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殷虛書契考釋》三卷,是對甲骨文考釋的專著。所謂“殷虛書契”是指在河南安陽小屯發掘的甲骨上的卜辭,其辭或刻于龜甲,或刻于牛骨,大自祭祀、征伐,次則行幸、畋漁,下至風云晴雨,皆問于鬼神。這類卜辭的考釋,困難甚多,有關殷商的文獻罕見,卜辭至簡,其字多假借,文多異文,一字異文,每至數十,又書寫之法,并無定規,或數語之中,倒寫者一二,兩字之名,合書者七八。本書作者羅振玉,為了克服重重困難,從文字學著手,由《說文解字》以探索金文,由金文以窺測甲骨文,從文字的演變認識了一些甲骨文。再由此考求典章制度,與古籍舊聞相印證,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績,《殷虛書契考釋》一書,六萬多字,分帝系、京邑、祀禮、卜法、官制、文字六方面。
卷上包括都邑、帝王。羅振玉認為,甲骨出土之處在安陽縣西五里之小屯,確當洹水(即安陽河)之南,與不少文獻記載相符;而《彰德府志》所載安陽縣西南有河亶甲城是錯誤的,因為河亶甲在內黃縣東南。他還根據卜辭所見之名指出《竹書紀年》所謂武乙十五年徙沫之非,而《帝王世紀》所謂帝乙徙沫為是。通過考釋卜辭,辨別古文獻記載之是非。《史記·殷本紀》記載成湯以來至于帝辛凡三十傳,見于卜辭者二十有三,羅振玉在《帝王》篇逐一進行了考釋,繼而考釋了卜辭中所見的人名與地名。
卷中專考釋卜辭文字,卜辭中文字有形聲義都可知的,有僅得知其形與義的,有形聲義皆不可得知而與古彝器款識相同的。考釋的五百六十字,都是形聲義都可知的。這一部分幾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在與《說文解字》比較中,這五百多甲骨文中“與許書篆文合者十三四”,“顧與許書所出之古籀則不合者十八九。”其中的原因,一為許慎所根據的材料不完整;二為商周文字至許慎時已千余年,不免有為后人寫訛的;而許書之傳又經歷年深月久,又不無傳寫校改之訛。
卷下卜辭,分為九目,計有:祭、告、辜(享)、出入、田獵、征伐、年、風雨、雜卜。卷下有禮制,分為六目,計有:授時、建國、祭名、祀禮、牢鬯(chàng暢,古代祭祀用的酒)及官制。
本書前有王國維的序,后有王國維的跋。他贊揚此書考釋清楚,而且“根源脈絡,一一可尋”,不僅是研究甲骨文的入門書,而且是研究殷商史的重要參考書。
上一篇:王瑞明《殷商貞卜文字考》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金其《水經注》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