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文田
劉湛秋
那藍頭巾一閃,我的記憶又亮了。
遺失了的山谷,遺失了的小橋,遺失了的溝邊幾座小土屋。但那在風中搖晃的馬燈,那麻麻點點的黑板,那搖搖晃晃的桌椅,還有你那拿著粉筆的認真的樣子,象是若明若淡的霧,被我的淚水打濕了。
也許,青苔上留有堅貞的誓言;也許,楓葉上掛著你的微笑;也許,百果樹結的果子,香甜的肉仁里藏著的苦芯。
你說過,要永遠,和這兒的泥土,和這兒的孩子……
但是,那場不合時宜的暴風雨,那股吞滅我們民族的洪流,也淹沒了你——一個扎根山村的教師;你那樸實的藍頭巾,漂流在溪水泛白的浪花上。
今天,當翻新的土屋又響起瑯瑯的書聲,我又看見那藍頭巾在一閃一閃。于是,我的記憶固執地說:
啊,永不會消滅的,那藍色的頭巾的閃動。
這是一篇悼亡之作,它所緬懷和表現的是一個立志扎根山村的女教師,在“那場不合時宜的暴風雨,那股吞滅我們民族的洪流”中被淹沒的不幸命運。但這篇悼亡作品卻別開生面,不拘泥于死者生前的行跡,而是通過“我”在一個特定瞬間的情緒、心理、記憶和幻覺所形成的意識流動,擷取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和鏡頭,就生動地勾畫出了死者生前的風貌特征。
這篇作品文字雖短,但筆墨卻富于變化。從頭至尾,實寫與虛寫相間,閃回與幻覺交叉,其間又穿插以象征,使作品呈現出色彩繽紛的態勢。如果說“山谷”、“小橋”、“小土屋”,以及“那在風中搖晃的馬燈”、“那麻麻點點的黑板”、“那搖搖晃晃的桌椅”、“那拿著粉筆的認真的樣子”,是特定景象和細節的實寫的話,那么,那“青苔”上存留著的“堅貞誓言”、那“楓葉”上還掛著的“微笑”、那百果肉仁里“藏著的苦芯”,則是在實寫的基礎上,又特意采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點染筆法,從而更有力地渲染和烘托了死者的精神風貌。此外,那個作為特定意象的、一閃一閃的“藍頭巾”,前后呼應,相互輝映,形成作品的一道光流。這道光流,是作者的記憶與幻覺的交混的產物,也是作者所景仰的死者形象的象征。
最后,作者把“藍頭巾”的閃動與翻新的土屋和重新“響起的瑯瑯書聲”聯系在一起,這既是作者緬懷死者生前行跡的幻覺和情緒的寫照,又是對死者精神不死的謳歌與贊嘆;因為這新的土屋和讀書聲,是死者精神的延伸,是他所開拓的事業的繼續和發展,其間仍然交融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上一篇:《遙寄》鑒賞
下一篇:《酒德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