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才卷十九
辯才卷十九
【原文】
僑童有辭,鄭國賴焉;聊城一矢,名高魯連;排難解紛,辯哉仙仙;百爾君子,毋易繇言。集《辯才》。
【譯文】
子產善于辭令,鄭國依靠他得以免禍。魯仲連以一封綁在箭上的信,說服燕軍退兵奪回聊城,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高士。排除困難,解決糾紛,都在智者的辯才之中了。眾多的君子,不可看輕民間言論的作用。因此集《辯才》卷。
子貢縱橫諸侯
【原文】
吳征會于諸侯,衛侯后至,吳人藩衛侯之舍。子貢說太宰嚭曰:“衛君之來,必謀于其眾,其眾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來者,子之黨也;其不欲來者,子之仇也。若執衛侯,是墮黨而崇仇也。”嚭說,乃舍衛君。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孔子許之。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邊批:正是辯端?!匙迂曉唬骸俺悸勚骸畱n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窬启斠詮V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而交日疏于王。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隙,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于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碧锍T唬骸吧?。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說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強敵?!рx之重,加銖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扶泗上諸侯,誅暴齊而服強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也。”吳王曰:“善。雖然,吾嘗與越戰,棲之會稽。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弊迂曉唬骸霸街畡挪贿^魯,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且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惠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意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惫篡`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彼靻栕迂?,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于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面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痹酵醮笳f,許諾,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抵罪于吳,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后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于吳王曰:“東海役臣孤勾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于左右,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強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銳,以先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吳王許諾,乃謝越王。于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穹騾桥c齊將戰。彼戰而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于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城七里而軍,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于五湖。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旨晉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譯文】
吳王發帖邀約諸侯,衛侯到得最晚,太宰伯嚭就派吳兵包圍了衛侯所住的行館。子貢對伯嚭說:“衛侯赴約前,一定和眾臣商議過,眾臣中一定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所以衛侯才到得晚。贊成衛侯前來的大臣是您的朋友,持反對意見的就是您的敵人。如果您抓了衛侯,這是背棄朋友而幫助仇敵的做法?!辈畤郝犃俗迂曔@番話,就放棄了抓衛侯的打算。
