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技術美學
本世紀初以來,隨著現代科學設計、工業設計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的美學分支。技術美學,是以工業品的藝術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理論科學。
人類除藝術活動之外,還要進行以實用為目的、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物質產品的實踐活動。技術美學所涵蓋的范圍,是物質產品創造中在設計、生產工業制品的同時考慮其實用、方便、耐用以及產品外在形式令人賞心悅目的特點。其基本內容為工業品的藝術設計。1964年于比利時舉辦的工業、藝術設計師國際講習班上,對技術美學作過探討,認為其目的是確定工業制品形式質量的創造活動。這些質量包括產品的外部特征,但主要是包括結構和功用的相互關系。不論是從消費者的觀點,還是從生產者的觀點來看,這些關系將制品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用蘇聯美學家鮑列夫的話說,技術美學“是實用藝術無限擴展其范圍,在工業的基礎上發展的結果,是美學滲透到技術,藝術家深入到生產中去的結果”。技術美學的興盛和發展,使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有機的、和諧的整體。
技術美學,是伴隨著工業設計特別是工業品的藝術設計的發展確立起來的。從十八世紀英國的產業革命開始,科學理論逐步推廣到應用技術。十九世紀歐洲的機械及電機設備的應用,引起了巨大的技術突破,從手工業生產轉向機械化批量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新的發明創造,新的技術應用,新的產品大量涌進市場,隨著商品競爭的要求,跟著而來的是產品設計,技術美學要求,要從經濟、實用、審美方面贏得用戶的滿意和市場的信譽。二十世紀初首先在德國成立了“工業同盟”,為推進“工業產品優質化”,提出要更好、更美、更實用、更廉價的產品,這種廣泛的社會要求,促使工業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1919年在德國的魏瑪成立了“國立建筑學院”,它奠定了較完整的現代工業設計教學體系。三十年代在美國和英國,五十年代在日本和法國、六十年代在蘇聯與東歐的一些國家中相繼出現了工業設計高潮,并推動了技術美學的形成和發展。
技術美學是依據現代工業生產過程中對于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掌握,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一定的物質結構方式中,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鑄成產品。從技術到產品的轉化,要經過工業設計、技術美學這個環節才能達到產品生產預期目的。技術美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形式追隨功能”,即實用功能第一,造型結構第二的原則。技術產品首先是以滿足人們一定物質需要為目的而制造的。因此,它含有人們設定的目的性,產品的形式美價值不能與實用功能脫節,應從屬于后者。技術美學注重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中與造型藝術的時代特點相結合。新的科學技術要求改變產品的空間形態,具有現代感、簡潔化、微型化、系列化等形體結構特點;技術美學強調從科學技術轉化為產品的設計與制造過程,要充分發揮物質材料自身固有的審美因素,和工藝處理上精致完美性。技術美學特別重視工業設計中人機系統的關系,使產品能取得工效最佳狀態,人與物的高度和諧,精確統一。這些,充分體現出科學技術是人類掌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技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拉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