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4】宋明理學十五講
(楊立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4萬字,2015年10月第1版,40元)
15講:[1]韓愈與儒學復興運動;[2]北宋士大夫精神與宋初三先生;[3]誠體與太極:周敦頤的哲學;[4]《易》兼體用:邵雍的思考;[5][6]自立吾理:程顥哲學的精神(上、下);[7][8]氣體與神化:張載的哲學建構(上、下);[9][10]形上定體:程頤的思想(上、下);[11][12]理氣動靜:朱子的哲學(上、下);[13]自作主宰:陸九淵與朱陸之辯;[14]無善無惡:王陽明的心學;[15]理只是氣之理:羅欽順的思想。
韓愈貢獻:盛倡華夷之辨;排擊佛教;發明道統;倡導一種新的文風,即古文運動;表彰《大學》;獎掖后學。周敦頤:太極與誠之觀念;人與萬物;圣人;教化與治理:師道、純心、禮樂、用刑;志學。
天理是普遍的,凡天理一定適用于所有人和萬物;天理是客觀性的。
張載:虛與氣;形與象;參兩;感;人性論;性與心。
程頤一生不喜為官,認為做官奪人志。
理只是氣之理:羅欽順的思想。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指宋明時代居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傳統。從中唐開始,面對佛道二教的強勢沖擊,以韓愈為首的儒者開啟了以重樹儒家主體地位為目標的儒學復興運動。至北宋,儒學復興的思想直覺,落實在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學基礎這一根本的時代課題上。基于這一思想自覺,周敦頤、邵雍、二程、張載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學貢獻,并在南宋被整合進朱子集大成的理學體系當中。這本書詳細介紹了理學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理學發展中的重要論題、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現了這一時期儒學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氣質。
上一篇:守望精神家園
下一篇: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