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左思
【原文】:
魏國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誥曰:“異乎交益之士!蓋音有楚夏者,土風之乖也;情有險易者,習俗之殊也。雖則生常,固非自得之謂也。昔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聊為吾子復玩德音,以釋二客競于辯囿者也。
“夫太極剖判,造化權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流而為江海,結而為山岳。列宿分其野,荒裔帶其隅。巖岡潭淵,限蠻隔夷,峻危之竅也。蠻陬夷落,譯導而通,鳥獸之氓也。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不以邊垂為襟也。長世字甿者,以道德為藩,不以襲險為屏也。而子大夫之賢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麗皇極,思稟正朔,樂率貢職;而徒務于詭隨匪人,宴安于絕域,榮其文身,驕其險棘。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逾侈。飾華離以矜然,假倔強而攘臂。非醇粹之方壯,謀踳駮于王義,熟愈尋靡萍于中逵,造沐猴于棘刺。劍閣雖嶛,憑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洞庭雖浚,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彼桑榆之末光,逾長庚之初輝。況河冀之爽塏,與江介之湫湄。故將語子以神州之略,赤縣之畿,魏都之卓犖,六合之樞機。
“于時運距陽九,漢網絕維,奸回內贔,兵纏紫微。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殷殷寰內,繩繩八區,鋒鏑縱橫,化為戰場,故麋鹿寓城也。伊洛榛曠,崤函荒蕪。臨菑牢落,鄢郢丘墟。而是有魏開國之日,締構之初,萬邑譬焉,亦獨犨麋之與子都,培之與方壺也。且魏地者,畢昴之所應,虞夏之余人,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遺塵。考之四隈,則八埏之中;測之寒暑,則霜露所均。卜偃前識而賞其隆,吳札聽歌而美其風。雖則衰世,而盛德形于管弦。雖逾千祀,而懷舊蘊于遐年。
“爾其疆域,則旁極齊秦,結湊冀道,開胸殷衛,跨躡燕趙。山林幽峽,川澤回繚,恒碣碪干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南瞻淇澳,則綠竹純茂;北臨漳滏,則冬夏異沼。神鉦迢遞于高巒,靈啊時驚于四表。溫泉毖涌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厥田惟中,厥壤惟白,原
畇畇,墳衍斥斥,或嵬
而復陸,或黋朗而拓落。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顯而豫作。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疇昔,藏氣讖緯,閟象竹帛。迥時世而淵默,應期運而光赫。暨圣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爰初自臻,言占其良。謀龜謀筮,亦既允臧。修其郛郭,繕其城隍。經始之制,牢籠百王。畫雍豫之居,寫八都之宇。鑒茅茨于陶唐,察卑宮于夏禹。古公草創而高門有閌,宣王中興而筑室百堵。兼圣哲之軌,并文質之狀。商豐約而折中,準當年而為量。思重爻,摹大壯,覽荀卿,采肖相。
