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0日北京下雪,但我一早便踏雪尋梅,趕去觀摩張藝謀拍的《英雄》。我知道,張藝謀近年來熱心于拍宣傳廣告片。我知道,張藝謀幾部新片都是勉強及格。我也知道,張藝謀近來對批評之聲大為反感,有失大家風范。大師一級的人物對無稽之談也是一笑置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钡铱傁?,張藝謀的電影不至于太差。畢竟,張藝謀有《紅高粱》和《我的父親母親》這樣的力作。再說,馮小剛暫時息影,我們沒有賀歲片可看。
《英雄》電影海報
“溪澗之水的浪花是輕佻的”
可惜,《英雄》真的不行,張藝謀真的不行了。首先是太有匠氣。什么是匠氣?匠氣就是刻意模仿,沒有創意。《英雄》一片大部分是武打,模仿《臥虎藏龍》的武打,蹩腳模仿的痕跡到處都是。《臥虎藏龍》的武俠在竹海中打,張藝謀也安排他的英雄在林海中打,只不過是把竹海的蒼翠換成秋葉的杏黃和紅色?!杜P虎藏龍》吸收了京劇的鼓點之聲和造型,張藝謀也如法炮制,只是鼓點更長,動作更慢,還加上“票友”畫外喝彩的聲音。片中有言情,床戲模仿的是《末代皇帝》,野鴛鴦云雨時也蓋一床蒙頭蒙腳的被子,但被子的顏色換成張藝謀所喜愛的大紅色。片中有戰爭場面,秦軍攻城模仿的是《角斗士》中羅馬軍團征伐的鏡頭。連秦軍士兵的舉止也像是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傊?,張藝謀像個虛心好學的小學生,苦心模仿好萊塢電影,然后將彈得很不怎么樣的幾首練習曲做成一道拼盤,告訴我們這就是他的《英雄》。政治不怕重復,但藝術最忌重復。第一遍是藝術,第二遍就是匠氣。
張藝謀在攝影方面確實有一手,特別擅長于利用色彩進行視覺沖擊。但電影需要故事,如果沒有好的故事,電影畫面再漂亮,也只能是掛歷上的美人頭或風景畫,沒有生命,沒有神韻。張愛玲說得很好:“溪澗之水的浪花是輕佻的,但倘是海水,則看來雖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飽蓄著洪濤大浪的氣象。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偉大,但偉大的東西總是美的?!?/p>
畫面也像成語,必須用得恰到好處,否則就像初學者的習作,滿是成語的機械堆砌。藝術要有神韻,就必須有對人的關愛,尤其是對小人物的關愛?!队⑿邸芬黄锌床灰妼ζ胀ㄈ说年P愛。相反,張藝謀卻在那里揣摩帝王的心理。盡管梁朝偉、張曼玉都是實力派演員,但沒有一個好的故事,他們也徒有屠龍之技。
天下,誰的天下?
好電影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故事。《英雄》說的是國人熟悉的歷史故事,但編導對歷史胡亂加工,不顧起碼的史實,不顧起碼的邏輯,影片結尾居然打出了秦始皇“護國護民”的字幕。秦始皇若是真的愛民,如果他尸骨未寒,陳勝、吳廣登高一呼,便應者如云,群雄蜂起,徹底埋葬了短命的秦王朝,秦始皇護民了嗎?沒有!秦始皇是殘害人民,讓人民修建阿房宮,修建秦陵,使他們血流成河。張藝謀,長城是用我們先人的白骨堆砌起來的!
再說,“護國”一詞也用得不倫不類?!白o國”本來是民國初年各地軍民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而打出的旗號。到了張藝謀這里,卻把這頂帽子戴到了第一位皇帝頭上,真是對歷史、對民族的一大褻瀆。秦始皇的“國”也不包括我們許多兄弟民族,所以秦始皇所說的統一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統一,秦始皇的統一也沒有結束我們歷史上的戰爭。再者,世界大同不能靠殺戮、暴力和武力來實現,否則就是為國際霸權主義鳴鑼開道。歐盟是個成功的例子,真的是“近者悅,遠者歸”。連土耳其這樣的亞歐國家也又哭、又吵、又鬧,非要加入歐盟不可。其實,張藝謀也反對使用武力和暴力,但他只反對游俠使用武力和暴力,不反對秦始皇使用武力和暴力。張藝謀理解、同情和贊賞秦始皇使用暴力。秦始皇的文臣武將和武士們力請他下令處決刺客,千萬個喉嚨齊聲喊:“大王,殺不殺?!”“大王,殺!”“大王,殺!”“殺!——”“殺!——”“殺!”真是殺聲震天。經歷過“文革”的人,都會心驚肉跳,不寒戰栗。更可怕的是,在張藝謀看來,這樣的殺人是在維護法律。
據說姜文本來要在戲中扮演角色,但因故后來退出。這涉及判斷,好導演、好演員都必須有好的判斷。判斷包括對劇本的判斷,對人物的判斷,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判斷。張藝謀來自黃土高原,曾經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最了解我們底層人民,尤其是農村的廣大鄉親們。《紅高粱》和《秋菊打官司》他都拍得得心應手。但在《英雄》一片中,張藝謀卻要揣摩、理解和分析帝王的內心世界。這就是張藝謀的悲哀之處,也為《英雄》埋下了敗筆。
帝王的心理需要我們揣摩嗎?帝王的心理我們能夠揣摩嗎?中國古代有個寓言,說的是中國古代華北有位老農叫愚公,老農挑水時自己說:“我要是皇帝就好了。皇帝挑水用的是金扁擔?!睆埶囍\也是在為秦始皇尋找這樣一根金扁擔。
張藝謀還裝神弄鬼,煞有介事地為秦始皇設計了“天下”的玄機。我們讀不懂張藝謀的“天下”,但秦始皇的“天下”絕不是“天下為公”的“天下”。秦始皇的天下是哪家的天下?秦始皇的天下就是他一人的天下,至多不過是他一家的天下。秦始皇的天下就是曹操——曹孟德的天下,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英雄,誰是英雄?