田常準備在齊國作亂,但因害怕高固、國佐、鮑叔牙、晏嬰等齊國的大臣,所以轉移兵力準備攻打魯國??鬃勇犝f后,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的地方,你們這些人怎么不出來想辦法呢?”子路請求出使齊國,孔子制止了他。子張、子石也請求入齊,孔子也不答應。子貢請求行動,孔子就答應了。于是子貢就來到齊國,對田常說:“您出兵攻打魯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魯國是個難以進攻的國家,它的城墻既薄又矮,護城河既窄又淺,君王愚昧而不知仁義,大臣只是湊數而毫無用處,軍民都厭惡戰爭,因此不能和它打仗。您不如攻打吳國,吳國城墻既高又厚,護城河既寬又深,兵器尖銳又是新造的,士兵經過挑選又吃得飽飽的,貴重武器和精銳軍隊都在那里,又有賢明的大夫守衛,這種國家容易進攻?!碧锍R宦?,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您說的困難,是一般人說的容易;您說的容易,卻是一般人說的困難。拿這樣的話來教導我,這是為什么呢?”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的進攻強國,憂患在國外的進攻弱國。如今您攻下魯國以擴大齊國的疆土,打了勝仗使國君驕傲,攻破別國使大臣們尊貴,而您的功勞卻不在里面,您和國君的交往會一天天疏遠。這樣您對上使國君內心驕傲,對下使群臣恣肆,要想成大事,可就難了。君王一驕傲就會無所顧忌,群臣一放縱就會爭權奪利,這樣您對上與國君有嫌隙,對下與群臣有矛盾,您有想在齊國站穩腳跟就危險了。所以我說不如出兵攻打吳國。進攻吳國無法取勝,百姓在外戰死,大臣在國內勢力架空,這樣您上邊沒有強橫的大臣為敵,下邊沒有百姓責難,只有您可以孤立國君,控制齊國了?!碧锍Uf:“很對。雖然如此,但我的軍隊已經開到魯國邊境,要離開魯國而去吳國,大臣們對我起疑心,該怎么辦呢?”子貢說:“您先讓軍隊按兵不動,我請求前往吳國,說服吳王救魯國而進攻齊國,您乘機派兵迎戰?!碧锍4饝?。派子貢南去見吳王。子貢對吳王夫差說:“臣聽說,真正的王者不會滅絕別人的世族,真正的霸主沒有可畏懼的敵人。千鈞雖重,但是加一銖就可動搖。如今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要侵占千輛兵車的魯國,與吳國爭強,我私下為大王感到危險。況且救援魯國,可以顯揚名聲;進攻齊國,對吳國極為又利。借此機會鎮撫泗水一帶的諸侯,誅滅殘暴的齊國,征服強大的晉國,再沒有比這更大的好處了。名義上保全將要滅亡的魯國,實際上是削弱了強大的齊國,聰明人對此不會有什么疑慮。”吳王說:“好。雖然如此,但我曾經與越國打仗,使越王退守會稽。越王正苦其心志,訓練軍士,對我有報復之心,您等我攻下越國之后再按您說的去做?!弊迂曊f:“越國的實力不如魯國,越國的強大不如齊國,大王如放下齊國而攻打越國,齊國就要踏平魯國了。況且大王正好可以用保存將要滅亡的國家來樹立名聲,那么進攻弱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表現。真正的勇者不怕困難,真正的仁者不在人窮困時而毀約,真正的智者不會錯失良機。今天保存越國,是對諸侯顯示大王的仁德,救助魯國攻打晉國,其他諸侯也必然會相繼歸順吳國,那么大王就可以成就霸業了。如果大王對越國實在放心不下,我請求東去見越王,讓他出兵隨大王出征,這樣做實際上是使越國兵力空虛,而名義上卻是跟隨諸侯出征?!眳峭醴浅8吲d,就派子貢前往越國。越王清掃道路,在郊外迎接子貢,并親自駕車到旅舍,問子貢:“這里是偏僻荒遠的國家,大夫您怎么肯屈尊光臨這里呀?”子貢說:“現在我勸說吳王救魯伐齊,吳王雖有心這樣做卻又擔心越國,說:‘等我打敗越國再說?!@樣一來,攻破越國就是必然的了。再說,沒有報復別人之心,而讓人懷疑,是愚笨的;有報復別人的心,而被人知道,是不安全的;事情還沒做,就走漏了消息,是危險的。這三點都是成就大事的兵家大忌?!惫篡`又一再叩頭說:“我曾經不自量力,和吳國開戰,以致被困于會稽。當年戰敗的慘狀痛入骨髓,我日夜操勞,只想與吳王同歸于盡,這就是我的心愿。”他向子貢問計,子貢說:“吳王為人殘暴,群臣不堪忍受;國家因連年爭戰,士兵們無法忍耐,百姓怨恨吳王;大臣內部發生變亂,伍子胥固諍諫被殺,太宰伯嚭專斷朝政,迎合吳王的過失,以圖保住自己的私利。這一切都是快要滅亡的國家的表現。如今只要大王肯發兵幫助他來實現心志,獻上貴重寶物讓他高興,用謙卑的言辭對他表示尊敬,他必然會去攻打齊國。如果他伐齊失敗,這自然是大王的福氣。如果他戰勝了齊國,必然會率軍進逼晉國。我請求北上去見晉王,勸說他一起攻打吳國,吳國必然被削弱。吳國的精銳部隊都開進齊國,重兵被困在晉國,這時大王乘機攻打吳國,這樣一定會滅掉吳國。”越王聽后大喜,答應了子貢,贈給子貢黃金百鎰,寶劍一把,良矛兩支,子貢不接受,即刻動身。子貢離開越國后,又回到吳國,向吳王報告說:“臣把大王的話轉告勾踐,勾踐惶恐萬分,說:‘我十分不幸,年少時失去了父母,不自量力,又得罪了吳國,以致軍隊被打敗,自己受辱,棲身于會稽,國家更險些滅亡。全靠吳王的恩賜,才能保有祖先的宗廟和國家,對于吳王的恩德,至死不敢遺忘,怎么還有什么報復之心呢?”五天后,越王派大夫文種來到吳國,文種叩頭對吳王說:“東海賤臣勾踐的使者文種,特地前來拜見大王,并問候各位大臣。如今我們聽說大王將伸張正義,討伐強國解救弱國,圍困殘暴的齊國,以安撫周天子的宗室。我們請求將國內士兵三千人全部征發,懇請準許賤臣勾踐親自披甲帶劍,率軍隨大王出征,為大王先鋒,率先殺敵。因此特派下臣文種奉上先人所收藏的盔甲二十副,還有屈盧之矛、步光之劍,為大王壯軍威?!眳峭趼犃朔浅8吲d,告訴子貢說:“越王想親自跟從我去攻打齊國,可以嗎?”子貢說:“不行。讓別人的國家空虛,讓別人的軍隊全部出動,還讓別人的國君隨你作戰,這是不義。您可以接受他的禮物,答應他的軍隊出征,但要辭謝他的國君跟隨?!