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匠。遐邇悅豫而子來,工徒擬議而騁巧。闡鉤繩之簽緒,承二分之正要。揆日晷,考星耀,建社稷,作清廟。筑曾宮以回匝,比罔隒而無陂。造文昌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規。
若崇山崛起以崔嵬,
若玄云舒霓以高垂。瑰材巨世,
參差。枌橑復結,欒櫨疊施。丹梁虹申以并亙,朱桷森布而支離,綺井列疏以懸蒂,華蓮重葩而倒披。齊龍首而涌霤,時梗概于滮池。旅楹閑列,暉鑒抰振。榱題黮
,階
嶙峋,長庭砥平,鐘
夾陳,風無纖埃,雨無微津。巖巖北闕,南端逌遵,竦峭雙碣,方駕此輪。西辟延秋,東啟長春。用覲群后,觀享頤賓。
“左則中朝有赩,聽政作寢,匪樸匪斫,去泰去甚。木無彫鎪,土無綈錦。玄化所甄,國風所稟。于前則宣明顯陽,順德崇禮,重闈洞出,鏘鏘濟濟。珍樹猗猗,奇卉萋萋。蕙風如薰,甘露如醴。禁臺省中,連闥對廊。直事所繇,典刑所藏。藹藹列侍,金蜩齊光。詰朝陪幄,納言有章。亞以柱后,執法內侍,符節謁者,典璽儲吏。膳夫有官,藥劑有司。肴順時,腠理則治。于后則椒鶴文石,永巷壺術。楸梓木蘭,次舍甲乙。西南其戶,成之匪日。丹青煥炳,特有溫室。儀形宇宙,歷像賢圣,圖以百瑞,綷以藻詠。芒芒終古,此焉則鏡。有虞作繪,茲亦等競。右則踈圃曲池,下畹高堂。蘭渚莓莓,石瀨湯湯。弱
系實,輕葉振芳。奔龜躍魚,有
呂梁。馳道周屈于果下,延閣胤宇以經營。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亢陽臺于陰基,擬華山之削成。上累棟而重霤,下冰室而冱冥。周軒中天,丹墀臨猋,增搆
我,清塵彯彯,云雀踶甍矯首,壯翼摛鏤于青霄。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籠光于綺寮。習步頓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遙。八極可圍于寸眸,萬物可齊于一朝。長途牟首,豪徼互經。晷漏肅唱,明宵有程。附以蘭锜,宿以禁兵,司衛閑邪,鉤陳罔驚。于是崇墉浚洫,嬰堞帶涘,四門
,隆廈重起,憑太清以混成,越埃
而資始。藐藐標危,亭亭峻趾。臨焦原而不怳,誰勁捷而無
?與岡岑而永固,非有期乎世祀。陽靈停曜于其表,陰祇濛霧于其里。菀以玄武,陪以幽林。繚垣開囿,觀宇相臨。碩果灌叢,圍木竦尋。篁篠懷風,蒲陶結陰。回淵漼,積水深。蒹葭
,雚蒻森。丹藕凌波而的
,綠芰泛濤而浸潭。羽翮頡頏,鱗介浮沉。棲者擇木,雛者擇音。若咆渤澥與姑余,常鳴鶴而在陰。表情籞,勒虞箴,思國
,忘從禽。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腜腜坰野,奕奕菑畝。甘荼伊蠢,芒種斯阜。西門溉其前,史起灌其后。墱流十二,同源異口,畜為屯云,泄為行雨。水澍稉徐,陸蒔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紵。均田畫疇,蕃廬錯列。姜芋充茂,桃李蔭翳。家安其所,而服美自悅;邑屋相望,而隔逾奕世。
“內則街沖輻輳,朱闕結隅。石杠飛梁,出控漳渠,疏通溝以濱路,羅青槐以蔭途。比滄浪而可濯,方步而有逾。習習冠蓋,莘莘蒸徒,斑白不提,行旅讓衢。設官分職,營處署居。夾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閭。其府寺則位副三事,官逾六卿,奉常之號,大理之名。廈屋一揆,華屏齊榮。肅肅階
,重門再扃。師尹爰止,毗代作楨。其閭閻則長壽吉陽,永平思忠。亦有戚里,置宮之東。闬出長者,巷苞諸公。都護之堂,殿居綺窗。輿騎朝猥,蹀
其中。營客館以周坊,
賓侶之所集、瑋豐樓之闬閎,起建安而首立。葺墻冪室,房廡雜襲。剞劂罔掇,匠斫積習。廣成之傳無以疇,槀街之邸不能及。廓三市而開廛,籍平逵而九達。班列肆以兼羅,設阛阓以襟帶。濟有無之常偏,距日中而畢會。抗旗亭之峣薛,侈所