張藝謀拍上海灘的地痞流氓,就已經有點兒力不從心了,但還能勉為其難。張藝謀再要詮釋帝王,就一敗涂地了。朋友,我們絕對不要苛求張藝謀,江郎才盡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張藝謀是這樣,我們自己也是一樣。許多事情上,我們自己也是力不從心。最后還有死亡,死亡每分鐘都向我們逼近,也向一切天才、全才和超天才逼近。但我衷心希望姜文、馮小剛兩人不倒,能堅持多久便堅持多久。一個民族要有點兒精神,一個民族的復興就更要有點兒精神,藝術家也需要有點兒精神。
有人會說,藝術家可以對歷史進行藝術加工。然而藝術加工應有其目的,應該表現人民內心的一份向往和心愿。像普希金說的那樣,他“曾用豎琴喚起人民美好的感情,還歌頌過自由……為死者呼喚同情”。對藝術來說,對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隱惡揚善。
《英雄》中的主人公是刺客,古代叫游俠,現在是定格在金庸筆下的武俠。西洋沒有游俠,但有騎士、牛仔,在美國是那些除暴安良、敢于向制度挑戰的律師(挑戰制度不等于是要推翻制度)。許多人喜歡金庸,喜歡金庸筆下的武俠,就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都向往自由。我們從叢林中走來,但總還是殘存一片回歸曠野的心愿。《荒野的呼喚》能夠打動讀者,就是因為杰克·倫敦筆下那條狗重歸狼群,重新在荒野上自由地奔跑。我們鐘情武俠,羨慕他們窮途末路卻還能夠亡命天涯,浪跡江湖。然而現實中的我們,多數是“未敢翻身已碰頭”,經常還要“破帽遮顏過鬧市”。但張藝謀所詮釋的武俠向秦始皇繳械投降了,從精神上徹底繳械投降了,哪里有半點兒“俠”的精神?這樣的“英雄”不會吸引觀眾——大多數觀眾是小民。歌頌帝王有可能引人入勝,《雍正王朝》和《康熙大帝》都是很好的見證,因為小民內心也有羨慕帝王六宮粉黛的一面,但讓武俠向帝王投降卻絕非大多數人所愿。
張藝謀為他的英雄設計了幾種死法,模仿偵探小說中的假設和推理??上?,張藝謀又用錯了地方。英雄是悲劇,悲劇需要鋪墊,英雄不能死而復生,裝神弄鬼?!坝⑿壑凰酪淮巍薄勘葋喼允谴髱煟褪且驗樗囆g地揭示了英雄的一面。英雄不愿狗茍蠅營,英雄不愿作思想匯報。“男兒到死心如鐵,試身手,補天裂”——這就是“英雄只死一次”?!熬犹故幨?,小人常戚戚”——這就是“英雄只死一次”。張藝謀給我們這樣一位英雄了嗎?沒有!在張藝謀的安排下,英雄與秦始皇促膝談心,向秦始皇作思想匯報,最后,經過秦始皇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英雄幡然悔悟,心悅誠服。
今天是個不談英雄的時代,《阿甘正傳》中阿甘這樣的反英雄大行其道。他們是些小人物,但卻堅強地活下去。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英雄,每個好好活下去的人都是英雄?,F代人對英雄已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國女詩人梅·莎爾頓說得很好:“思想上我們必須像個英雄,行為上我們才能有起碼的道德?!睆埶囍\給我們這樣一位英雄了嗎?沒有。張藝謀是在那里糟蹋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糟蹋我們心目中的武俠,而且還要我們認同秦始皇這個英雄?!皬膩砭蜎]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睆埶囍\這個年齡的人,一定熟悉《國際歌》,建議張藝謀重溫一下這首歌的歌詞。
事關律師生命的是客戶,事關作者生命的是讀者,事關導演生命的是觀眾。正是這樣,“我們的文學藝術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我想,張藝謀的觀眾有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如果張藝謀不關注他們,就拍不出好片子,就不會有觀眾。觀眾上當可以有幾次,但不會永遠上當。
上一篇:滿城盡帶黃金甲
下一篇:莫斯科會戰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