眳峭醮饝?,謝絕了越王的要求。于是吳王終于出動九郡的兵力去攻打齊國。子貢離開吳國回到晉國,對晉國國君說:“我聽說,不預先考慮事情的后果,就無法應付突發事變;不預先分析軍事形勢,就不可能戰勝敵人。如今吳國與齊國將要開戰,如果齊國獲勝,越國必然隨之進攻吳國;如果吳國獲勝,一定會趁勢加兵晉國?!睍x君大驚,問子貢:“那怎么辦才好?”子貢說:“您應該立刻召集軍隊,以逸待勞來應付強敵?!睍x君聽取了子貢的計策。子貢離開晉國回到魯國。吳王果然與齊兵戰于艾陵,大破齊軍,俘獲了七名齊將而不回國,果真率軍逼近晉國,與晉軍相遇于黃池。吳晉兩軍爭強,晉軍勇猛攻擊,大敗吳軍。越王聽說后,立即出兵偷襲吳國,在離吳都七里的地方扎營。吳王聽說勾踐發兵攻吳,離開晉國回軍,與越王在五湖交戰。三次作戰吳軍都失敗,吳國城門失守,越王包圍了王宮,殺了夫差及伯嚭。攻破吳國三年后,越王在東方稱霸。因為子貢這一次出使保全了魯國,搞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使晉國強盛,越國稱霸。十年之間五國的情勢都起了劇烈的變動。
【夢龍評】
直是縱橫之祖,全不似圣賢門風。
【解評】
這是一篇精彩的外交辭令。子貢充分抓住了齊、吳、越、晉等國的心理,他唯一的目的是使魯國免于戰禍。當時齊國大臣田常想推翻君主以自立,但又忌憚國中大臣不服,于是想出伐魯以增大自己聲威的方法。子貢以魯國太弱不足服眾說之,建議田常討伐更強大的吳國,但田常已經發兵,不好掉頭。于是子貢又去游說吳國。當時吳國實力強大,有爭霸的想法,但由于后方不穩,生怕越國乘機偷襲。于是子貢建議吳國救援魯國以獲得爭霸的機會,并保證說服越國服從吳王。越國自從被吳國滅國后,一直休養生息準備復仇,但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滅掉吳國。子貢就勸說越王勾踐先假裝服從吳王,乘吳國攻齊之際,從背后偷襲。此外,子貢又提醒晉國,提防吳國的進攻,事態向子貢所設計的方向發展。結果吳國打敗齊國,進攻晉國,被晉國打敗,越國從后面偷襲并滅掉吳國,魯國得以保存。這篇文章讀起來酣暢淋漓,生動形象。
陳軫辯忠
【原文】
陳軫去楚之秦,張儀謂秦王曰:“陳軫為王臣,常以國情輸楚,儀不能與從事,愿王逐之,即復之楚,愿王殺之!”王曰:“軫安敢之楚也?”王召陳軫告之曰:“吾能聽子,子欲何之,請為子約車?!睂υ唬骸俺荚钢??!蓖踉唬骸皟x以子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陛F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否也。楚人有兩妻者,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居無幾何,有兩妻者死??椭^誂者曰:‘汝取長者乎,少者乎?’‘取長者?!驮唬骸L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許我也,今為我妻,則欲其為詈人也?!癯?,明主也;而昭陽,賢相也。軫為人臣,而常以國情輸楚,楚王必不留臣,昭陽將不與臣從事矣,以此明臣之楚與不?!陛F出,張儀入,問王曰:“陳軫果安之?”王曰:“夫軫,天下之辯士也,熟視寡人曰:‘軫必之楚。’寡人遂無奈何也。寡人因問曰:‘子必之楚也,則儀之言果信也?!F曰:‘非獨儀之言,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己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故賣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婦嫁于鄉里者,善婦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軫為忠?忠且見棄,軫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為然,遂善待之。
【譯文】
陳軫離開楚國前往秦國,張儀對秦惠王說:“陳軫身為臣子,經常把秦國的國情透露給楚國,臣不愿和他同朝共事,希望大王把他趕走,如果他又要回楚國,希望大王將他殺掉!”秦惠王說:“陳軫怎么敢回到楚國去呢?”秦惠王召見陳軫,告訴他說:“我愿意聽從你的意見,你想到哪里去?我愿意為你準備車馬?!标愝F回答說:“我愿意回到楚國去?!鼻鼗萃跽f:“張儀認為你一定會去楚國,我也知道你要去楚國。你如果不去楚國,又去哪里安身呢?”陳軫說:“我從這里出去,一定會再回到楚國去,好順從大王和張儀的計策,以表明我是否和楚國有私下的交道;有個楚國人娶了兩個妻子,有人去挑逗年長的妻子,她就痛罵了那個人;那人又去挑逗年輕的妻子,她答應了他的要求。沒多久,她們的丈夫死了。有個客人對那個挑逗婦人的人說:‘你愿娶她們中那個年長的,還是年輕的?’那人回答說:‘娶年紀大的。’客人問:‘年紀大的那個罵過你,而年輕的那個順從過你,你為什么反倒要娶那個年紀大的呢?’那人回答說:“當她是別人的妻子時,我希望它能順從我,如今要是成了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為我去罵別人了?,F今的楚王是位英明的君王,而昭陽是位賢德的相國,我作為秦國的臣子,如果經常把秦國的機密透露給楚國,那么楚王必定不會收留我,昭陽也不會與我共事。憑著這些,就可以證明我是否和楚國有所私通了?!标愝F離宮后,張儀就進宮見秦惠王說:“陳軫到底要去哪里呢?”秦惠王回答說:“陳軫實在是天下能言善辯之士,他集中目光注視著我說:‘我一定要去楚國?!覍λ矡o可奈何,就問他:‘你一定要去楚國,那么張儀的話果然是真的了?’陳軫說:‘不只是張儀這樣說。連路上的行人也都知道這一點。從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國君,天下的諸侯都希望他做臣下;孝己愛戴他的雙親,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做兒子。所以,被賣的仆人婢妾不出里巷就被買走的,是好的仆人婢妾;被休了的妻子能改嫁到原鄉里的,是好婦人。如果我不忠于大王,那楚王又怎么會把我當成忠臣呢?忠心耿耿,尚且遭到拋棄,我不到楚國,又能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認為陳軫說得在理,于是就善待他了。
