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卷四
迎刃卷四
【原文】
危巒前厄,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獨掉臂。動于萬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譯文】
前面有險惡的山峰擋住了去路,后面有驚濤駭浪席卷。面對這種局面,人人都感到很難應付,唯獨我能奮勇直前。在行動時已有充分把握,一行動就會出其不意。行事游刃有余,如庖丁肢解牛羊般自如。因此集《迎刃》卷。
王旦善處大事
【原文】
馬軍副都指揮使張旻,被旨選兵,下令太峻,兵懼,謀為變。上召二府議之。王旦曰:“若罪旻,則自今帥臣何以御眾?急捕謀者,則震驚都邑。陛下數(shù)欲任旻以樞密,今若擺用,使解兵柄,反側者當自安矣。”上謂左右曰:“旦善處大事,真宰相也!”
【譯文】
北宋真宗年間,馬軍副都指揮使張旻受旨挑選士兵,他執(zhí)行命令太過嚴厲,士兵們都很害怕,便謀劃發(fā)動兵變。皇上于是召來中書省、樞密院官員來商議對策。宰相王旦說:“如果處罰張旻,那以后的將帥要怎么指揮帶兵?如果馬上逮捕謀變的人,就會震驚全城。陛下幾次想任用張旻為樞密使,現(xiàn)在如果提升他,就可以解除他的兵權,同時那些騷亂的人自然就會安定下來。”皇帝對左右說:“王旦善于處理大事,是真正的宰相啊!”
【夢龍評】
借一轉以存帥臣之體,而徐議其去留,原非私一旻也。
【原文】
契丹奏請歲給外別假錢幣,真宗以示王旦。公曰:“東封甚迫,車駕將出,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可于歲給三十萬物內各借三萬,仍諭次年額內除之。”契丹得之大慚,次年復下有司:“契丹所借金帛六萬,事屬微未,仰依常數(shù)與之,今后永不為例。”
【譯文】
契丹奏請朝廷,除了每年給他們進貢外,另外再借些錢幣,真宗把事情告訴了王旦。王旦說:“皇上東行封禪的日子已近,車駕即將出發(fā),他們不過是想利用這件事來試探朝廷的意圖而已。皇上可在每年給他們三十萬物品外,再借三萬錢給契丹,并說明這些錢幣要在次年的定額中扣除。”契丹得到借款后,感到非常慚愧。第二年,王旦告訴主管發(fā)放錢財?shù)娜苏f,契丹借我朝的六萬兩錢物,這對我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還是按往年的數(shù)目給他們,不必扣除,但今后下不為例。
【夢龍評】
不借則違其意,徒借又無其名,借而不除則無以塞僥幸之望,借而必除又無以明中國之大,如是處分方妥。
【原文】
西夏趙德明求糧萬斛。王旦請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而詔德明來取。德明大慚,曰:“朝廷有人。”乃止。
【譯文】
西夏趙德明要求向朝廷借糧食一萬斛,王旦請皇上下令有關官吏在京師準備好一百萬斛小米,并通知趙德明自己來取。趙德明慚愧地說:“大宋朝中有賢人。”于是才停止了這些無禮的要求。
【解評】
解決問題,要注意把握分寸。把握分寸就是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講求平衡。平衡是宇宙間的一條普遍規(guī)律,我國古人很早就提倡平衡,就是把握各個方面的平衡,失去平衡,過分偏重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矛盾就會激化,就會出毛病。也許有人會覺得這種觀點陳舊過時了,總在講尋求平衡的中庸之道,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點、極端一點?為什么不可以矯枉過正?當然可以。但極端到底,就會引起強烈的反作用。每一種力量都像彈簧一樣,壓的力量越大,反彈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不就是破壞了事物內在的平衡嗎?王旦的處理方法真是恰到好處。
