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 誦
《惜誦》是《九章》中的一篇。《九章》是后人為屈原編輯的一本詩歌小集,它收錄了屈原的九篇作品。這九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基本相同。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國,憂心罔極,故復作九章。”《九章》各篇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語言風格,也大體一致。每篇都是對實地實事的描寫和敘述,對胸臆坦誠直率的抒發,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惜,貪也;誦,論也。惜誦,追述、稱頌過去的事情。戴震《屈原賦注》認為:“誦者,言前事之稱。惜誦,悼惜而誦言之也。”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此章言己以忠信事君,可質于明神,而為讒邪所蔽,進退不可,惟博采眾善以自處而已。”作者說自己忠信事君,可質于天地神明,但讒佞所蔽,進退為難,經深思熟慮,決定守節自處。
【原文】
惜誦以致愍兮 ① ,
發憤以杼情 ② 。
所作忠而言之兮 ③ ,
指蒼天以為正 ④ 。
令五帝以 中兮 ⑤ ,
戒六神與向服 ⑥ 。
俾山川以備御兮 ⑦ ,
命咎繇使聽直 ⑧ 。
竭忠誠以事君兮 ⑨ ,
反離群而贅肬 ⑩ 。
忘儇媚以背眾兮 ,
待明君其知之 。
言與行其可跡兮 ,
情與貌其不變 。
故相臣莫若君兮 ,
所以證之不遠 。
吾誼先君而后身兮 ,
羌眾人之所仇 。
專惟君而無他兮 ,
又眾兆之所讎 。
壹心而不豫兮 ,
羌不可保也 。
疾親君而無他兮 ,
有招禍之道也 。
思君其莫我忠兮 ,
忽忘身之賤貧 。
事君而不貳兮 ,
迷不知寵之門 。
忠何罪以遇罰兮 ,
亦非余心之所志 。
行不群以巔越兮,
又眾兆之所咍 。
紛逢尤以離謗兮 ,
謇不可釋 。
情沉抑而不達兮 ,
又蔽而莫之白 。
心郁邑余侘傺兮 ,
又莫察余之中情 。
固煩言不可結詒兮 ,
愿陳志而無路 。
退靜默而莫余知兮 ,
進號呼又莫吾聞 。
申侘傺之煩惑兮 ,
中悶瞀之忳忳 。
昔余夢登天兮 ,
魂中道而無杭 。
吾使厲神占之兮 ,
曰有志極而無旁 。
終危獨以離異兮 ,
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
故眾口其鑠金兮 ,
初若是而逢殆 。
懲于羹者而吹 兮 ,
何不變此志也 ?
欲釋階而登天兮 ,
猶有曩之態也 。
眾駭遽以離心兮 ,
又何以為此伴也 ?
同極而異路兮 ,
又何以為此援也 ?
晉申生之孝子兮 ,
父信讒而不好 。
行婞直而不豫兮 ,
鯀功用而不就 。
吾聞作忠以造怨兮,
忽謂之過言 。
九折臂而成醫兮,
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
矰弋機而在上兮 ,
罻羅張而在下 。
設張辟以娛君兮 ,
愿側身而無所 。
欲儃佪以干傺兮 ,
恐重患而離尤 。
欲高飛而遠集兮 ,
君罔謂汝何之 ?