【解評】
要想讓語言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必須要學會逆向思維,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辯才。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
觸龍說趙太后
【原文】
秦攻趙,趙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齊。齊人曰:“必以長安君為質?!碧蟛豢?,齊師不出。大臣強諫,太后怒甚,曰:“有復言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請見,曰:“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之,愿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愿及臣未填溝壑而托之?!碧笤唬骸罢煞蛞鄲凵僮雍??”對曰:“甚于婦人?!碧笮υ唬骸皨D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碧笤唬骸熬^矣,不如長安君之甚?!弊髱熢唬骸案改笎燮渥?,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哭,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為之計長久,愿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王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痹唬骸按似浣叩溂吧恚h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之位,封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趙,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哉?”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師乃出,秦師退。
【譯文】
秦國攻打趙國時,趙王剛剛即位,太后掌理朝政,趙國向齊國求援。齊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作人質?!碧蟛淮饝?,齊國就沒有出兵。大臣們都極力勸諫,太后非常憤怒地說:“如果再有人勸說,我一定往他臉上吐口水。”這時左師觸龍請見趙太后說:“老臣的兒子舒祺是最小的一個,沒有出息。但臣年紀大了,很疼愛他,希望能讓他當一名衛士,來保衛王宮。在臣還沒有死之前,我先把他托付給太后?!壁w太后說:“丈夫也會疼愛小兒子嗎?”左師說:“比做母親的還要疼愛?!壁w太后笑著說:“婦人疼愛小兒子是誰也超不過的?!弊髱熣f:“臣以為太后疼愛燕后遠超過長安君。”趙太后說:“你錯了,我疼愛燕后遠不如愛長安君。”左師說:“父母既然疼愛子女,就要替他們的長遠著想。太后送燕后出嫁燕國時,抱著她的腿痛哭不已,想到此去遙遠,所以才悲傷。她出嫁以后,并不是不想她,祭祀時,您總是為她祈禱說:‘千萬不要返回趙國?!@難道不是為她作長遠的打算,希望她的子孫能相繼為王嗎?”趙太后說:“是的?!弊髱熣f:“現在追溯三代以前,趙國的子孫被封侯的,還有繼續擔任王侯的嗎?”趙太后說:“沒有了。”左師說:“這就是近者禍及身,遠者禍及子孫的緣故。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只因為他們爵位高而無功績,俸祿厚而沒有勞績,又擁有很多權力的緣故。現在太后讓長安君有尊貴的地位,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很多權力,假如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后崩逝,長安君如何在趙國立足呢?”太后說:“你說得對。那就聽憑你派遣吧?!庇谑勤w國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兵車,隨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齊國就發兵救趙,秦軍也就退兵了。
【解評】
這個故事講趙國太后因疼愛自己的兒子長安君,不愿讓其到齊國為人質。雖然趙國面臨強敵壓境,隨時都有戰敗的危險,但觸龍沒有大談國家利益高于一切這樣的官話,而是從作為一個父親的立場出發,以真情打動太后,最終使太后心甘情愿地派長安君出質齊國。
庸芮說秦太后殉葬
【原文】
秦宣太后愛魏丑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蔽鹤踊贾管菫槲鹤诱f太后曰:“以死者為有知乎?”太后曰:“無知也?!痹唬骸叭籼笾耢`,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于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譯文】
