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思維
抱怨就是心中不滿,說別人的不對。抱怨思維,就是經(jīng)常性地對他人、社會、單位,以及自己的處境發(fā)泄心中不滿的一種思維方式。
人們?yōu)槭裁磿г梗睦韺W認為,人在遭受挫折與不當待遇時,往往會采取消極對抗的態(tài)度。抱怨通常由不滿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與同情,二是掩飾自己的底氣不足。這是一種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壞性心理,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不受人歡迎的。
我們總覺得當我們抱怨時,指向的是其他事、其他人,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抱怨對象的真正所指其實是自己,這就是“投射效應”。
當然,適度的抱怨可以發(fā)泄消極情緒,維持心理健康,同時也能引起對方有所改善,使自己滿意。而且想做到有效地抱怨得講究方式,不要見人就抱怨,不要事事都抱怨,要有充分的理由再抱怨,抱怨時控制好情緒,這樣才能達到抱怨的目的。但據(jù)調查,絕大多數(shù)人的抱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很少有人把握得當?shù)摹?/p>
[怎樣對待人生中的“怨”]
當今世界,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際關系難處,抱怨自己賺錢少,怨天怨地、怨社會,抱怨冷,抱怨熱,怨刮風,怨下雨,怨……如果把我們一天到晚的抱怨整理出來,用幾輛大卡車都拉不完。
愛抱怨簡直成了很多人的通病。誠然,人生在世,難免被人誤解或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對此都選擇通過抱怨的方式來解決嗎?遇到誤解或不公,就一定要抱怨嗎?
有專家指出:“抱怨是失敗的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如今,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在公司得不到晉升,大都是因為他們的抱怨思維。而很多人成功了,就是因為他們戒掉了抱怨思維,積極地去面對生活。
看過一遍文章《竹是草最高的夢》,大意是說,有個天生麗質的女孩,頭腦好,學習成績也很棒。按說,她是如此優(yōu)秀,樂還樂不過來,哪有什么可抱怨的?可她,只不過是因為出身山村,就抱怨不斷:
“這里的天空多狹隘、齷齪。粗俗的農(nóng)家伯叔,肥胖黑臟的農(nóng)家嬸婆,皆令人有感官上的厭嫌。尤其要命的是,周圍女伴,長舌,鬧氣,搞派別,耍小心眼兒,使小性子。她們嫉妒我,總是惡意挑起一些小事故,找我碴兒,給我難堪,群體跟我過不去,瑣瑣碎碎,看不見摸不著的流言,嘰嘰喳喳的碎語,令人悵恨而無奈。”
因為一件事,她對她們村莊的幾個小女生充滿了怨氣。班里有位功課很好、長得也不錯的男生,他們倆一說話,她們就噓聲一片,還編造不堪的細節(jié)在班里傳播,她和他如何在玉米地里親嘴,甚至脫光了衣服……她恨得整天想著怎么對付她們。
漸漸地,她由此及彼,竟然向母親抱怨,她不應生在這里,不應與這些無理想、無追求、庸俗的人為伍。她掐算女伴的出路:“小學或初中畢業(yè),學兩年裁縫或理發(fā)混混手,逃避農(nóng)活,等到二八年紀,便由著媒婆將自己重彩禮典押給山外街道某殷實人家,婚后,挺著個大肚子在點心鋪或商店門口收錢……”她說,這些人都是一群狗尾巴草。
再后來,她覺得家里的灶臺烏黑得令她難受,油罐上厚重的油漬令她一觸便嘔;爹不刷牙,老是拿毛巾在牙齒上擦……為此,她經(jīng)常生悶氣,和家人鬧別扭。
一天,她和弟弟因為口舌,竟用竹竿打了弟弟,弟弟被打傷了,她嚇得一個人躲在竹林里哭。母親找著她,說:“都說你聰明,考你一個問題。竹子是不是草?”她不屑地搖搖頭。母親拍手:“果然難倒了,告訴你,竹子是草。”
她不信,去查科普手冊。竹子果然是草,她心潮翻滾:竹子從來不曾抱怨自己是草,也從不遷怒于周圍的草,而是聰明地將自己一徑拔高,哪怕身邊有飛短流長,也不為所累,就像毛主席筆下的勁松一樣,“亂云飛渡仍從容”,竹子“憋著一股子心勁兒,直往云霄上竄,當它和藍天白云、青山小鳥近距離對話時,周圍的草,誰也不能對它側目,撇嘴,冷眼,譏嘲。她融于草,而高于草。竹是最睿智的草。竹是草的最高理想”。
從此,她不再抱怨,變了個人似的,覺得家鄉(xiāng)可愛極了,身邊的人也有可愛的地方,她友好地對待所有人,和大家打成一片。高考時,她成了全縣的狀元,再后來她成了國家領導人的翻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哪怕自己是棵小草,也不必抱怨,只要積極樂觀,肯努力,也能成長為最高的草,就像竹子一樣。故事很好,讓人深受啟發(fā),但我覺得,還有必要進一步談談,怎樣對待生活中的誤解和不公呢?