張浚密謀誅叛將
【原文】
叛將范瓊擁兵據(jù)上流,召之不來,來又不肯釋兵,中外洶洶。張忠獻與劉子羽密謀誅之。一日遣張俊以千人渡江,若捕他盜者。因召瓊,俊及劉光世詣都堂計事,為設飲食。食已,相顧未發(fā)。子羽坐廡下,恐瓊覺事中變,遽取黃紙,執(zhí)之趨前,舉以麾瓊曰:“下!有敕,將軍可詣大理置對。”瓊愕不知所為。子羽顧左右,擁置輿中,以俊兵衛(wèi)送獄,使光世出撫其眾,且曰:“所誅止瓊,汝等固天子自將之兵也。”眾皆投刀曰:“諾。”悉麾隸他軍,頃刻而定。瓊伏誅。
【譯文】
宋朝時,叛將范瓊擁兵占據(jù)上流之地,朝廷召他入朝他不來,來了又不肯解散軍隊,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喧擾不已。張忠獻與劉子羽暗地計劃要殺掉他。有一天,張忠獻命張俊帶一千人渡江,假裝要來緝捕其他盜賊,乘機請范瓊、張俊及劉光世都到都堂來商議緝捕之事,并為他們準備了飲食。飲食完畢,大家相互對看卻沒有話說。劉子羽坐在走廊下,怕范瓊發(fā)覺事情有異,立即取出一張黃紙,假作詔書走上前去指揮范瓊說:“跪下!皇上有旨,將軍可以到大理寺申辯。”范瓊驚愕不已,不知所措。劉子羽示意左右推擁著范瓊上轎,用張俊的軍隊護送到監(jiān)獄,派劉光世去安撫范瓊的士兵,并說:“要誅殺的只是范瓊一人,你們是天子自己率領的軍隊。”眾兵都丟下武器,說:“遵命。”于是把他們全部編入其他軍隊,沒多久亂事便被平定了,范瓊也被斬首。
【解評】
這是個聲東擊西的計謀,可以使敵對方放松警惕性,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zhàn)術,進一步造成對方的錯覺,從而一舉擒獲。
呂夷簡以監(jiān)軍自罷
【原文】
西鄙用兵,大將劉平戰(zhàn)死。議者以朝廷委宦者監(jiān)軍,主帥節(jié)制有不得專者,故平失利。詔誅監(jiān)軍黃德和,或請罷諸帥監(jiān)軍。仁宗以問呂夷簡,夷簡對曰:“不必罷。但擇謹厚者為之。”仁宗委夷簡擇之。對曰:“臣待罪宰相,不當與中貴私交,何由知其賢否?愿詔都知、押班,但舉有不稱者,與同罪。”仁宗從之。翌日,都知叩頭乞罷諸監(jiān)軍宦官。士大夫嘉夷簡有謀。
【譯文】
在同西夏元昊的戰(zhàn)爭中,大將劉平戰(zhàn)死。議論此事的人認為朝廷委任宦官監(jiān)督軍務,使主帥沒有權力調配軍隊,才導致劉平失利。宋仁宗下詔誅殺監(jiān)軍黃德和。有人請求罷黜其他部隊的監(jiān)軍。仁宗以此事詢問呂夷簡。呂夷簡回答說:“不必罷除。只要選忠厚謹慎的人去擔任即可。”仁宗委派呂夷簡去挑選,呂夷簡說:“微臣以宰相的身份,不應當與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們賢明與否?希望下詔讓都知、押班舉薦。但只要所舉薦的人有不稱職的,舉薦的人同樣治罪。”仁宗聽從了呂夷簡的建議。第二天,都知、押班都來叩頭請求罷黜各路監(jiān)軍宦官。士大夫都贊許呂夷簡有謀略。
【夢龍評】
殺一監(jiān)軍,他監(jiān)軍故在也;自我罷之,異日有失事,彼借為口實,不若使自請罷之為便。文穆稱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無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李迪與夷簡同相,迪嘗有所規(guī)畫,呂覺其勝,或告曰:“李子柬之慮事,過于其父。”夷簡因語迪曰:“公子柬之才可大用。”〔邊批:奸!〕即奏除兩浙提刑,迪父子皆喜。迪既失柬,事多遺忘,因免去。方知為呂所賣。