秦宣太后特別寵愛魏丑夫。太后重病將死,下令說:“為我辦后事時,必須讓魏丑夫為我殉葬?!蔽撼蠓蚵牶蠛芎ε?。庸芮為魏丑夫勸說太后說:“太后認為人死了還能有知覺嗎?”太后說:“沒有知覺?!庇管钦f:“像太后這樣圣明的人,明知人死后沒有知覺,那為什么要把自己生前所寵愛的人殉葬在已經毫無知覺的死人旁邊呢?假如人死后有知覺,那先王郁積的憤怒已經很久了,太后連補救過失恐怕都來不及,哪還有空閑去寵愛魏丑夫呢?”太后說:“你說得很對?!庇谑谴蛳艘撼蠓蜓吃岬哪铑^。
【解評】
統治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無窮無盡的欲望,何等拙劣可笑,何等利令智昏!
陸賈等輔危之智
【原文】
平原君朱建,為人剛正而有口。辟陽侯得幸呂太后,欲知建,建不肯見。及建母死,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貸,陸賈素善建,乃令建發喪,而身見辟陽侯,賀之曰:“平原君母死?!薄策吪浩嬲Z。〕辟陽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賀我?”賈曰:“前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夫相知者,當相恤其災危,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北訇柡钅朔畎俳鹧c,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賻凡五百金。久之,人或毀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困急,使人欲見建,建辭曰:“獄急,不敢見?!苯饲笠娦⒒菪页奸b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下吏,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于帝?帝聽,出辟陽侯,太后大歡,兩主俱幸,君之富貴益倍矣?!庇谑情b孺大恐,從其計,言帝,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始以建為背己,大怒,及其出之,乃大驚。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于諸呂至深,而卒免于誅,皆陸生、平原君之計畫也。
【譯文】
漢朝人平原君朱建,為人剛正而且能言善辯。深受呂太后寵愛的辟陽侯想結交平原君,平原君卻不肯與他見面。后來平原君的母親去世,因家中貧困無錢發喪,正準備借錢。陸賈一向與平原君要好,就要平原君先料理喪事,而他自己去見辟陽侯,祝賀他說:“平原君的母親死了!”辟陽侯說:“平原君的母親死了,為什么要祝賀我呢?”陸賈說:“從前你想結交平原君,平原君出于道義不與你相見,就是因為他母親的緣故。真正的朋友,應當在對方危難之時給予幫助?,F在他的母親死了,你如果能送去錢財為他母親發喪,那么他日后一定會為你效命的。”于是辟陽侯贈送一百金給平原君。王侯貴人們因為辟陽侯的緣故,也前往饋贈,總共有五百金之多。過了很久,有人密告辟陽侯與呂太后私通,漢孝惠帝大怒,罷了他的官,還想下令殺他。呂太后內心羞愧,自己不好意思出面為辟陽侯求情,而朝中大臣大多受過辟陽侯的傷害,恨不得他立即被處死。辟陽侯眼看危在旦夕,急忙派人向平原君求救。平原君推辭說:“他犯的是死罪,我不敢與他見面?!比欢皆齾s立即去求見惠帝的寵臣閎孺,游說他說:“你受惠帝寵愛的原因,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F在辟陽侯被罷官,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皇上是因為聽了你的讒言,想殺他。今日辟陽侯若被殺,日后太后一定怨你在心,也會找機會殺你。你何不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在皇上面前為辟陽侯求情呢?皇上要是能聽你的話釋放辟陽侯,太后一定非常高興,日后你豈不是得皇上、太后兩個人的寵愛,你所享的榮華富貴,更要勝過今日不知多少倍呀!閎孺害怕為此得罪太后,于是就依平原君所說游說惠帝,惠帝果然釋放辟陽侯。當初辟陽侯想見平原君被拒絕時,以為平原君忘恩負義背棄自己,非常生氣。等到出獄后,知道事情的經過,對平原君的計謀大為驚嘆。呂太后駕崩后,大臣們誅殺呂姓的黨羽,辟陽侯雖和呂姓諸侯往來密切,而最終能免于被誅殺,都是因為陸賈、平原君為他出謀劃策的結果。
【夢龍評】
不但陸賈,朱建智,辟陽侯亦智。
【原文】
梁孝王既刺殺袁盎,事覺,懼誅,乃赍鄒陽千金,令遍求方略以解。陽素知齊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計,即往求之。王先生曰:“難哉,人主有私怨深怒,欲施必行之誅,誠難解也,子今且安之?”陽曰:“鄒、魯守經學,齊、楚多辯智,韓、魏時有奇節,吾將歷問之。”王先生曰:“子行矣,還,過我而西?!标栃性掠啵転橹\者,乃還過王先生,曰:“臣將西矣,奈何?”先生曰:“子必往見王長君?!编u陽悟,輒辭去,不過梁,徑至長安,見王長君。長君者,王美人兄也。陽乘間說曰:“臣愿竊有謁也。臣聞長君弟得幸后宮,天下無有,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今陛下窮竟袁盎事,即梁王恐誅,太后怫郁,無所發怒,必切齒側目于貴臣,而長君危矣!”長君瞿然曰:“奈何?”陽曰:“第能為上言,得無竟梁事,則太后必德長君,金城之固也。”長君如其計,梁事遂寢。
【譯文】