欲橫奔而失路兮 ,
堅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 ,
心郁結而紆軫 。
梼木蘭以矯蕙兮 ,
糳申椒以為糧 。
播江離與滋菊兮 ,
愿春日以為糗芳 。
恐情質之不信兮 ,
故重著以自明 。
矯茲媚以私處兮 ,
愿曾思而遠身 。
【譯文】
以追述過去的事情來表達內心的憂煩啊,
傾吐內心的憂憤之情。
如果我說的話不是出于忠誠,
我愿指青天為我作證。
還要請五方的天帝來做出公正的評判,
邀六神與我對質言明。
最好讓山神河神也來陪審,
讓公正的皋陶把事實辨明。
我竭盡忠誠來為君王做事,
反而遭到排擠被人視為異物。
不屑讒媚而與眾不合啊,
只有賢明的君主才知道我的忠誠。
我的言談舉止都可以考察啊,
我的內心和外表都不會變更。
沒有人比君王更了解臣下啊,
因此不用費心多做驗證。
我認為先君后己是人臣的義務,
這一主張卻引起眾人的仇怨。
我一心為君別無他求,
卻因此成了眾人的對頭。
我專心事君沒有猶豫啊,
反倒因此而不能自保。
只想親近君王而沒有其他想法,
卻也成了帶來禍患的緣由。
忠心事君無人可比啊,
我已經全然忘記自己的貧賤。
一心為君王效勞絕無二心啊,
不懂得邀寵的竅門。
忠誠有何罪過而招致懲罰啊,
這是我怎么也意料不到的。
舉止與眾不同而摔跤啊,
還遭到眾人的嗤笑。
不斷遭到責難和誹謗啊,
縱有百口也難辯。
情感抑郁難以疏解啊,
君王被蒙蔽我沒有地方表白。
我的心思郁結深感不安啊,
沒有人能了解我的內心。
要說的話很多啊難用文字表達,
想面陳志向卻找不到門路。
想緘默不語卻無人理解我啊,
向前申訴又沒有人聽我訴說。
我憂煩不安心神難定啊,
內心憂傷苦悶不已。
以前我曾做夢登天啊,
魂魄走到半路就失去了渡船。
我請厲神來為我占卜吉兇啊,
他說:我志向遠大卻沒人幫助。
難道我會一直這樣孤獨遭到排擠?
他說:君王可以思念卻靠不住。
眾口一詞足以混淆是非啊,
你之前就是這樣才遭到禍殃的。
熱湯燙過的東西也可以涼拌啊,
你為何不能改變一下自己的志向?
你想不要梯子而上天啊,
你還是以前那副模樣。
眾人害怕而不與你同心啊,
他們怎么會視你為同伴?
同事一君而路數不同啊,
他們怎么會給你支援?
晉獻公的太子申生是個孝子啊,
他的父親卻聽信讒言而不喜歡他。
鯀的行為耿直而不知變通啊,
治水大業最終沒有完成。
我曾聽說忠誠會招來怨恨啊,
但認為此話言過其實沒有當回事。
久病成良醫啊,
我現在才明白真的是這樣。
這個世道險惡弓箭暗藏啊,
到處有人張網等你上鉤。
布置弓箭羅網來討好君王啊,
我想避禍卻找不到藏身之處。
想隱忍以等待機會反擊吧,
又怕再一次遭到禍殃。
想遠走高飛遠離這是非之地吧,
又怕君王誤以為我要叛離家邦。
去變節從俗吧,
我志向堅定不忍心這樣。
我的胸背像開裂一樣疼痛啊,
我的心思郁結絞痛難當。
搗爛木蘭再碾細蕙草啊,
舂好申椒作為自己的食糧。
我栽種江離啊澆灌菊花,
希望到春天能收獲作為干糧。
唯恐自己的內心不被理解啊,
我一再申明自己的志向。
與這些香草為伴我獨自相處啊,
我深思熟慮想讓自己遠離是非。
【注釋】
①致:表達。愍(mǐn閔):憂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提起過去的事情我就感到憂傷。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惜,貪也。誦,論也。致,至也。愍,病也。言己貪忠信之道,可以安君。論之于心,誦之于口,至于身以疲病,而不能忘。”
②憤:憤懣、惆悵。杼:通“抒”,抒發、表達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憤,懣也。杼,渫也。言己身雖疲病,猶發憤懣作此辭賦,陳列利害,渫己情思以諷諫君也。”
③所:如果。作忠:不真實,“作”在此為“非”。言之:我講的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所陳忠信之道,先慮于心,合于仁義,乃敢為君言之也。”
④正:同“證”,平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春曰蒼天。正,平也。設君謂己作言非邪,愿上指蒼天,使正平之也。夫天明察,無所阿私,惟德是輔,惟惡是去,故指之以為誓也。”
⑤令:命令。這里是請的意思。五帝:五方神。傳說中的五方神是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 中:公平的判斷。 ,同“析”。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復命五方之帝,分明言是與非也。”
⑥戒:告誡。這里是請、要的意思。六神:四方和上下之神。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六神,謂六宗之神也。《尚書》:陻于六宗。”洪興祖《楚辭補注》指出:“《孔子叢》云:宰我問陻于六宗。孔子曰:所宗者六:埋少牢于太昭,祭時也;祖迎于坎壇,祭寒暑也;主于郊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滎,祭星也;雩滎,祭水旱也。陻于六宗,此之謂也。孔安國、王肅用此說。又一說云:六宗,星、辰、風伯、雨師、司中、司命。”洪興祖《楚辭補注》考證說:“一云:乾坤六子。顏師古用此說。一云:天地四時。一云: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太山、河、海。一云:六為地數,祭地也。一云:六氣之宗,謂太極沖和之氣。蘇子由云:舍《祭法》不用,而以意立說,未可信也。”向服:對質、澄清。向,對。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對聽己言事可行與否也。”