【解評】
一個人有才干而無度量,便只是合乎小人的才智。跟古代大臣的風范相比,還相差甚遠啊。
朱勝非不拒而自止
【原文】
苗、劉之亂,勤王兵向闕。朱忠靖勝非從中調護,六龍反正。有詔以二兇為淮南兩路制置使,令將部曲之任。時朝廷幸其速去,其黨張達為畫計,使請鐵券,既朝辭,遂造堂袖札以懇。忠靖顧吏取筆,判奏行給賜,令所屬檢詳故事,如法制造。二兇大喜。明日將朝,郎官傅宿扣漏院白急事,速命延入。宿曰:“昨得堂貼,給賜二將鐵券,此非常之典,今可行乎?”忠靖取所持貼,顧執(zhí)政秉燭同閱。忽顧問曰:“檢詳故事,曾檢得否?”曰:“無可檢。”又問:“如法制造,其法如何?”曰:“不知。”又曰:“如此可給乎?”執(zhí)政皆笑,宿亦笑,曰:“已得之矣。”遂退。
【譯文】
宋高宗時,苗傅、劉正彥發(fā)動叛亂,各部勤王救援圣駕的軍隊不斷開往京城。朱勝非從中調停,終于說服苗、劉投降。苗傅和劉正彥歸順后,皇帝就下詔封苗、劉為淮南兩路制置使,命令他們率領部隊前去赴任。當時朝廷正在慶幸他們離去,苗傅,劉正彥的同黨張逵卻為其出謀劃策,讓他們請求朝廷賜予免死鐵券為證。就在他們離京赴任時,以奏帖懇求此事。朱勝非回頭要役吏拿筆,假裝所奏已獲準,命令屬官詳細考查以往的事例,如法制造。苗、劉兩人非常高興。第二天將上朝時,郎官傅宿叩待漏院門,說有急事稟報,朱勝非急忙讓人請他進來,甫一見面,問朱勝非說:“昨天接到您簽發(fā)的文書,要頒給苗、劉二將鐵券。這是朝廷非常的恩典,用在這件事上妥當嗎?”朱勝非拿過文書,回頭招呼同仁在燭光下一起看,看著看著忽然問道:“你們有沒有詳細考查以往的事例?”眾大臣說:“沒有事例可以考查。”朱勝非又問:“既然沒有借鑒,怎么如法制造呢?”眾大臣說“不知道。”朱勝非又說:“這樣可以賜給他們鐵券嗎?”眾大臣都笑了。傅宿也笑著說:“我已經(jīng)知道怎么處理了。”隨即告退。
【夢龍評】
妙在不拒而自止。若腐儒,必出一段道理相格,激成小人之怒;怒而懼,即破例奉之不辭矣!
【解評】
為了實現(xiàn)最終的目標,在敵我力量比較懸殊的時候,不必逞強,也不必硬拼,只需要用緩兵之計避開鋒芒,蜷縮起身子,夾起尾巴倒退幾步,同時尋找起身直腰時怎么行動,瞄準更遠的地方,尋思怎么沖過去。在卑賤讓步、誠懇憨厚和虔誠友好等的背后,隱藏的是極其緊張的謀劃報復、反擊的活動。
蔣恭靖巧拒索賄
【原文】
蔣恭靖瑤,正德時守維揚。大駕南巡,六師俱發(fā),所須夫役,計寶應、高郵站程凡六,每站萬人。議者欲悉集于揚,人情洶洶。公唯站設二千,更番迭遣以迎,計初議減五分之四,其他類皆遞減。卒之上供不缺,民亦不擾。時江彬與太監(jiān)等挾勢要索,公不為動。會上出觀魚,得巨魚一,戲言直五百金。彬從旁言:“請以畀守。”促值甚急,公即脫夫人簪珥及綈絹服以進,曰:“臣府庫絕無緡錢,不能多具。”上目為酸儒,弗較也。一日中貴出揭帖,索胡椒、蘇木、奇香異品若干,因以所無,冀獲厚賂。時撫臣邀公他求以應,公曰:“古任土作貢;出于殊方,而故取于揚,守臣不知也!”撫臣厲聲令公自覆,公即具揭帖,詳注其下曰:“某物產(chǎn)某處。揚州系中土偏方,無以應命。”上亦不責。又中貴說上選宮女數(shù)百,以備行在,撫臣欲選之民間。公曰:“必欲稱旨,止臣一女以進。”上知其不可奪,即詔罷之。
【譯文】
蔣恭靖在明武宗正德年間擔任維揚太守。正好武宗南巡,六軍一起跟隨出發(fā),所需征調的夫役,估計在寶應、高郵等六站,每站都要一萬人。議事的人想先將他們聚集在揚州,百姓得知喧擾不已。結果蔣恭靖只在每站設置了兩千人,輪番派出去迎接,共計比初步?jīng)Q議的人數(shù)減少了五分之四,其他的事務也依照這種情形遞減。這樣夫役供應既不缺乏,也不會騷擾百姓。當時江彬與太監(jiān)仗勢索求財物,蔣恭靖一點都不理會。有一天,武宗外出觀魚,捕得一條大魚,武宗開玩笑地說這魚值五百元。江彬便附和說:“請賣給太守。”