漢朝時,梁孝王派人刺殺了袁盎,事情被人舉發,他害怕因罪被殺,就請鄒陽帶著白銀千兩,尋訪天下的謀士商討對策。鄒陽早就聽說齊人王先生,雖已八十多歲,但足智多謀,就前去拜訪他。王先生說:“難??!君臣間有私怨,臣下多半會遭到誅殺的命運,實在很難化解,你打算到哪里去呢?”鄒陽說:“鄒、魯不乏經學之士,齊、楚以辯士多而聞名,韓、魏也常有出奇謀的人,我將一一拜訪他們?!蓖跸壬f:“那你就去吧,回來時先到我這兒一趟再往西去。”鄒陽尋訪了一個多月,但是沒有找到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于是返回時又去見王先生,說:“我將西行回國了,你還有什么對我說的嗎?”王先生說:“你一定要去見見王長君。”鄒陽突然領悟到了什么,立刻告辭,不回梁國,直接到長安去見王長君。長君是王美人的哥哥。鄒陽對王長君說:“我很早就想來拜訪你,聽說你妹妹甚得皇上的寵幸,天下沒有第二個人可比,而你做事大多不循規蹈矩。如今皇上追究梁孝王殺袁盎的事,梁孝王怕獲死罪,太后心中郁悶不樂,又無法發怒,必然會對貴臣切齒痛恨,先生的處境就危險了?!蓖蹰L君十分恐懼地說:“我該怎么做呢?”鄒陽說:“假如你妹妹能說服皇上,不要再追究梁孝王殺袁盎的事,那么太后一定會非常感激你,你在朝中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蓖蹰L君按照鄒陽的建議去辦,梁孝王的事就平息了。
【夢龍評】
朱建一篇程文抄得恰好,不唯王先生智,鄒陽亦智。
【解評】
陸賈等人真是辯才,總是將與別人無關的事說成與他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使得他不出手相救都不行。
楊善智救英宗
【原文】
土木之變,上皇在虜歲余,虜屢責奉迎,未知誠偽,欲遣使探問,而難其人。左都御史楊善慨然請往?!策吪鹤鸸匐y得如此,其胸中已有主張矣?!程攲⒁蚕让芮惨蝗索锘壅咛锸蟻碛姨狡湟?。相見,云:“我亦中國人,被虜于此。”因問:“向日土木之圍,南兵何故不戰而潰?”善曰:“太平日久,將卒相安,況此行只是扈從隨駕,初無號令對敵,被爾家陡然沖突,如何不走?雖然,爾家幸而得勝,未見為福。今皇帝即位,聰明英武,納諫如流,有人獻策云:‘虜人敢入中國者,只憑好馬扒山過嶺,越關而來。若今一帶守邊者,俱做鐵頂橛子,上留一空,安尖頭錐子,但系人馬所過山嶺,遍下錐橛,來者無不中傷?!磸钠溆?。又一人獻策云:‘今大銅銃,止用一個石炮,所以打的人少,若裝雞子大石頭一斗打去,迸開數丈闊,人馬觸之即死。’亦從其計。又一人獻策云:‘廣西、四川等處射虎弩弓,毒藥最快,若傅箭頭,一著皮肉,人馬立斃。’又從其計,已取藥來。天下選三十萬有力能射者演習,曾將罪人試驗。又一人獻策云:‘如今放火槍者,雖有三四層,他見放了又裝藥,便放馬來沖踩,若做大樣兩頭銃,裝鐵彈子數個,擦上毒藥,排于四層,候馬來齊發,俱打穿肚。’曾試驗三百步之外者皆然。獻計者皆升官加賞,天下有智謀者聞之,莫不皆來,所操練軍馬又精銳,可惜無用矣!”〔邊批:收得妙?!程斎嗽唬骸叭绾螣o用?”善曰:“若兩家講和了,何用?”虜人聞言,潛往報知。次日,善至營,見也先,問:“汝是何官?”曰:“都御史。”曰:“兩家和好許多年,今番如何拘留我使臣,減了我馬價,與的段匹,一匹剪為兩匹,將我使臣閉在館中,不放出,這等計較如何?”善曰:“比先汝父差使臣進馬,不過三十余人,所討物件,十與二三,也無計較,一向和好。汝今差來使臣,多至三千余人,一見皇帝,每人便賞織金衣服一套,雖十數歲孩兒,也一般賞賜,殿上筵宴。為何?只是要官人面上好看!臨回時,又加賞宴,差人送去,何曾拘留?或是帶來的小廝,到中國為奸為盜,懼怕使臣知道,〔邊批:都是揄揚其美?!硰男÷诽尤ィ蛴龌⒗?,或投別處,中國留他何用?若減了馬價一節,亦有故。先次官人家書一封,著使臣王喜送與中國某人。會喜不在,誤著吳良收了,進與朝廷,后某人怕朝廷疑怪,乃結權臣,因說‘這番進馬,不系正經頭目,如何一般賞他。’以此減了馬價,及某人送使臣去,反說是吳良詭計減了,意欲官人殺害吳良,不想果中其計?!币蚕仍唬骸罢撸 焙Z“者”,然詞也。又說買鍋一節:“此鍋出在廣東,到京師萬余里,一鍋賣絹二匹,使臣去買,只與一匹,以此爭斗,賣鍋者閉門不賣,皇帝如何得知?譬如南朝人問使臣買馬,價少便不肯賣,豈是官人分付他來?”也先笑曰:“者?!庇终f剪開段匹:“是回回人所為,〔邊批:跟隨使人者。〕他將一匹剪將兩匹,若不信,去搜他行李,好的都在。”也先又曰:“者!者!都御史說的皆實,如今事已往,都是小人說壞?!鄙埔蛞娖湟庖押?,乃曰:“官人為北方大將帥,掌領軍馬,卻聽小人言語,忘了大明皇帝厚恩,使來殺擄人民。上天好生,官人好殺,有想父母妻子脫逃者,拿住便剜心摘膽,高聲叫苦,上天豈不聞知。”答曰:“我不曾著他殺,是下人自殺?!鄙圃唬骸敖袢諆杉液秃萌绯酰稍绯鎏柫睿栈剀婑R,免得上天發怒降災?!币蚕刃υ唬骸罢?!者!”問:“皇帝回去,還做否?!鄙圃唬骸疤煳灰讯?,誰再更換?”也先曰:“堯、舜當初如何來?”善曰:“堯讓位于舜,今日兄讓位于弟,正與一般?!庇衅秸掳嚎藛枺骸叭陙砣』实?,將何財物來?!鄙圃唬骸叭魧⒇斘飦?,后人說官人愛錢了,若空手迎去,見得官人有仁義,能順天道,自古無此好男子。我監修史書,備細寫上,著萬代人稱贊?!币蚕刃υ唬骸罢?!者!都御史寫的好者!”次日,見上皇。又次日,也先遂設宴,與上皇送行。
【譯文】
