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正好,開槍吧!”
1935年2月24日的午后,一支兇神惡煞的“義勇隊”押著二十多個衣著樸素的人在路上走著,其中一個人面有病容,走一步歇兩下。一個“義勇隊員”用槍托劈頭蓋臉地打著那個病人,嘴里還大罵:“快走,不走就地槍斃!”
那人并不理睬,仍然慢吞吞地走著。原來,他就是中共黨員瞿秋白同志。由于身體不好,瞿秋白得了肺病,正準備轉到上海就醫。但在路上,不小心撞上了地主武裝“義勇隊”。
在路上,瞿秋白就編好了供詞。他的名字是林琪祥,在紅軍總部當過醫生,這次攜款潛逃。但是狡猾的國民黨軍官得知他們一行人攜帶巨款,又有駁殼槍,經過反復推斷,認為林琪祥很可能是共產黨的“要人”。在監獄里,瞿秋白經受了嚴刑拷打,但他仍然一口咬定自己是林琪祥。國民黨拿他沒辦法,只能變本加厲地折磨他。
4月的某一天,正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的周建人收到一封信。周建人是魯迅的弟弟,他收到這封背后蓋著監獄檢查印章的信,覺得很奇怪。到底是誰來的這封信呢?
拆開信后,只見粗糙的信紙上寫著清秀的字跡。信里說:“獄中到夜間很冷,食物極少,衣服單薄,天天挨餓受凍。聽監獄的人說,如果有殷實鋪?;蛴辛Φ膱F體作保,是可以釋放的?!甭淇钫橇昼飨槿齻€字。
原來,國民黨見林琪祥已經熬了一個月,仍然不改供詞。就對他說:“如果找得到上海的人保證你不是共產黨的話,就可以釋放。”所以瞿秋白就以林琪祥的名義給在上海的魯迅、周建人和楊之華寫了信。
但是情形不容樂觀。雖說瞿秋白的信已經交到了組織手上,組織正在設法營救。可是,沒有找到現成的鋪保。目前考慮開設一家新鋪,把人保出后再關閉。但新鋪登記,勢必招致敵特機關的注意,怕獄中的瞿秋白還未保出,外面的同志反而遭到不測……
正當他們找到鋪保和人證,準備營救瞿秋白出來的時候,報紙上卻刊登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敵人已經知道了林琪祥就是他們自1931年9月以來長期以兩萬元重金懸賞緝拿的“共產黨首領”瞿秋白。
原來,有人經受不住敵人的誘惑,暴露出瞿秋白的真實身份。一切希望就這樣化為泡影。長汀中學簡陋的教室里,瞿秋白面無表情地坐著,他的臉色愈發的蒼白。長期的病痛不僅沒有得到調養,還經受了嚴刑,使得他的身體越來越糟糕。
在他面前坐著國民黨軍法處長吳淞濤。此刻吳淞濤正滿臉狡黠地問:“你的年齡,籍貫?”瞿秋白答:“三十六歲,上海?!眳卿翝⑽⒁恍?,又問:“你是什么時候被俘的?”瞿秋白平靜地答道:“被俘有一個多月了。”
這時,吳淞濤霍地站了起來,狡黠地詐問道:“你是瞿秋白,不是林琪祥。我在1927年時曾在武漢見過你講演,你不要冒混了!”瞿秋白鎮定地答道:“我確實不是瞿秋白!”