并催著給錢。蔣恭靖當即拿下夫人的發(fā)簪、耳環(huán)以及絲絹衣物進呈給武宗,道:“微臣的府庫中沒有錢,不能多獻。”武宗認為他是頭腦迂腐的儒士,不與他計較。又有一天,宦官拿出一份沒有署名的文件,索求胡椒、蘇木、奇香異品若干,故意以沒有的東西來刁難蔣恭靖,希望可以得到豐厚的賄賂。當時的巡撫找蔣恭靖商議,想答應他的要求。蔣恭靖說:“自古以來都是用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來進貢皇上,而現(xiàn)在要的土特產(chǎn)出產(chǎn)在別的地方,卻故意在揚州索取這些東西,守臣不知道如何處理。”巡撫很生氣,大聲地命令蔣恭靖自己去回復太監(jiān)。蔣恭靖拿了那份文件,在各種異品下詳細注明說:“某物出產(chǎn)于某地,揚州屬于中原偏僻之地,沒有辦法從命。”武宗看了也沒有責怪他。又有一次,太監(jiān)又說武宗要在當?shù)剡x數(shù)百名宮女,帶回京師備用。巡撫想從民間挑選,蔣恭靖卻說:“如果一定要遵從圣旨,只有將微臣家中一個女兒獻給皇上了。”武宗知道他志不可奪,就下詔停止挑選宮女。
【解評】
拒絕也是一門藝術,如果拒絕得當,不僅可以輕松拒絕他人的無禮要求,也避免了自己再次受到勒索。不懂得拒絕會使自己被迫做一件不感興趣的事而憤憤不平,更糟糕的是有時這樣反而使別人誤會,導致兩敗俱傷。
范槚迎藩王
【原文】
景藩役興,王舟涉淮。從彭城達于寶應,供頓千里,舳艫萬余艘,兵衛(wèi)夾途,錦纜而牽者五萬人。兩淮各除道五丈,值民廬則撤之。槚傍廬置敝舡,覆土板上,〔邊批,奇想。〕望如平地,居者以安。時諸郡括丁夫俟役,呼召甚棘。槚略不為儲待,漕撫大憂之,召為語,槚謾曰:“明公在,何慮耶?”漕撫怫然曰:“乃欲委罪于我,我一老夫,何濟?”曰:“非敢然也,獨仰明公,斯易集耳。”曰:“奈何?”槚曰:“今王舡方出,糧舡必不敢入閘,比次坐候,日費為難,今以旗甲守舡,而用其十人為夫,彼利得僦直,趨役必喜,第須一紙牌耳!”曰:“如不足何?”曰:“今鳳陽以夫數(shù)萬協(xié)濟于徐,役畢必道淮而反,若乘歸途之便,資而役之,無不樂應者,則數(shù)具矣。”都御史大喜稱服。槚進曰:“然而無用也。”復愕然起曰:“何故?”曰:“方今上流蓄水,以濟王舟。比入黃,則各閘皆泄,勢若建瓴,安用眾為?”曰:“是固然矣,彼肯恬然自去乎?”曰:“更計之,公無憂。”都御史嘆曰:“君有心計,吾不能及也!”先是光祿寺札沿途郡縣具王膳,食品珍異,每頓直數(shù)千兩。槚袖《大明會典》爭于撫院曰:“王舟所過州縣,止供雞鵝柴炭,此明證也,且光祿備萬方玉食以辦,此窮州僻縣,何緣應奉乎?”撫按然之,為咨禮部。部更奏,令第具膳直。王每頓二十兩,妃十兩。省供費巨萬計。〔邊批,具直則宵小無所容其詐矣。〕比至,槚遣人持錠金逆于途,遺王左右曰:“水悍難泊,唯留意。”于是王舟皆窮日行,水漂疾如激箭。三泊,供止千三百。比至儀真,而一夕五萬矣。
【譯文】
明朝景王出藩時,沿淮河航行,要從彭城航行到寶應。沿途需要預備酒食長達千里,隨行船只萬余艘。兵卒護衛(wèi)布滿路途,牽船纜的役夫有五萬人。兩淮之間要開路五丈寬,遇到民房就拆除。范槚在民房邊放置破船,上面加板,然后再覆蓋上泥土,這樣看上去就和平地一樣,百姓都能安居。當時各郡都急著尋求役夫,范槚卻不儲備等待,巡撫非常擔憂,便召范槚來問。范槚不在意地說:“既有大人在此,有什么可憂慮的?”巡撫憤怒地說:“你想把責任推給我嗎?我一個老頭子,有什么用處?”范槚說:“不敢。但必須仰賴大人才容易招集。”巡撫問:“怎么辦?”范槚說:“現(xiàn)在天子的船剛出發(fā),運糧船必定不敢進入水閘,只能在那里排隊等候,每天費用繁多。現(xiàn)在我們用旗幟和士兵為他們守護糧船,而征用他們十人為役夫。他們還可以得到傭金,一定很喜歡去做,只是必須大人下一道告示。”巡撫問:“如果人數(shù)不夠怎么辦?”