土木之變后,英宗被瓦剌人囚禁了一年多,瓦剌人屢次要求朝廷奉迎英宗,朝廷不知真假,想派使者去探聽情況,卻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左都御史楊善主動請求前往瓦剌。瓦剌部首領也先秘密派遣聰明機靈的田氏來迎接楊善,并且探聽楊善的來意。二人見面后,田氏說:“我也是內地人,被瓦剌人俘虜后留在此地?!苯又銌枟钌疲骸爱斈晖聊局畱穑鬈姙槭裁磿唤粦鹁蜐⑸⒘耍俊睏钌普f:“太平的日子過久了,將帥士兵都習慣了安逸的生活,何況當年只是英宗的護衛隨從。起初沒有接到迎敵的軍令,就遭到你們的突然襲擊,怎么能不潰散?雖然你們僥幸獲勝,但未必是福氣。如今新皇帝即位,聰明英武,廣泛采納各方忠言。有人獻計說:‘瓦剌人膽敢侵犯朝廷,只是憑著好馬翻山越嶺,經過關口闖入境內。如果命令邊境守衛士兵,都做鐵頂橛子,上面留一個小孔,安上尖頭錐子,凡是瓦剌人馬要翻越的山嶺,就遍地埋上錐橛,那么來犯者沒有不受傷的。’皇帝立即采納了他的計策。又有一人獻計說:‘現在我軍使用的大炮,每次只能發射一枚石彈,所以殺傷力??;如果裝上一斗雞蛋大的石頭發射出去,石頭四處飛迸可達幾丈寬,人馬一碰上就會喪命?!实垡膊杉{了他的計策。又有一人獻計說:‘廣西、四川一帶射殺老虎都用毒藥,如果涂在箭頭上,一觸到皮肉,人馬立即斃命?!实塾植杉{了這個計策。毒藥已取來,還在天下選拔了三十萬善于射箭的人,曾經用罪犯做過試驗。還有人獻計說:‘現在火槍手雖有三四排,但敵人每次都趁我軍填裝子彈時,騎馬沖入我軍陣地。如果做成大型的雙筒火槍,裝上數發鐵彈子,涂上毒藥,排成四層,等敵人騎馬沖殺過來時一齊發射,一定會讓敵人腸穿肚破。’經過試驗,在三百步之外也能射中。凡是獻計的人,都可升官加賞。天下有智謀的人聽說后,沒有不爭相前來獻計的。訓練的軍馬又十分精銳,可惜現在全用不上?!碧锸蠁枺骸霸趺从貌簧夏兀俊睏钌普f:“如果雙方講和了,哪里還用得著這些?”田氏聽了這些話,偷偷地回去告訴了也先。第二天,楊善來到瓦剌部軍營,拜見也先。也先問:“你是什么官職?”楊善說:“都御史。”也先說:“我們雙方和好許多年,這次為什么要拘留我的使臣,削減我的馬價,給我們的錦緞,一匹剪成兩匹,把我的使臣扣押在行館中,不讓他們自由行動,這筆賬該怎么算呢?”楊善說:“從前您父親派遣使臣來進貢馬匹,使臣不過十多人,你們所討要的東西,十件給了兩三件也不計較,雙方一向和好。如今您派遣來的使臣多達三千多人,見了皇帝,每人就賞給一套織金衣服,即使十幾歲的小孩,也是一樣的賞賜。在殿上設宴席為了什么?只是讓您的面子上好看。臨走時,皇帝義賜宴席,還派人護送,哪里拘留過使臣?可能是隨使臣同來的奴仆,在中原行奸偷盜,害怕使臣知道,從小路逃走,或者遇到虎狼,或者投奔了別處,朝中留這種人又有什么用?至于削減馬價也是有原因的。先前您曾寫了一封信,托使臣王喜送交您的中原朋友,正巧王喜外出,信件讓吳良誤收,呈給了朝廷。后來您的朋友怕朝廷生疑,就巴結權臣,說這次瓦剌前來獻馬的使臣不是您所派,馬也不是好馬,不能依照往常一樣賞賜,所以賞賜就比以往少。后來您的朋友為使臣送行時,卻誣賴說是吳良的計謀,想借您的手殺了吳良,沒想到您果然中計殺了吳良?!币蚕日f:“者?!焙Z中“者”就是“對”。楊善又說:“再說到買鍋的事,這種鍋只有廣東才出產,廣東距京師有一萬多里,所以一只鍋定價兩匹絹。使臣買鍋,只肯出一匹絹,雙方討價還價爭斗起來,賣鍋的人索性關門不做生意,這種事皇帝又怎么會知道?就好比中原人向使臣買馬,出價太低使臣當然不肯賣,難道能說是您的授意不成?”也先笑著說:“說得對。”極善又說:“剪斷錦緞都是回回入做的,他們將一匹錦緞剪成兩段,若您不信,去搜他們的行李,整匹完好的錦緞都在他們的行李中?!币蚕扔终f:“是的,是的!都御史所說的都是事實。如今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都是小人使壞?!睏钌埔娨蚕葢B度有些緩和,就說:“您是瓦剌大將軍,統領軍馬,卻聽信小人讒言,忘了皇帝的恩德,常常殺擄百姓、上天有好生之德,您卻好殺戮,所俘的士兵,有些因思念家人而逃跑,你們抓到便挖心摘膽,他們痛苦萬分凄厲的慘叫聲,上天哪有聽不到的?”也先說:“我并不曾讓他們殺人,都是手下人自己干的?!睏钌普f:“現在我們雙方和好如初,可否請您早點發出號令,收回軍馬,免得上天發怒降災?!币蚕刃χf:“是,是!”又問:“英宗回去后,還會做皇帝嗎?”楊善說:“景帝已登帝位,怎能再更位?”也先說:“當初堯、舜帝位是如何傳承的?”楊善說:“堯讓位給舜,和今天兄讓位給弟是相同的道理?!庇袀€平章昂克的瓦剌人問:“你前來迎接皇帝,帶了什么禮物來?”楊善說:“若攜帶禮物來,后世的人會嘲笑您貪財;若空手前來迎奉皇上,就可以讓人看到您有仁義之心,能順應天道;從古至今沒有這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臣監督史官修史,到時一定詳細記載此事,讓后世萬代人人稱頌您的作為?!币蚕刃χf:“是的,是的!就請都御史好好為我寫吧!”第二天,楊善見英宗。再隔一天,也先設宴款待楊善,并為英宗餞行。
【夢龍評】
楊善之遣,止是探問消息,初未有奉迎之計。被善一席好語,說得也先又明白,又歡喜,即時遣人隨善護送上皇來歸,奇哉!晉之懷、愍,度其必不得而不敢求者也;宋之徽、欽,求之而不得者也。庶幾趙之廝養卒乎,然機有可乘者三:耳、馀輩皆欲歸王,一也;繼使者十輩之后,二也;分爭之際,易以利害動,三也。虜狃于晉、宋之故事,方以奇貨可居。而中朝諸臣,一則恐受虜之欺,二則恐拂嗣立者之意,相顧推諉而莫敢任。善義激于心,慨然請往,不費尺帛半鏹,單辭完璧,此又豈廝養卒敢望哉?土木是一時誤陷,與晉、宋之削弱不同;而也先好名,又非胡劉、女直殘暴無忌之比。其強勢亦遠不逮,所以楊善之言易入。使在晉、宋往時,雖百楊善無所置喙矣。然爾時印累累,綬若若,而慨然請往,獨一都御史也!即無善之口舌,獨無善之心肝乎?
【解評】
這則故事是講土木之變后,明代宗代替被蒙古人俘虜的英宗為帝,代宗派楊善打探消息,而鬼使神差地說服蒙古人的首領在先,放英宗回朝。楊善到達虜處后,先介紹明朝政府為對抗蒙古而采取的種種措施,給蒙古人一個下馬威。然后對雙方貿易中的摩擦問題,給予了很有信服力的回答。這時蒙古人看到明朝政府在新皇帝的帶領下已經穩定下來,再囚禁英宗也無利可圖,便放英宗回朝。
張嘉言巧言平事端
【原文】