此刻,法警帶了一個縮頭縮腦的人進了審訊室,那人抬頭一看,就指著瞿秋白說:“他就是瞿秋白,我在蘇區的時候經??吹剿!痹瓉?,那個人以前是共產黨,被俘后當了叛徒。恰好他認識瞿秋白,就被吳淞濤帶過來指認了。
好個瞿秋白,不慌不忙,坦然一笑說:“既然指認,我就不用‘冒混’了。我就是瞿秋白。我在上杭筆述的供錄,算是寫了一篇小說吧?!?br>
一丈見方的小房間里,中國式的木床上整齊地疊著被子。書桌之前,瞿秋白正埋頭刻著印章。由于伙食好了不少,他的臉色看起來也好了一些。身份暴露后的瞿秋白,出乎意料地在監獄里過上了悠閑的生活。原來,審問他的人換成了國民黨第36師的師長宋希濂。
畢業于黃埔軍校的宋希濂一直很仰慕瞿秋白,在生活上對他頗多照顧。一來是因為瞿秋白身體不好,如果生活上照顧不周,恐怕會病倒;其次是為了軟化瞿秋白,達到勸降的目的。
有一天,借放風的時間,宋希濂來到囚房前面的小小天井里陪瞿秋白散步,他先是與瞿秋白談些文學藝術上的事情,然后話鋒一轉,說道:“如今農村土地荒蕪,苦不堪言哪,這都是共產黨人搞階級斗爭所造成的。孫中山先生說階級斗爭不適合于我國國情,是有道理的。你說呢!瞿先生。”
瞿秋白直率地回答道:“我不只一次地和你談及這個問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一種不徹底的革命,他沒有認真研究中國尤其是農村的情況。農村人煙稀少,土地荒蕪,不是因共產黨人搞階級斗爭,而是由于國內戰爭和你們對蘇區的嚴密封鎖……”
“瞿先生,你現在的處境……何必要說假話呢?蘇區也未必是地上的天堂吧!”瞿秋白冷冷地盯了對方一下,拂袖進了囚房。
3個月的優待軟禁,并沒有從瞿秋白嘴里得到什么有價值的消息。國民黨坐不住了,又派了幾個人來審訊瞿秋白,但瞿秋白仍然正義凜然。蔣介石見勸降未成,便下了立即殺害瞿秋白的命令。
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接到頂頭上司蔣鼎文轉發來的密電,命令對瞿秋白“就地槍決,照相呈驗”。第二天中午,宋希濂派參謀長向賢矩去瞿秋白房間下達最高當局的命令。這時,勤務兵端進來一大盤酒菜,瞿秋白說:“今天是什么日子?參謀長還親自來作陪?!眳⒅\長不尋常的到來,使瞿秋白警覺到要發生什么重大事情。
“瞿先生,你在這有一個多月了吧?”參謀長問道。他預想瞿秋白在死神面前會嚇得軟癱如泥,所以先暗示地問了這一句。
“我不記日子。怎么,要送我上路?”瞿秋白坦然地放下手中剛舉起的筷子?!笆堑摹!眳⒅\長嚴肅地說:“你多次講過,從被俘后就沒打算活下去?,F在,最高當局來電報,可以成全你了。師部遵照委員長的命令,決定明天上午執行,讓我提前轉達給你。你還有什么話要說,要辦什么后事,可以直說,我們將視情況為之?!?br>
瞿秋白沉住氣聽完參謀長的話,他飲了一口酒,鏗鏘有力地回答說:“我早等著這一天!這樣做才符合蔣介石其人的作為!我提議,為你們提前給我送行,干杯!”
6月18日,是瞿秋白就義的日子。這天是個大晴天,而師部卻是兵衛嚴密,一派肅殺之氣。清早,瞿秋白起身換上了新洗的褲褂和鞋襪,認真地洗漱之后,泡上一杯濃茶,點了一支煙,坐在窗前翻閱著唐詩,金燦燦的霞光投進了門窗,他翻著,吟讀著,思索著,提筆書寫起來——
1935年6月17日晚,夢行小徑中,夕陽明滅,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讀唐詩,忽見“夕陽明滅亂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正寫到這兒,軍法處處長傳令催促起程,瞿秋白于是疾筆草書:方欲提筆錄出,而斃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有句:“眼底煙云過盡時,正我逍遙處?!贝朔窃~讖,乃獄中言志耳。秋白絕筆。
瞿秋白擲筆整衣,昂首走出房門,向站在堂屋里的宋希濂及大小軍官們掃視了一下,神態自若,緩步從容地走出大門,進了戒備森嚴的中山公園。一桌酒肴已擺在八角亭里,按照特務的安排,瞿秋白在亭前拍照。只見他上身著黑色中式對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褲,黑線襪,黑布鞋,背手挺胸,兩腿分叉,面帶笑容,為世人留下了一位革命者最后的風采。
照相后,他背北面南坐定,自斟自飲,旁若無人。酒興中他又高唱《國際歌》《紅軍歌》數遍。痛飲數杯后,又放歌曰:“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辭,為真快樂也!”
