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傷逝》
小馬哥:
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還有一個典型性女性,那就是《傷逝》里的子君。子君是城市知識女性,是接受“五四”新思潮洗禮的知識青年。在她身上,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子君的宣言也堪稱石破天驚,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魯迅曾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表現新時代女性前所未有的驚醒。
安子:
子君勇敢地沖破家庭的牢籠,和涓生租屋同居。
然而,當子君變成家庭主婦、忙于家務、連聊天的功夫都沒有后,當初的勇敢和無畏,在現實中漸漸被消磨掉。后來涓生被解雇,生活陷入困境,二人的愛情逐漸出現裂痕,子君又回到了冰冷的封建家庭,不久后死去。
子君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但她的悲劇也有自身的原因。
子君是進步青年,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與涓生結合。但后來子君沒有了新的理想,新的追求,沒有像涓生一樣繼續學習和探索,爭取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去做一個自立于社會的女子,而是蛻變成一個關在家里的平庸的小女人。由于她自身的動搖和妥協,她的人生最終失敗。
注解:《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小說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但不久愛情歸于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
注解: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時期的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后,便不斷地拜訪他,并與之相戀。接著,子君與涓生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了小家庭。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生活無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當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后,子君被其父親領回了家,最終在無愛中死去。
涓生得知子君的死訊,追悔莫及,于是長歌當哭,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
在中學課本里,有一篇課文——《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戲劇作品,作者塑造了一個“出走”的娜拉,影響了幾代中國女性對家庭和社會的思索和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女性解放,并不是子君式的宣言,而是要真正走出心靈的圍城,投入社會,實現自我,取得事業的成功。
雖然女性在面對社會與家庭的沖突時,仍會有無數的困惑與無奈。但就像舒婷在《致橡樹》里寫的一樣,女人要與男人“肩并肩”,站立在同一地平線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女性的自主獨立,才能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小馬哥:
聊了這么多,那么,安子,在文學作品中,有沒有貼近日常生活的女性角色呢?
安子:
有的,比如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角羅子君,再比如《杜拉拉升職記》里的杜拉拉,都是貼近生活的現代女性。
再日常的生活,也得有點精氣神和獨立精神,才能過得好,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主角羅子君,在離婚前,就過得太不獨立,太沒有自我意識,以至于在老公心里逐漸失去了地位,最終背她而去。后來,她從養尊處優的家庭主婦型的闊太太變成離婚女人,要賺錢養自己,又要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終于不再渾渾噩噩,開始努力發掘自身價值,努力成長自我。
在文學作品里,一個個典型的女性角色,雖然性格迥異,身世不同,經歷各異,卻都演繹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客觀情況、任何人,都不能左右你的命運,只要你愿意堅定地揮舞自己的翅膀,沒有人可以剪斷女人的翅膀,更沒有人可以阻止女人以獨立的姿態在天空翱翔。沒有人能夠讓女人變成逆來順受的煮飯婆,唯一能夠把自己變成這樣的,只有女人自己。
注解:亦舒原名倪亦舒,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妹妹,1963年發表首部個人小說集,她的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
上一篇:《仲夏夜之夢》作品解讀
下一篇:《傅雷家書》作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