張公嘉言司理廣州時,邊海設有總兵,參、游等官,幕下各數千防兵,每日工食三分。然參、游兵每歲涉遠出訊,而總兵官所轄兵,皆借口坐鎮不遠行。每三年五年修船,其參、游部下兵,止給每日工食之半;即非修船,而僅不出汛也,亦減工食每日三分之一,俱貯為修船之用。獨總兵官部下兵毫無所減,當修船時,另湊處于民間。積習已久,彼此視為固然。忽巡道申詳軍門,欲將總兵官所轄兵,以后稍視裁其工食,留備修船之用。軍門適與總兵有隙,乃倉卒允行。各兵哄然而嘩,知張公為院道耳目,直逼其堂。張公意色安閑,命呼知事者五六人登階述其故。眾兵俱擁而前,即叱下堂,曰:“人言囂亂,殊不便聽。”眾兵乃下。時天雨甚,兵衣盡濕,張公亦不顧,但令此六人者好言之。六人嘵嘵,稱舊無減例。張公曰:“此事我亦與聞,汝等全不出汛,卻難怪上人也。汝欲不減亦使得,雖然,亦非汝之利也。上司自今使汝等與參、游兵每歲更迭出汛,汝寧得不往乎?若往,則汝等且稱參、游兵,工食減半矣?!策吪衡鹬院?。〕汝所爭而存者,非汝所能享,而參、游兵之來代者所得也。何不聽其稍減,而汝等猶得歲歲稱大將軍兵乎?〔邊批:欣之以利?!橙甑仍囁贾 贝肆烁┦撞荒軐?,唯曰:“愿爺爺轉達寬恤?!睆埞唬骸叭甑刃彰麨檎l?”各相顧不肯言。張公罵曰:“汝等不言姓名,上司問我‘誰來稟汝’,何以對之?不妨說來,自有處也?!蹦耸几餮孕彰浿埞唬骸叭甑葌髡Z諸人,此事自當有處,甚無嘩。諸人而嘩,汝之六人者各有姓名,上司皆斬汝首矣?!绷耸?,唯唯而退。后議諸兵每月減銀一錢,兵竟無嘩者。
【譯文】
張嘉言治理廣州時,海防設有總兵、參將、游擊等官職,各統領數千士兵駐守海防,每位士兵每日可領薪俸及餐費津貼三分錢。每年參將、游擊屬下士兵都要在汛期遠航到外地服役,而總兵屬下士兵都以鎮守海防為借口,從不出海。每逢三年、五年一次的修船期,參將、游擊兵都只能領半日津貼。即使不是修船期,而僅是不出海,也要扣減每日津貼的三分之一,都存起來作為修船之用。但總兵屬下士兵都卻是一分錢都不扣,每次修船,就另外向民間籌募款項。由于這樣實行已有多年,成為不成文的規定,無論參將、游擊或總兵都已習慣。忽然有一天,巡道官將此事詳細稟報軍門,想將總兵的士兵也比照參將、游擊所屬的官兵扣減津貼,作為修船的費用。因為軍門和總兵間曾經有過摩擦,所以軍門沒有仔細考慮,就倉促批準了巡道的請求??偙茌牭谋柯牭较⒑蠛迦粐W變,認為張嘉言是朝廷派來的奸細,于是就包圍了張嘉言的公堂。張嘉言儀態從容,命令手下告訴士兵,派代表五六人進公堂說明事情真相。其他士兵也一擁而上,張嘉言立即大聲叱責要他們下堂,并說:“你們這樣人多嘴雜,反而聽不清楚?!逼渌勘@才退下。這時天下大雨,士兵們的衣服都已濕透,張嘉言也毫不顧及,只是要士兵代表好好說明情況。六個人你一言我一語,都說過去從來沒有扣減津貼的慣例,張嘉言說:“這事我也有所耳聞,但你們從不出海服役,也難怪上司會有這樣的決定。你們想不扣減津貼也行,但是依我看你們未必能得到什么好處。上司從今以后會讓你們和參將、游擊兵每年輪流出海服役,你們難道敢不去嗎?若是去了,那么你們也和參將、游擊兵一樣,津貼減半。你們極力所爭取的不扣減津貼,并不能被你們自己亨受,反而會被參將、游擊兵享受到了。為什么不任上司稍稍扣減津貼,而你們仍然能永遠自稱是大將軍的士兵呢?你們還是仔細考慮一下吧!”這六人低頭答不出話來,只是說:“請張公轉達上司,多加寬待體恤。”張嘉言說:“你們叫什么名字?”六人互相看看都不愿意報上姓名,張嘉言罵道:“你們不肯留下姓名,上司問我是誰來陳述情況的,我怎么回答?你們不妨說出來,我自有主張?!庇谑橇诉@才報了自己的名字,張嘉言一一記下。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回去后告訴大家,這事我自有主張,叫他們不要再鬧事。如果眾人鬧事,你們這六人都已留下姓名,上司會下令將你們全部砍頭的。”六人聽了大驚失色,連連點頭告退。后來上面決議:每月每位士兵扣減津貼一錢,士兵們竟沒有鬧事的。
【夢龍評】
說得道理透徹,利害分明,不覺氣平而心順矣。凡以減省激變者,皆不善處分之過!
【解評】
面對諸多意見很大的士兵,張嘉言先“怵之以害”,在氣勢上壓倒他們,然后“欣之以利”,使他們意識到只有順從才會有所得。最后他還巧妙地留下了為首六人的姓名,使他們不敢帶頭鬧事。
秦宓對吳使
【原文】
吳使張溫聘蜀,百官皆集。秦宓〔字子敕〕獨后至。溫顧孔明曰:“彼何人也?”曰:“學士秦宓?!睖匾騿栐唬骸熬龑W乎?”宓曰:“蜀中五尺童子皆學,何必我?”溫乃問曰:“天有頭乎?”曰:“有之?!痹唬骸霸诤畏??”曰:“在西方?!对姟吩?,‘乃眷西顧’。”溫又問:“天有耳乎?”曰:“有。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痹唬骸疤煊凶愫酰俊卞翟唬骸坝??!对姟吩疲骸觳狡D難’,非足何步?”曰:“天有姓乎?”宓曰:“有姓?!痹唬骸昂涡铡!卞翟唬骸靶談ⅰ!痹唬骸昂我灾??”宓曰:“以天子姓劉知之。”溫曰:“日生于東乎?”宓曰:“雖生于東,實沒于西?!睍r應答如響,一坐驚服。
【譯文】
吳國派遣張溫前往蜀國訪問,蜀國官員都到齊了,只有秦宓(字子敕)后到。張溫回頭對孔明說:“這人是誰?”孔明答:“學士秦宓?!睆垳乇銌柷劐嫡f:“你讀過書嗎?”秦宓說:“在蜀國連五尺的孩童都念過書,何況是我?!睆垳亟又鴨枺骸疤煊蓄^嗎?”秦宓說:“有?!睆垳卣f:“天的頭在哪個方向?!鼻劐嫡f:“在西方?!对娊洝飞险f:‘天朝西方眷顧?!睆垳赜謫枺骸疤煊卸鋯??”秦宓說:“有。天在高處而能聽到低處的聲音?!对娊洝飞险f,‘水澤深處的鶴鳴聲能傳達到上天?!睆垳貑枺骸疤煊心_嗎?”秦宓說:“有?!对娊洝氛f,‘天步艱難’,若沒有腳,怎么走路?”張溫又問:“天有姓氏嗎?”秦宓說:“有?!睆垳貑枺骸靶帐裁??”秦宓說:“姓劉。”張溫說:“怎么知道姓劉?”秦宓說:“因天子姓劉而得知的?!睆垳卣f:“太陽是不是由東方升起?”秦宓說:“太陽雖由東方升起,卻由西方落下?!碑敃r秦宓對答如流,在場百官無不驚奇嘆服。
【夢龍評】
其應如響,能占上風,故特錄之。他止口給者,概無取。
【解評】
因秦宓的對答如流,句句占盡上風,所以才特別予以選錄。
上一篇:智囊《謬數卷十四》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智囊《迎刃卷四》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