⑦俾(bǐ彼):使。山川:這里指山神河神。備御:陪侍。這里是陪審的意思。御,侍。
⑧命:讓。咎繇(jiùyáo就堯):即皋陶,舜時的法官。聽直:聽其講清是非曲直。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復愿令山川之神備列而處,使御知己志,又使圣人咎繇聽我之言忠直與否也。夫神明照人心,圣人達人情,故屈原動以神圣自證明也。”
⑨竭:盡。
⑩群:眾。贅肬(zhuìyóu墜由):即贅疣。肉瘤,常比喻無用的事物。這里用來比喻受到奸佞的排擠。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贅肬,過也。言己竭盡忠信以事于君,若人之有贅肬之病,與眾別異,以得罪謫也。”
忘:不愿。儇(xuān宣)媚:輕浮的意思。背:違。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修行正直,忘為佞媚之行,違背眾人,言見憎惡也。”
明君:賢明之君。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須賢明之君則知己之忠也。《書》曰:知人則哲。秦繆公舉由余,齊桓公任管仲,知人之君也。”
可跡:可以考察。跡,痕跡。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出口為言,所履為跡。”
不變:指表里如一。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志愿為情,顏色為貌。變,易也。言己吐口陳辭,言與行合,誠可循跡;情貌相副,內外若一,終不變易也。”
相臣:了解臣。相:看、觀察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相視臣下,忠之與佞,在君知之明也。”
證之:證明我的心意。證,驗證的意思。不遠:指很容易得到證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君相臣動作應對,察言觀行,則知其善惡,所證驗之跡,近取諸身而不遠也。”
誼:同“義”,原則、義務的意思。身: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我所以修執忠信仁義者,誠欲先安君父,然后乃及于身也。夫君安則己安,君危則己危也。”
羌:發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羌,然辭也。怨耦曰仇。言在位之臣,營私為家,己獨先君而后身,其義相反,故為眾人所仇怨。”
專惟:專為。
眾兆:眾人。兆,眾。讎:結怨。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百萬為兆,交怨曰讎。言己專心思欲竭忠情以安于君,無有他志,不與眾同趨,故為眾所怨讎,欲殺己也。”
不豫:不猶豫。
不可保:不能自保。保,知。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專壹忠信以事于君,雖為眾人所惡,志不猶豫,顧君心不可保知,易傾移也。”朱熹《楚辭集注》認為:“不可保,言君若不察,則必為眾人所害也。”
疾:急切。
有:這卻是。招:招來。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疾惡讒佞欲親近君側,眾人悉欲來害己,有招禍之道,將遇咎也。”
莫我忠:沒有比我更忠誠的了。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眾人思君皆欲自利,無若己欲盡忠信之節。”
忽忘:完全忘記。賤貧:屈原為屈瑕之后,雖出身貴族,但非嫡支。屈原所說自身貧賤是相對于跟楚王更親近的貴族而言。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憂國念君,忽忘身之賤貧,猶愿自竭。”
不貳:沒有二心。
迷:惑。知寵:邀寵。以上兩句是說,我誠心待君,從無邀寵之意。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事君竭盡信誠,無有二心,而不見用,意中迷惑,不知得遇寵之門戶,當何由之也。”
遇罰:遭到懲罰。
所志:所意料到的事情。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履行忠直,無有罪過,而遇放逐,亦非我本心宿志所望于君也。”
巔越:跌跤。所咍(hāi嗨):所嗤笑。咍,嗤笑,楚地方言。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楚人謂相啁笑曰咍。言己行度不合于俗,身以巔墮,又為人之所笑也。或曰眾兆之所異,言己被放而巔越者,行與眾殊異也。”
紛:多,經常。逢、離:都是遭到的意思。尤:怨恨。