之博大。百隧轂擊,連軫萬貫。憑軾捶馬,袖幕紛半。一八方而混同,極風采之異觀。質劑平而交易,刀布貿而無筭。財以工化,賄以商通。難得之貨,此則弗容。器周用而長務,物背窳而就攻。不鬻邪而豫賈,著馴風之醇醲。白藏之藏,富有無隄。同賑大內,控引世資。賨幏積
,琛幣充牣。關石之所和鈞,財賦之所底慎。燕弧盈庫而委勁,冀馬填廄而駔駿。
“至乎勍敵糾紛,庶土網寧。圣武興言,將曜威靈。介胄重襲,旍旗躍莖。弓珧解檠,矛鋋飄英。三屬之甲,縵胡之纓。控弦簡發,妙擬更嬴。齊被練而铦戈,襲偏裻以列。畢出征而中律,執齊正以四伐。碩畫精通,目無匪制。推鋒積紀,鋩氣彌銳。三接三捷,既晝亦月。剋翦方命,吞滅咆烋。云撤叛換,席卷虔劉。祲威八絃,荒阻率由。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振旅
,反旆悠悠。凱歸同飲,
爵普疇。朝無劉印,國無費留。喪亂既弭而能宴,武人歸獸而去戰。蕭斧戢柯以柙刃,虹旍攝麾以就卷。斟洪范,酌典憲,觀所恒,通其變。上垂拱而司契,下緣督而自勸。道來斯貴,利往則賤。囹圄寂寥,京庾流衍。于時東鳀即序,西傾順軌。荊南懷憓,朔北思韙。綿綿迥途,驟山驟水。襁負贐贄,重譯貢篚。髽首之豪,
耳之杰,服其荒服,斂衽魏闕。置酒文昌,高張宿設。其夜未遽,庭瞭晣晰,有客祁祁,載華載裔。岌岌冠縰,累累辮發。清酤如濟,濁醪如河。凍醴流澌,溫酎躍波。豐肴衍衍,行庖皤皤。愔愔
讌,酣渭無嘩。延廣樂,奏九成,冠韶夏,冒六莖。
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億若大帝之所興作,二嬴之所曾聆。金石絲竹之恒韻,匏土革木之常調。干戚羽旄之飾好,清謳微吟之要妙。世業之所日用,耳目之所聞覺。雜糅紛錯,兼該泛博。鞮
所掌之音,
昧任禁之曲。以娛四夷之君,以睦八荒之俗。
“既苗既狩,爰游爰豫。藉田以禮動,大閱以義舉。備法駕,理秋御。顯文武之壯觀,邁梁騶之所著。林不槎枿,澤不伐天。斧以時,罾
以道,德連木理,仁挺芝草。皓獸為之育藪,丹魚為之生沼。矞云翔龍,澤馬于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莫黑匪烏,三趾而來儀;莫赤匪狐,九尾而自擾。嘉穎離合以
,醴泉涌流而浩浩。顯禎祥以曲成,固觸物而兼造。蓋亦明靈之所酬酢,休征之所偉兆。旼旼率土,遷善網匱。沐浴福應,宅心醰粹。余糧棲畝而弗收,頌聲載路而洋溢。河洛開奧,符命用出。翩翩黃鳥,銜書來訊。人謀所尊,鬼謀所秩。劉宗委馭,巽其神器,窺玉策于金滕,案圖箓于石室。考歷數之所在,察五德之所蒞。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壇,即帝位。改正朔,易服色,繼絕世,修廢職。徽幟以變,器械以革。顯仁翌明,藏用玄默。菲言厚行,陶化染學。讎校彖籀,篇章畢覿。優賢著于揚歷,匪孽形于親戚。本枝別干,蕃屏皇家,勇若任城,才若東阿。抗旍則威
秋霜,摛翰則華縱春葩。英哲雄豪,佐命帝室。相兼二八,將猛四七。赫赫震震,開務有謐。故令斯民睹泰階之平,可比屋而為一,筭祀有紀,天祿有終。傳業禪祚,高謝萬邦。皇恩綽矣,帝德沖矣。讓其天下,臣至公矣。榮操行之獨得,超百王之庸庸。追亙卷領與結繩,睠留重華而比蹤。尊盧赫胥,羲農有熊,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世篤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風?是故料其建國,析其法度,諮其考室,議其舉厝。復之而無
,申之而有裕。非
