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寫《岳陽樓記》
范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小的時候家里生活貧窮,但他很有志氣,勤奮好學。艱苦的生活鍛煉了他的意志,廣博的知識使他成為一個具有遠大理想的人。
長大后,范仲淹考中了進士,并且進入朝廷為官。當時江淮一帶遇到旱災,百姓生活十分艱難,范仲淹多次上書要求仁宗皇帝派人去救濟,仁宗都不予理睬。范仲淹就三番五次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上奏,仁宗被他打攪得沒有辦法,只好派他去賑濟百姓。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由盛轉衰的動蕩時期,他對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曾多次提出改革的建議,卻都未被采納。
一次西夏的元昊避開朝廷自立為帝,向宋朝發起進攻。當時,誰都不愿去處理這件棘手的事,范仲淹卻義無反顧,他主動要求前去解決西夏問題。
范仲淹去了后,先到前沿地帶了解情況,之后又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見,多數大臣主張發兵征討,經過他分析情況后,沒有同意。他主張采取招撫政策,團結少數民族群眾,讓他們安居樂業,才能穩定局勢,征討只會讓雙方都受到傷害。
經過范仲淹的努力,宋朝與西夏最終達成和解協議,使民眾避免了一場戰爭傷害,穩定了朝廷大局。
這時,宋朝內部矛盾又開始激化,人民不滿腐敗朝政,起來反抗。宋仁宗不得不采納范仲淹的改革措施,以詔書形式在全國頒布“慶歷新政”。
因為“新政”觸犯了官僚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才實行一年的“新政”就被扼殺了。范仲淹也因此被罷免了官職,發配去防御西夏。
盡管范仲淹一生坎坷,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卻始終沒有改變。他在其著名的《岳陽樓記》里寫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正是他一生憂國憂民的真實寫照。
上一篇:羅貫中寫《三國》之趣聞
下一篇:談遷矢志編《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