謇:口吃,這里指有口難辯。聞一多《楚辭校補》曰“謇與蹇產通,猶蹇產也”。釋:解釋。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逢遇亂君而被罪過,終不可復解釋而說也。”
情沉抑:心情沉悶抑郁。抑,按。不達:不能抒發。
蔽:遮蔽。莫之白:言辭難以表白。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懷忠貞之情,沈沒胸臆,不得白達,左右壅蔽,無肯白達己心也。”
邑:通“悒”,憂郁不樂的樣子。侘傺(chàchì差赤):失意的樣子。楚地方言。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楚人謂失志悵然住立為侘傺也。”
中情:內心。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懷忠不達,心中郁邑,惆悵住立,失我本志,曾無有察我之中情也。”朱熹《楚辭集注》認為:“中情以韻葉之,當做善惡,而惡字又當去聲讀。”
煩言:太多的話。結:古人托人捎信,要把話寫在竹帛上,用繩子系好,頭上打個結。結,相當于書信的封口。朱熹《楚辭集注》認為:“疑古者以言寄意于人,必以物結而致之,如結繩之為也。”詒:同“貽”,贈送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說,要講的話很多,很難用文字來表達。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詩》曰,詒我德音也。”
愿:想,想找君王的意思。無路:沒有門路。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積思累日,其言煩多,不可結續以遺于君,欲見君陳己志,又無道路也。”
莫余知:即“莫知余”,沒有人理解我。
莫吾聞:沒有人會聽我的。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放棄,所在幽遠,眾無知己之情也。”
申:重、再。本句的意思是說我真感到心煩意亂困惑不解。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眾人無知己之情,思念惑亂,故重侘傺,悵然失意也。”
中:心中。悶瞀(mào貌):悶亂。忳忳:煩悶的樣子。本句的意思是說我十分憂傷痛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憂心煩悶,忳忳然無所舒也。”
昔余:過去的我。
魂中道:魂到途中。杭:同“航”,渡船。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杭,度也。《詩》曰:一葦杭之。”洪興祖《楚辭補注》指出:“杭與航同。許慎曰:方,兩小船并,與共濟為航。”聞一多《楚辭校補》謂:“無杭作亡杭,疊韻連語,即茫沆,魂氣浮動貌也。”
厲神:附在占卜師身上的神。占之:占卜夢的吉兇。
志極:志向遠大。極,遠大。旁:輔助。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厲神為屈原占之曰:人夢登天無以渡,猶欲事君無其路也。俁有勞極心志,終無輔佐。”
危獨:危困孤獨。離異:指被疏遠。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行忠直,身終危殆,與眾人異行之故也。”
不可恃:靠不住。恃,倚賴。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君誠可思念,為竭忠謀,顧不可怙恃,能實任己與不也。”
鑠(shuò碩):熔化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眾口所論,萬人所言,金性堅剛,尚為銷鑠。以喻讒言多使君亂惑也。”
初:從前。逢殆:遇到危險。殆,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志行忠信正直,性若金石,故為讒人所危殆。”
懲于羹者:被熱湯燙過的東西。 (jī擊):涼拌菜。
變此志:改變這個志向。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何不改此忠直之節,隨俗吹齏之志也。”
釋階:丟掉梯子。釋,置。登:上。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人欲上天而釋其階,知其無由登也。以言我欲事君,而釋忠信,亦知終無以自通也。”
曩(nǎng):以往、從前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欲使己變節而從俗,猶向者欲釋階登天之態也,言己所不能履行也。”
駭遽:驚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大家一見你的行為就怕與你接近,又怎能與你合作。
伴:侶。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見眾人易移,意中驚駭,遂離己心,獨行忠直,身無伴侶,特立于世也。”
同極:同一目的,指共同事君。極,目的。異路:走不同的路。路,道。
