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他的父親黃庶、舅父李常、岳父謝師厚都善寫詩,并專學(xué)杜甫。黃庭堅深受他們的影響。治平年間,黃庭堅中進士,曾任校書郎、著作佐郎、國史編修官。后遭貶謫,死于宜州。他出于蘇軾門下,與蘇齊名,世稱“蘇黃”。與秦觀、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他的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喜押險韻、用僻典、造拗句,缺乏形象的完整性。也有些詩表現(xiàn)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較為清新婉暢、富于韻味,如代表作《寄黃幾復(fù)》。
黃庭堅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主要不是靠詩歌創(chuàng)作,而是靠他的詩歌主張來確立的。他是江西詩派的創(chuàng)始者。黃庭堅寫詩刻意追求出新,反對蹈襲前人,步其后塵,強調(diào)“自成一家”。但他生活面比較狹窄,沉迷于書齋中而脫離現(xiàn)實,只能走在書本知識和寫作技巧上出奇制勝、標(biāo)新立異的道路。論詩雖標(biāo)榜杜甫,卻強調(diào)寫詩要“無一字無來處”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也就是承襲前人辭句而換個說法或避熟就生、借題發(fā)揮,以便出新意。
在黃庭堅詩論的影響下,北宋后期形成了一個詩派,史稱“江西詩派”,因黃庭堅是江西人而得名。北宋末,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為其首,黃以下二十四人并不全是江西人。宋末元初,方回談到江西詩派時,有“一祖三宗”的說法,以杜甫為“祖”,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江西詩派多襲前人詩意而略改其詞,對后世有不良影響。
上一篇:黃巾起義
下一篇:黃海大海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