以怨報怨,損人利己,甚至損人還不利己。通常人的第一反應正是如此,以牙還牙,打擊報復。上面講的那個女孩,因為別人的流言造謠,選擇了“以怨報怨”,結果還是怨恨不斷。其實,“以怨報怨”是最不明智的選擇,這樣只能讓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降低。湖人隊三連冠正是由沙奎爾·奧尼爾與科比共同打下的,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偉大的球隊,在奧尼爾要當球隊老大排斥科比時,科比以怨報怨,與其在更衣室打架,最終奧尼爾出走熱火隊,偉大的湖人王朝就這樣破滅了,至今科比還一直后悔當時的所作所為。
以德報怨,看起來很高尚,有時也確實能感化人,但還是存在問題。別人打了你一拳,你反而說謝謝,結果呢?你鼓勵了對方的“怨”,對方認為你軟弱,你窩囊,就會得寸進尺地欺負你,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甚至最后對方也不會認為他是錯的。“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秦國對其他諸侯國施以怨,諸侯國不但不反擊,反而“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要知道,國家地盤有限,哪能如此折騰,六國最終慘遭亡國。
不能以怨報怨,不能一味地硬碰硬,又不能以德報怨,也不能一味地恩惠,那以何報怨?
以直報怨。遇到“怨”,只需忍讓,用和平的方式讓對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即可。無論別人怎么對待你,不要沖動,不要軟弱,堅持正直的作風以感染他,相信不久就會“柳暗花明”的。再舉奧尼爾的例子,他與科比不和后,加入熱火隊,可這里還是有一個超級巨星韋德。奧尼爾稟性難移,又要爭當球隊老大。對此,韋德的做法就很高明,他在球場上頻頻給奧尼爾精妙的助攻,同時自己又打下幾十分,使奧尼爾目瞪口呆,自愿站在韋德的身后,搖身一變成為了這支球隊的可愛先生,他還送給韋德“閃電俠”的外號,兩人順利奪冠,這一年只是韋德進入NBA的第三年。
以直報怨不但可以解決問題,斷絕“怨”的來源,甚至還能化敵為友,讓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死心塌地忠貞不貳地追隨你,在人生之路上成為你前進的力量。
讀后有智慧
抱怨思維是不好的,不是說這個人不善良,而是這樣的人絕對不受歡迎。適度的抱怨,可以。但一旦養(yǎng)成習慣,就成了抱怨思維,就不妥了。
許多公司的老板認為,擁有抱怨思維的人,不僅惹是生非,而且造成組織內彼此猜疑,打擊團隊的工作士氣,從而堅壁清野,嚴加防范。所以,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就必須克服自己的牢騷心理、抱怨思維。
中國近代史學者金沖及先生對自己的成功體會,就是要打破兩個思維觀念:一個是“等”,總想等到有足夠條件、有集中時間的時候再從事研究;一個是“怨”,抱怨客觀方面的困難,抱怨沒有時間。其實,“等”和“怨”都是徒勞無益的,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反而一事無成。唯一的選擇就是不等不怨,抓緊一切時間進行學習和研究。
對于戒掉抱怨思維,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說法,既有趣,又發(fā)人深省。他說:“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能生存,如果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時加強訓練,提高奔跑的速度,讓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過獅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這樣才能得以生存。”
還有一句話,更是言簡意賅:不抱怨=積極思維+管住你的嘴,不抱怨=祥和寬容+平衡你的心。
上一篇:護尊思維-[尊嚴改變命運]
下一篇:拖拉思維-[成功是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