為此援:他們怎么會支持你呢?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眾人同欲極志事君,顧忠佞之行,異道而殊趨也。援,引也。言忠佞之志不相援引而同也。”
晉申生:春秋時晉獻公的兒子,獻公輕信麗姬的讒言而把他逼死。
好:愛。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申生,晉獻公太子也。體性慈孝,獻公娶后妻麗姬,生子奚齊,立為太子。因誤申生使祭其母于曲沃,歸胙于獻公。麗姬于酒肉置鴆其中,因言曰:胙從外來,不可信。乃以酒賜小臣,以肉食犬,皆斃。姬乃泣曰:賊由太子。于是申生遂自殺。故曰父信讒而不受也。”
婞(xìng姓)直:倔強固執。不豫:不欺詐。
鯀(gǔn滾):堯的臣子。功用:功業。不就:不成。以上兩句的意思是說,鯀因性格過于耿直,治水功業不成,結果被堯所殺。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鯀行婞很勁直,恣心自用,不知饜足,故殛之羽山,治水之功以不成也。屈原履行忠直,終不回曲,猶鯀婞很,終獲罪罰。”
忽:忽略、不在意的意思。過言:言過其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始吾聞為君建立忠策,必為群佞所怨,忽過之耳,以為不然,今而后信。”
其信然:這是真理。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人九折臂,更歷方藥,則成良醫,乃自知其病。吾被放棄,乃信知讒佞為忠直之害也。”
矰弋(zēngyì增意):系有絲繩的短箭。機:捕鳥的工具。這里作動詞,發動的意思。在上:上面。《論語》說:“弋不射宿。”
罻(wèi謂)羅:捕鳥的網。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上有罥繳弋射之機,下有張施罻羅之網,飛鳥走獸,動而遇害。喻君法繁多,百姓觸動刑罰也。”
辟:指捕鳥的工具。本句的意思是說,設置弓矢羅網以娛樂君王。比喻奸佞進讒言討好君王。娛:樂。
愿:想。側身:避禍。無所:沒有適當的地方。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君法繁多,讒人復更設張峻法,以娛樂君,己欲側身竄首,無所藏匿也。”
儃佪(chánhuí纏回):徘徊,這里是忍讓等待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意欲低儃留待于君,求其善意,恐終不用,恨然立住。”干傺:干,求;傺,欲。尋求機會進取。朱熹《楚辭集注》認為:“謂求往也。”
離尤:遭受禍殃。尤,過。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欲求君之善意,恐重得患禍,逢罪過也。”
遠集:遠走。
罔:蒙蔽。這里是背叛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說國君將責問我為什么背叛他。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欲遠集它國,君又誣罔我,言汝遠去何之乎?”
橫奔:亂跑。失路:不擇正道。本句的意思是說意欲變節易操。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意欲變節易操,橫行失道,而從佞偽,心堅于石,而不忍為也。”
膺:胸。牉(pàn盼):從中一分為二,裂開。
郁結:心思郁悶,像有結一樣解不開。汪瑗《楚辭集解》指出:“郁如草之屯而不舒也;結如繩之束而不解也。”紆軫(yūzhěn淤枕):絞痛難當。紆,彎曲,這里是絞的意思。軫,悲痛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不忍變心易行,則憂思郁結,胸背分裂,心中交引而隱痛也。”
梼:即“搗”。矯:揉碎。
糳(zuò做):舂。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雖被放逐,而棄居山澤,猶重鑿蘭蕙,和糅眾芳以為糧,食飲有節,修善不倦也。”
播:種。《詩》曰:“播厥百谷。”
糗芳:芳香的干糧。糗,干糧。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乃種江離,蒔香菊,采之為糧,以供春日之食也。”
情質:內心真情。情,志。質,性。不信:表白不清。
重著:一再敘述。著,述。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我修善不懈,恐君不深照己之情,故復重深陳,飲食清潔,以自著明也。”
矯茲媚:我將保持這些美德。矯,愛惜。媚,美好。
曾思:反復考慮、深思熟慮的意思。曾,增。遠身:遠離世俗、遠離是非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言己舉此眾善,可以事君,則愿私居遠處,唯重思而察之。”聞一多《楚辭校補》謂此“二句當互易”,《涉江》“世溷濁而莫余知兮,余方高馳而不顧”二句原在此二句下,處與顧為韻。
上一篇:楚辭《招魂》原文,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楚辭《抽 思》原文,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