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追夢青年成長的階梯
左文俊:殘疾不可怕,堅持,夢想就在前方。
左文俊,銀川市金鳳區榮錦苑住戶,寧夏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盡管身體患有二級肢體殘疾,但堅持用自己的事跡啟發著和他一樣身體狀況的人,為他們增加信心和陽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走進銀川市金鳳區榮錦苑社區三樓的每個人,無不被墻上四十八幅充滿陽光的畫作所吸引。讓人意外和無法想象的是,這些畫的作者,是一位叫左文俊的先天腦癱患者,盡管他握筆都很困難,但卻是一個心中充滿希望的追夢少年。
左文俊一生下來就被診斷為腦癱,媽媽幾乎哭瞎了眼睛,爸爸一夜間白了頭發,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這個孩子。在診斷出左文俊患有先天腦癱以后,父母就帶他踏上了漫漫求醫路,只要看到報紙、電視上介紹哪里治療腦癱有效果,他們就帶著左文俊去治療。可是,殘酷的現實一次次地打擊著他們,在北京幾家大醫院治療后,左文俊的病情并沒有明顯好轉。
為了一心一意照顧教育兒子,左文俊的媽媽不到三十歲就辭去了工作。在一次去北京看病的火車上,一位臺灣旅客提醒左文俊的父母,對于腦癱孩子,要及早進行訓練,父母只有下狠心,孩子將來才能自理。從北京回來后,左文俊的父母便有意訓練兒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母親的“狠心”訓練下,左文俊學會了走路,盡管走的是剪刀步——走上兩步就會自己把自己絆倒;盡管口齒不清但也學會了說話。
雖然身體上有殘疾,但左文俊的智力并沒有受影響,從小就展現出了畫畫的天賦。媽媽清晰地記得,兒子小時候就喜歡拿著粉筆在地上畫畫,并且樂此不疲。八歲那年,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背著書包去學校讀書,左文俊的眼中也泛起了羨慕的目光。父母得知他的這一想法后,東奔西走,四處托人找關系,終于將他送入了金鳳區一小,滿足了兒子上學的愿望。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肢體殘疾走路費勁,拿筆都困難,年幼的左文俊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為了不給學校、老師和同學們添麻煩,那時的左文俊從不在學校上衛生間,都是上學前在家解決。媽媽每天四趟接送,風雨無阻,整整九年。就這樣,在父母的呵護、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上完了小學、初中。高中時,左文俊進入銀川市實驗中學求學。在那里,他的繪畫天賦得以充分釋放,經過專業老師的悉心指點,繪畫水平顯著提高。
高中畢業后,左文俊考上了寧夏大學美術學院,實現了他人生夢想的第一步。進入大學生活,住校成了他最大的障礙。但身上總有那么一股不服輸勁頭的他,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學校期間,學會了洗衣服、做飯。沉浸在藝術的海洋里,左文俊盡情遨游,成績也越來越好,大四時還獲得了三等獎學金。因為善良、樂于助人,左文俊在班上人緣很好,同學們有什么困擾都會找他傾訴,他也積極幫別人出主意、想辦法。而當他遇到困難,同學們也會無私地伸出援手。就這樣,左文俊度過了充實的四年大學生活。
也許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左文俊從小就對和他有相同經歷的人特別關注,他表示,現在特別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更多的殘疾朋友,殘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夢想。就像他崇拜的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雖然經歷坎坷,但心里永遠有一種能量。2014年6月,左文俊參加銀川市第五屆殘疾人技能大賽,獲得水粉畫組第三名的好成績;7月,他又被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評為“感動鄰里人物”,成為社區里自強不息的典型。左文俊現在的夢想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正走在通往夢想的路上……
提起現在這一切,左文俊最感謝的是父母,是他們無私的付出,搭建起了他成長的階梯,讓他得以在紛擾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上一篇:《灑向人間皆是愛》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用微笑播撒人生的芬芳》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