誤的人,盡自己所能去平靜地勸誡他們,把他們當成“理智生病”的人來醫治,沒有必要生氣,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點明他們的錯誤,然后繼續做你該做的事,完成自己的職責。
如果我們的心中存在不滿,就會總想找地方發泄出去,而最為直接的發泄方式就是發脾氣。很多人認為,發脾氣是最好的發泄方式,因為如果一直把事情憋在心里,很容易憋出病來。可是一旦宣泄出去了,身心就得到了放松,情緒也會趨于平穩了。可是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怒火在發脾氣中得到了釋放,那么必定會有其他人受了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身心都受到了委屈。如果每個人都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那么這個世界恐怕再無和平和安寧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的故事。
一公司老板因急于趕時間去公司,結果闖了兩個紅燈,被警察扣了駕駛執照。他感到十分沮喪和憤怒。他抱怨說:“今天活該倒霉!”
到了辦公室,他把秘書叫進來問道:“我給你的那五封信打好了沒有?”她回答說:“沒有,我……”
老板立刻火冒三丈,指責秘書說:“不要找任何借口!我要你趕快打好這些信。如果你辦不到,我就交給別人,雖然你在這兒工作3年了,但并不表示你將終生受雇!”
秘書用力關上老板的門出來,抱怨說:“真是糟透了!3年來,我一直盡力做好這份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現在就因為我無法同時做好兩件事,就恐嚇要辭退我。豈有此理!”
秘書回家后仍然在發怒。她進了屋,看到8歲的孩子正躺著看電視,短褲上破了一個大洞。在極其憤怒之下,她嚷道:“我告訴你多少次了,放學回家不要去瞎瘋,你就是不聽。現在你給我回房間去,晚飯也別吃了。以后3個星期內不準你看電視!”
8歲的兒子一邊走出客廳一邊說:“真是莫名其妙!媽媽也不給我機會解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就沖我發火。”就在這時,他的貓走到面前。小孩狠狠地踢了貓一腳,罵道:“給我滾出去!你這只該死的臭貓!”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出:本來是一個人的憤怒,可是經過了多番的傳遞,最后竟然將怒氣轉嫁到了貓的身上。這只貓沒有辦法像人類一樣發泄自己的不滿,否則這樣的情緒傳遞估計就沒有盡頭了。既然我們每個人都能影響別人或受別人影響,那么我們何不放下心中的怒火,給別人一片安寧呢?這樣,我們從別人那里得到的,也將是一種安寧。所以,在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時,要盡可能地想辦法控制它,而不是直接把它發泄出去。當然,這里所說的“控制”,不是說讓你有什么事情都不說,有什么委屈都不去反抗,而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總之,當我們心懷不平的時候,一定要把火氣壓下去。即便你認為你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但是發火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同理,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如果不能冷靜地分析其中的緣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單單用呵斥和責罵來表達你的情緒時,很可能會招致對方的不滿。盡管當時對方可能沒有表達對你的恨意,可是時間久了,他們對你的反感也可能與日俱增。
試想,如果一個人總是粗暴地對待別人,經常嫉恨別人,那么還會有人愿意跟他相處嗎?所以,我們要適時控制自己的火氣,別因為一時的沖動將自己打入惡者的行列。而一個人如果學會了淡定不生氣,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恩惠,對自己則是一種解脫,從而,他便可獲得沉穩、安寧而且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下一篇:生活并不公平,你無法總是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