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嚶鳴求友初識縱宇一郎 風華正茂共建新民學會
——毛澤東與羅章龍的詩交
羅章龍:1896—1995年。湖南瀏陽人,原名羅璈階。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組織赴國外勤工儉學,參加發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曾任中共北京大學支部書記、北京區委委員。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從事工運領導工作。大革命失敗后,與毛澤東一道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湖南省委委員、工人部長兼宣傳部長、中央工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委員長等。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后,為反對王明等“左”傾領導者的錯誤路線,組織“中央非常委員會”,被開除黨籍。后改名羅仲言,從事教育工作。有《椿園載記》、《中國國民經濟史》等存世。
1.初識定王臺 風流期共賞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瀟灑自如,風華正茂,在第一師范學校僅幾個月的時間就結交了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陳昌、陳紹休等一些志同道合、才華橫溢的同學。但是志存高遠的毛澤東認為還不夠,為了和同學們一同討論個人和國家的前途等問題,尋找改造國家和社會的方針大計,必須認識更多的朋友。
1915年暑假過后,已經22歲的毛澤東向長沙各學校發出了一則《征友啟事》。啟事是毛澤東自己刻蠟版油印的,只有幾百字,內容大意是:愿意和有愛國熱情的青年結為朋友,愿意和那些不怕艱苦,不怕困難,能夠為國為民獻身的志士通信聯絡。啟事最后說,“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以表示迫切求友的心情。啟事的署名是“二十八畫生”。就是這封征友信,“二十八畫生”和長沙第一聯合中學的“縱宇一郎”相識了。“縱宇一郎”不是別人,正是羅章龍。
毛澤東和羅章龍是在長沙的定王臺、湖南省立圖書館相見的,他們談了三個多小時。他們談人生、談處世、談治學,談宇宙觀和社會改造等問題。分手時毛澤東說:“我們談得很好,‘愿結管鮑之誼’,以后常見面。”羅章龍即時賦五言律詩一首,題為“定王臺晤二十八畫生”:
白日東城路,嫏嬛麗且清。
風塵交北海,空谷見莊生。
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
風流期共賞,同證此時情。
自此以后,他們過從甚密,每當黃昏來臨,二人就相會于天心閣。他們一邊散步一邊討論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方法和思想,星期天經常相約到郊外去散步,留下了許多吟詩論政的佳話。
2.共泛朱張渡 千載德猶馨
1915年冬的一天,毛澤東忽發奇想,要到岳麓山一游,同時看看赫曦臺朱熹和張栻的聯句。想到做到,他便踏著滿地的大雪,來到羅章龍的住處,約他同往,羅章龍也毫不含糊,滿口答應,兩個人就冒著嚴寒來到朱張渡。他們走進一個茶亭,不知不覺討論起朱熹和張栻在湖南留下的思想和影響。隨后,他們從朱張渡乘船渡過湘江,議定兩人分南北兩路登山,先到者為勝。羅章龍攀登了約兩個小時先到,最后,兩個人一起來到云麓宮的最高處。傍晚下山時他們路過赫曦臺,終于見到了朱熹與張栻的聯句:
泛舟長沙渚,振策湘山岑。煙云渺變化,宇宙窮高深。
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寄言塵中客,莽蒼誰能尋?
岳麓山赫曦臺
在返回的路上,兩人重新乘舟渡湘江。感慨之下,兩人竟也模仿起朱熹和張栻,聯句共成一首五律,詩云:
共泛朱張渡,層冰漲橘汀。
鳥啼楓徑寂,木落翠微冥。
攀險呼儔侶,盤空識健翎。
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
由于年代的久遠,羅章龍在回憶的時候并沒有說明聯句的具體情況,就是說,誰說的哪一句他沒有交代,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詩的欣賞。兩位詩人的英姿勃發和沖天豪氣從詩中我們可見一斑。詩的結尾“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可以說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總括了憑吊朱張遺跡和聯句賦詩的無限感慨之情,由衷地贊揚了朱張兩位哲學家和教育家對湖南以及中國思想界的深遠影響。
3.君行吾為發浩歌 鯤鵬擊浪從茲始
平浪宮
1918年4月,羅章龍去日本勤工儉學,臨行前新民學會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聚餐,為他餞行。毛澤東用“二十八畫生”的名字寫了一首送行詩,詩人用的名字是他們初識時的筆名,受贈者的名字也著意使用了他們相識時的名字,表明彼此親切自然的感覺,同時還令人不自覺地聯想起他們初識的情景,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云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臨別,毛澤東和羅章龍站在一起,望著遙遠的山巒,毛澤東又深情地、鄭重地為羅章龍留四言短句一首:
若金發礪,若陶在鈞,進德修業,光輝日新!
羅章龍到上海的時候,恰好碰上5月7日,當時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期要求袁世凱答復承認日本旨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當時,中國在日本的愛國留學生紛紛組織起來,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日本警察侮辱、毆打這些愛國留學生,迫使他們回國。羅章龍看到這一切,他想要去日本的念頭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他沒有去日本。但是羅章龍卻因此偏得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佳句。
4.聯句賦詩意飛揚 革命精神如朝陽
1918年農歷八月,毛澤東率領李維漢、周世釗等二十余人進京,由于羅章龍沒有去成日本,因此他也和毛澤東的朋友們一同前往。他們乘坐長沙至北京的火車,因途中遭遇大雨,鐵路被淹沒了十幾里,被阻隔在河南郾城。第二天,毛澤東建議到三國時的魏都許昌去看看。于是,毛澤東同羅章龍、陳紹休三人便乘臨時車子趕到許昌停留了一兩天。
舊城已經很荒涼了,往日的繁華已經不再,他們向當地一些農民了解了古魏都的一些情況,又步行到郊外的舊城遺址進行憑吊。撫今追昔,蕭條異代,慷慨激昂,不能自已,毛澤東和羅章龍不覺得發思古之幽情,聯《過魏都》七絕一首:
羅章龍:橫槊賦詩意飛揚,
毛澤東:《自明本志》好文章。
蕭條異代西田墓,
羅章龍:銅雀荒倫落夕陽。
自毛澤東和羅章龍在定王臺見面后,他們始終有著非常密切的來往。1920年1月,毛澤東、鄧中夏、羅章龍等“輔社”成員在北京陶然亭聚會,討論驅張問題。1923年6月上旬,毛澤東和羅章龍一起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的預備會議,6月12至20日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由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組成,當時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羅章龍同住在上海閘北區三曾里中共中央機關。1924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羅章龍、王荷波、惲代英四人參加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5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毛澤東兼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羅章龍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王荷波任中央工農部部長,向警予任中央婦女部部長。1927年八七會議之后,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羅章龍在白區工作,從此兩人就再沒有謀面了。
他們一起走上了俄式革命的道路,共同成為中國共產黨內的名人。但是,1931年,羅章龍由于某種原因被開除黨籍,他們之間便漸行漸遠,失去了聯系。羅章龍后來在河南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湖南大學等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上一篇:《與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毛澤東與孫俍工》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過許昌陳紹休聽詩·游魏都毛澤東悲歌——毛澤東與陳紹休》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