歌畢,瞿秋白在呆若木雞的匪兵刀槍密布環護之下,走出中山公園,漫步走向二華里外的刑場。他手挾香煙,顧盼自如,沿途用純熟的俄語高唱《國際歌》并不斷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走到羅漢嶺下蛇王宮養濟院右側的一片草坪上,他盤膝而坐,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此地正好,開槍吧!”
哨聲落,槍聲起,時年36歲的瞿秋白飲彈灑血,從容就義。
入選理由:
死是件很容易的事,慷慨赴死卻很困難。
阿離之言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宾那锇讖耐度胫袊锩哪且豢唐?,就用自己的激情和生命譜寫著一曲救國救民的慷慨之歌。
瞿秋白的青春是用熱血和激情鑄就的。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一場“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瞿秋白立即投身其中,領導和參加了這一場運動。5月4日那天,他帶領他所在的俄文專修館的同學參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的斗爭。因為疲勞過度,回校后立即肺病發作、吐血,但他仍奮不顧身,擔任北京學聯評議部負責人,積極領導學生的罷課斗爭,成為學生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像諸多革命先驅一樣,五四運動成為瞿秋白革命生涯和政治生涯的開始,改變中國的命運成為瞿秋白投身革命的原動力。五四運動既使瞿秋白受到震驚、鼓舞,又使他進一步看到中國社會問題的深重,促使他去思考中國的各種現實問題,去探索中國的出路。瞿秋白最終決定到“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革命的國家,世界革命的中心點”——俄國,去探尋社會主義道路。1920年10月,作為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的特約通訊員,體弱多病的瞿秋白毅然前往當時戰亂未息,缺衣少食的俄國,踏出了人生的關鍵一步。
俄國革命實踐的考察,大量經典著作的閱讀,使瞿秋白迅速建立了共產主義革命觀。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12月5日,共產國際“四大”結束后,由于國內革命斗爭的需要,報國心切的瞿秋白決定回國,直接參加國內的革命實踐。
他因此成為最早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到中國革命實踐的先行者,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斗爭提供了理論指導,并且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勇敢的嘗試。
瞿秋白以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水平和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從思想路線上指導了30年代左翼文藝運動,成為中國革命文學事業和宣傳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五四運動之后,瞿秋白同瞿菊農、鄭振鐸、耿濟之、許地山一道組織籌辦《新社會》旬刊,先后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內容涉及許多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涉及哲學問題、思想問題和人生問題。在俄國留學期間,先后在北京《晨報》、上海《時事新報》等報章上發表了50篇通訊報道和專論,計20余萬字。此外,還撰寫了《餓鄉紀程》《赤都心史》《俄國議學史》《俄國革命記》等4本專著。在1923年1月回國到1927年7月這段時間里,瞿秋白負責主編黨的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又負責編輯《向導》《前鋒》兩個刊物,還承擔了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的編輯和撰稿,1925年五卅運動中,他又創辦并編輯《熱血日報》。他一共撰寫了200多篇文章,100多萬字。瞿秋白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雜文,與魯迅的雜文合稱“雙璧”。
瞿秋白死得坦然,遺憾的是,他沒有見到他為之奮斗的新中國的誕生;然而,在共和國的歷史上,他永遠是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位革命先驅。
上一篇:《子弟書》清代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
下一篇:三次退學終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