范槚說:“目前鳳陽縣的役夫有好幾萬人在徐州協(xié)助船運,工作結束后一定會取道淮河回去。如果利用他們歸途之便,雇用他們服役,沒有人不樂于接受的,這樣人數(shù)就可以齊全了。”巡撫聽了既高興又佩服。范槚又說:“但是這樣做沒有什么作用。”巡撫聽了,驚愕地站起來問:“為什么?”范槚說:“現(xiàn)在上游正在蓄水,使天子的船順利通行,等到船隊進入黃河以后,各水閘打開,水勢浩大,航行容易,怎么能用得到了這么多人?”巡撫說:“這是必然,但是皇上肯如此平靜地離去嗎?”范槚說:“我再想想辦法,大人不必擔憂。”巡撫說:“你足智多謀,我不如你。”先前光祿寺發(fā)公函給沿途郡縣,吩咐要準備天子的膳食,食品必須是山珍海味,每頓價值數(shù)千兩。范槚拿著《大明會典》到巡撫院爭辯道:“天子的船所經(jīng)過的州縣,只供應雞鵝柴炭,這是明證。而且光祿寺備有各方進貢的珍奇異品,這里窮鄉(xiāng)僻壤,哪來此種東西供奉?”巡撫認為很有道理,特地與禮部商議。禮部奏準后,便下令改為郡縣只需準備膳食費,天子一頓二十兩,后妃一頓十兩,這樣節(jié)省了數(shù)萬的巨額花費。天子駕臨時,范槚派人拿著銀兩在路上迎接,送給天子左右的人說:“水流急,船只很難停靠,希望多多留意。”于是天子的船整日航行,水流急速,船隊很快就通過了,三處靠岸只供應一千三百兩。后來船隊到儀真時,一夜之間便花了五萬兩。
【夢龍評】
多少難題目,到此公手,便是一篇絕好學。
【解評】
我們一定要記住:事情越亂時越需要清醒,一個一個地解決,也許并沒想象中那樣糟糕。千萬不可自亂陣腳。一定要靜心冥思,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韓琦單獨謁見
【原文】
英宗初即位,慈壽一日送密札與韓魏公,諭及上與高后不奉事,有“為孀婦作主”之語,仍敕中貴俟報。公但曰:“領圣旨”。一日入札子,以山陵有事,取覆乞晚臨后上殿獨對,〔邊批:君臣何殊朋友。〕謂:“官家不得驚,有一文字須進呈,說破只莫泄。上今日皆慈壽力,恩不可忘,然既非天屬之親,但加承奉,便自無事。”上曰:“謹奉教。”又云:“此文字,臣不敢留,幸宮中密燒之;若泄,則讒間乘之矣。”上唯之,自后兩宮相歡,人莫窺其跡。
【譯文】
宋英宗即位不久,有一天,慈壽太后暗地送一封信給韓琦,說英宗與高后不侍奉太后,連“為孀婦做主”的話都寫了出來,又命令宦官要等候韓琦的回復。韓琦只回答說:“領旨。”過了幾天,韓琦上奏折,又借著仁宗喪葬之事要取得回復,請求英宗在晚朝哭靈后單獨見面。韓琦說:“請皇上不必驚訝,有一封信需要對皇上說清楚,只是不能泄露出去。皇上所以有今日,都是得自慈壽太后的協(xié)助,這份恩情不能忘記。即使不是親生母子關系,但只要對太后多加承命奉行,自然會無事。”英宗說:“請愛卿指教。”韓琦又說:“這封信微臣不敢保留,希望皇上就在宮中秘密燒毀,如果泄露出去,小人就會乘機讒言離間。”英宗也答應了。此后英宗與太后相處愉悅,看不出有任何不愉快的跡象。
【夢龍評】
宋盛時,賢相得以盡力者,皆以動得面對故。夫面對便則畏忌消而情誼洽,此肺腑所以得罄,而雖宮闈微密之嫌,亦可以潛用其調停也。此豈章奏之可收功者耶?雖然,面對全在因事納忠,若徒唯唯諾諾一番,不免辜負盛典。此果圣主不能霽威而虛受耶,抑亦實未有奇謀碩畫,足以聳九重之聽乎?請思之!
【解評】
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樣,能夠大膽地跟領導或者上司單獨交談,一來可以消除畏懼、猜忌,二來也可以讓情誼自然融洽,表達自己的肺腑之言,對己對彼都有益處。
上一篇:智囊《辯才卷十九》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智囊《遠猶卷二》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