糲之十所能精,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至于山川之倬詭,物產之魁殊,或名奇而見稱,或實異而可書,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則有鴛鴦交谷,虎澗龍山,掘鯉之淀,蓋節之淵。精衛,銜木償怨。常山平干,鉅鹿河間,列真非,往往出焉。昌容練色,犢配眉連,玄俗無影,木羽偶仙。琴高沉水而不濡,時乘赤鯉而周旋。師門使火以驗術,故將去而林燔。易陽壯容,衛之稚質,邯鄲
步,趙之鳴瑟。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筍,信都之棗,雍丘之粱,清流之稻。錦繡襄邑,羅綺朝歌,綿纊房子,縑總清河。若此之屬,繁富夥夠,非可單究,是以抑而未罄也。蓋比物以錯辭,述清都之閑麗。雖選言以簡章,徒九復而遺旨。覽大《易》與《春秋》,判殊隱而一致。未《上林》之隤墻,本前修以作系。其軍容弗犯,信其果毅,糾華綏戎,以戴公室,元勛配管敬之績,歌鐘析邦君之肆,則魏降之賢有令聞也。閑居隘巷,室邇心遐,富仁寵義,職競弗羅,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則干木之德自解紛也。貴非吾尊,重土逾山,親御監門,嗛嗛同軒,搦秦起趙,威振八蕃,則信陵之名若蘭芬也。英辯榮枯,能濟其厄,位加將相,窒隙之策,四海齊鋒,一口所敵,張儀張祿亦足云也。
“摧惟庸蜀與鴝鵲同窠,句吳與蛙黽同穴。一自以為禽鳥,一自以為魚鱉。山阜猥積而踦,泉流進集而映咽。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窮岫泄云,日月恒翳,宅土熇暑,封疆障癘,蔡莽螫刺,昆蟲毒噬。漢罪流御,秦余徙
。宵貌蕞陋,稟質遳脆,巷無杼首,里罕耆耋。或魋髻而左言,或鏤膚而鉆發;或明發而嬥歌,或浮泳而卒歲。風俗以韰果為婳,人物以戕害為藝。威儀所不攝,憲章所不綴。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距遠關以窺
,時高樔而陛制。薄戍綿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與先世而常然,雖信險而剿絕。揆既往之前跡,即將來之后轍。成都迄已傾覆,建鄴則亦顛沛。顧非累卵于疊棋,焉至觀形而懷怛。權假日以余榮,比朝華而菴藹。覽麥秀與黍離,可作謠于吳會。”
先生之言未卒,吳蜀二客矍焉相顧,焉失所。有靦瞢容,神蕊形茹,
氣離坐,
墨而謝。曰:“仆黨清狂,怵迫閩濮。習蓼蟲之忘辛,玩進退之維谷。非常寐而無覺,不睹皇輿之軌躅。過以
剽之單慧,歷執古之醇聽。兼重悂以
繆。偭辰光而罔定。先生玄識,深頌靡測。得聞上德之至盛,匪同憂于有圣?抑若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雖星有風雨之好,人有異同之性,庶覿蔀家與剝廬,非蘇世而居正?且夫寒谷豐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規顯之也。雖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車二六,三傾五城,未若申錫典章之為遠也。”
亮曰:“日不雙麗,世不兩帝。天經地緯,理有大歸,安得齊給,守其小辯也哉?”
【譯文】:
魏國先生現出溫潤容顏的表情,于是舉目揚眉告誡西蜀公子和東吳王孫說:“你們西蜀和東吳的人不同啊!語音之所以有楚地和中原的差別,是因為水土和風俗的不同;人的性情之所以有奸險和平易的區別,是因為習俗不同所形成的。人雖有自己的性情本性,但不是說本來先天就有的。從前市南宜僚善作弄丸雜技,使楚白公勝與令尹子西兩家怨仇化解。讓我姑且分析品味一下你們的高論以解開二位互不相讓的長篇論辯。
