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
一人獨學,不如群人共學;群人共學,不如合計百億兆人共學。學則強,群則強,累萬億兆皆智入,則強莫于京。
——康有為
簡介
康有為(公元1858~1927年)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人稱“南海先生”,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
人物小記
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1月)的一天,光緒皇帝想召見提倡變法的康有為,但卻遭到了守舊派的極力阻撓,他們的理由是“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見;皇上如有所詢問,可命大臣傳話”。于是康有為被請到總理衙門傳話、考問。出席考問的有李鴻章、翁同龢、榮祿等,這些都是當時朝廷有名的重臣。
考問開始,榮祿劈頭就教訓康有為說:“你老是變法呀變法的,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p>
康有為反駁他說:“祖宗之法是用來治理祖宗的領土的?,F在祖宗的領土都保不住了,死守祖宗之法還有什么用呢?制度總要應時而變的。就拿這總理衙門來說,祖宗的法里原是沒有的。”榮祿無言對答。
李鴻章不等康有為說完,大聲質問:“你說變法改制,難道連六部也要撤銷,從前一切的法律制度都不要了嗎?”
康有為回答:“現在的情況和從前不同了。從前的制度,不能適應今天的形勢,就應該廢除?!崩铠櫿乱矎埧诮Y舌。
翁同龢怕氣氛太難堪,改變話題問變法所需款項如何籌措和具體方案。康有為都回答得頭頭是道。第二天,翁同龢將談話經過及情形內容都詳細奏報了光緒帝,并極力推薦康有為。雖然這次考問沒有使康有為順利地見到光緒皇帝,但是君臣之間在變法問題上達成了更深刻的共識,也增強了光緒皇帝的信心和決心。而后來康有為也得到了光緒皇帝的召見和賞識,并開始全面籌劃變法事宜。
主要思想
康有為資產階級改良路線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以元為體”?!霸?,有時被解釋為物質性的氣,說“凡物皆始于氣,既有氣然后有理”,并根據這一唯物主義觀點批判了朱熹的理先氣后說。有時又認為元是精神性的,說“元”即“元氣”,也即是“知氣”,還說:“統乎天”的元,與婆羅門的“大梵天王”,耶穌教的“耶和華”相象,與佛教華嚴宗的“性海”相同。他認為宇宙間的一切,都由這一精神性的“元”分轉變化而成。這“元”賦予于人,便是不忍人之心,即“仁”;人們憑著這一仁愛精神,可以創造萬物。他說仁“為萬化之海,為一切根,為一切源”。在康有為的哲學思想中,精神性的元是主導。他企圖以發揮這種精神力量來實現自己變法維新的目的。為了調和其理論中的矛盾,他提出一種帶有泛神論色彩的思想,說物質世界起源于元——神;物質世界出現后,元——神就在宇宙萬物之中。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就是:“眾生同原于性海,舍眾生亦無性海,世界原具含于法界,舍世界亦無法界?!?/p>
上一篇:莊子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
下一篇:廖平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