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鹖”冠子·世賢(節選)》原文鑒賞
……王獨不聞魏文侯之問扁鵲耶①?曰:“子昆弟三人②,其孰最為善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③,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耶?”扁鵲曰:“長兄治病視神④,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⑤,故名不出于閭⑥。若扁鵲者,饞血脈⑦,投毒藥⑧,副肌膚間⑨,而名出于諸侯。”魏文侯曰:“善。”
……
【注釋】 ①扁鵲:戰國名醫,渤海郡鄭人,歷游齊、趙、秦等國。秦漢時關于他的傳說甚多。 ②昆弟:兄弟。 ③中兄:仲兄、二哥。 ④視神:觀察病者的神情。 ⑤毫毛:指癥狀極輕微。 ⑥聞:古代二十五家為間。此指閭里、本鄉本村。 ⑦镵(chan):刺,血脈:指血管。句意指扎針、放血以治病。 ⑧投毒藥:投放帶有毒性的藥物以治病。古代藥物炮制提煉不純,往往都帶有毒性。 ⑨副(pi ):破開、剖分。肌膚間:肌肉皮膚之間。句意指作外科手術。
【今譯】 ……大王不曾聽說魏文侯問扁鵲的故事吧。魏文侯對名醫扁鵲說:“先生兄弟三人,其中誰的醫術最好?”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數扁鵲水平最低。”魏文侯說:“你們三位的詳細情況可以讓我知道嗎?”扁鵲說:“大哥治病觀察病者的神情,在病癥尚未表現于外形時就設法解除,所以他的名聲不曾超出家族之外,二哥治病在病情剛剛萌發極其輕微之時,所以他的名聲不曾超出本村本鄉。像我扁鵲這樣的水平,只會刺病人的血管,給病人吃有毒性的藥物,破開病人的肌肉皮膚,然而名聲卻超諸侯的國界。”魏文侯說:“你說得好!”
【集評】 宋·鮑彪:“大類《國策》,而色更濃,語更勁。”
明·張鐮:“與子產、醫和問疾如出一手。”(以上兩條見《鹖冠子評注》)
明·焦竑:“把醫道形起醫國,最善議論。”
又:“以視神造形點起預治,意甚妙。”(以上兩條見《諸子折衷匯錦》)
【總案】 這是《世賢》篇中所引用的一段故事,實際上屬于寓言,其中包涵著深刻的哲理。說的是最高明的醫生治病于未形之前,然而名聲往往不彰。弦外之音是,治理國家以及辦任何事業都應該把禍患消滅在無形之際,然而這種工作的效果和成績并不能立即為人們所認識。這就需要領導者有長遠的眼光,講究宏觀效益,而不能急功近利,頭痛醫頭,腳疼醫腳。故事至今仍有借鑒意義。此文語言平易淺近,風格質直,與其他各篇之奇峭精奧有所不同。手法與《韓非子·喻老》中的《扁鵲見蔡桓公》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命意似乎更深一層。
【附錄】 《“鹖”冠子》集評
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鹖”冠綿綿,亟發深言。”
唐·韓愈:“《“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于國家,功德豈少哉?《學尚》篇稱,‘賤生于無用,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者,余三讀其辭而悲之。”
宋·陸佃:“此書雖雜黃老刑名,而要其宿時,若散亂而無家者,然其奇言奧旨;亦每每而有也。”(《十三子全書·“鹖”冠子》引)
明·胡應麟:“此書……一詞氣瑰特渾奧,時時有之。”(《四部正偽》)
明·朱養純:“其聯屬精絕,深微奇奧,為六國竟士之先鞭。”
明·王字:“精悍矯特,獨標玄遠。”(《十三子全書·“鹖”冠子》)
明·黃道周:“今人爭尚《“鹖”冠子》,惟知為奇言奧旨。”(《“鹖”冠子評注》引)
明·朱養純:“讀其詞,似有錯綜散漫處,然而一種高異之旨,堪與莊騷靈素相頡頏。”(《十子全書·“鹖”冠子》)
明·湯賓聲:“斯其人亦埋名遁影,好目潔修者也。乃其文、則爛然一稟于玄矣。其意,玄意也。其語,玄語也。其解,玄解也。不與庸談伍,故苦心力索乃爾。驟而觀之,端倪莫測。徐而索之,玄機透露。其老莊教門,而列華豐度乎?故讀《“鹖”冠》者,取其玄。”(《歷子品粹》卷八)
上一篇:《漢魏六朝散文·蕭綱·與蕭臨川書》原文鑒賞
下一篇:《漢魏六朝散文·劉琨·為并州刺史到壺關上表》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