“原始混沌之氣分解之時,就開始創造了孕育萬物的大自然。其體式兼有晝夜,其紋理包括天地。匯流而成為江河,聚結而成為山岳。星宿列布劃分大地分野,邊遠地區好像衣帶一樣連結各個角落,山岳江湖阻隔南方蠻族和東方夷族與中原的來往,那里到處都是山嶺洞穴。村落都住著蠻夷,依靠語言翻譯才與中原相通,全都是如鳥獸一樣不開化的居民。處于天子之位的人,以中原地區為咽喉要塞,不以邊遠地區為保護的屏障。長久撫育百姓的人,以道德為依據,而不以重疊險阻的高山為屏障。而你們二位賢者,尚且還未像眾庶一樣擁戴大魏,接受其威儀;也未依附于大魏皇帝,想要接受大魏新頒布的歷法,愿意率領百姓進貢萬物于朝庭述職。而只專門注重曲隨于蠻夷之人,偏安于最邊遠的區域。以那里的人民紋身斷發為榮,以那里的險阻的山河為驕傲。不明白該說什么或不該說什么的常理,一味地提倡那些詭辯不實、夸夸其談的文辭。用言辭美化那狹小的地盤并感到自負,憑借蠻夷之人的倔強性格而感到振奮。這些言論并不是精純不雜的大道理,想法雜亂與王者之義不符。其虛妄無異于在路中尋求浮萍,又同于在棘刺尖上雕塑彌猴。劍門關雖高,只憑借它的人就會失敗,它不是非常鞏固的地方;洞庭湖雖深,只仗恃它的人就會敗北,它不是愛民治國的地方。那是日暮余光,也只超過西方長庚星的光輝。況且我大魏位居于高敞明亮的黃河流域、翼州之地,以及長江沿岸小河匯集之處。所以我將對你們說說神州大地的區界、中原地區的京城、天下的樞紐——魏都的超然特異之處。
“那時,漢王朝厄運已到,綱紀廢弛,奸惡之人在宮庭內部作亂,叛軍圍住皇宮。美麗深邃的京都宮室,如鳥巢之焚,原野之燎,方火燒掉,變為灰燼,所以使宮廷里長滿了荊棘野草。人口眾多的天下,物產豐富的八方,到處布滿兵器,變為兵刃相接的戰場,致使麋鹿能夠在空曠的城中生活游蕩。東都洛陽空蕩,西都長安荒蕪。齊地蕭條寂落,楚地丘荒墟廢。正當此時,大魏開國之日,奠都之初,萬國都邑與之相比,也不過如奇丑的犨麋與極美的子都、小小的土丘與東海仙山相對立。況且大魏屬地,是畢昴星宿分野之地,又是舜禹后代生活之處。這里是先王的故鄉,又是歷代圣明之人的遺土。考察它的四方角落,則居于八方之中;測量它的寒暑,則霜露均衡。古代卜偃有遠見,贊賞魏地以后一定隆盛;吳國季札聆聽歌曲,贊美魏地的國風民俗。時逢衰世,但盛德卻見于樂曲歌聲之中。時間即已越過千年,仍懷有那悠遠年代積蘊下來的遺風。
“魏國那里的疆域,東西極盡齊、秦之地,腹地聚結古代冀、道二國,前面開出殷、衛故土,后面跨越燕、趙山河。山川幽暗深邃,川澤迂回繚繞。恒山、碣山高入云霄,黃河、汾水廣際無涯。南望淇水岸邊,那里有純美茂盛的綠竹;北靠漳水、滏水,冬夏冷熱不同。邈遠神鉦鳴于高山,靈異聲音驚于四方。溫泉涓流自成波浪,華美清澈泉水可以去病延年。墨井中有黑液,鹽池中有白漿。這里田地適中,土壤白色。平原、低濕之地平平整整,高處低處廣大無邊。有的地方高低不平,重重疊疊;有的地方寬廣開闊,高敞明朗。天地之氣融合貫通,萬物平順變化生長。嘉美祥瑞的標志早有顯現,預先昭示吉祥。因此,往昔就有預見事機的微小跡象,魏都之兆本于往古。氣數存在讖緯之內,預兆藏在竹帛之中。經過長遠時代的沉靜,終于應時運而大放光輝。到了魏武帝時代,始受天命而占據四方。當初就親自占卜吉善選擇都城,求龜卜問筮草已確定吉祥。于是修建外城,整治城壕。經營開始制定法律,包羅歷代帝王之法。模仿長安、洛陽的宮室殿閣,仿照八方之都的屋宇庭堂,以唐堯的茅草屋頂為準則,以夏禹的卑宮低室為樣板。古公亶父草創城邑,修建簡陋的高門住宅;宣王中興復修宮宇,僅僅筑室百堵。魏都兼有圣明帝王都城的法度,并合文彩與質樸之狀。以先圣當年的標準來衡量,商度在富麗與簡約之間取其中。想著《周易》之言;取法《大壯》修筑宮室。閱讀《荀子》不忘儉樸之言,效法蕭何修建未央宮的做法。于是要管理山林官員準備合圍之木,授權木工雕削之法。遠近之人高興而來,如子事父。工匠設計一個比一個精巧,學習古代良工使用曲尺繩墨的傳統,繼承春分秋分之日以日影正方位的要領。度量日影,考察星曜,建造土谷祠堂,修起祖宗祭廟。筑起高高宮殿,道路曲折回環,登宮如上山崖,但是毫無危險。造起文昌大殿,棟宇開闊壯觀,規模宏大空前。高峻氣勢如崇山突起,崔嵬而立;下垂裝飾像黑云之中舒展虹霓,懸空而掛。精美的材料蓋世無雙,樓閣的連接參差錯落。屋梁屋椽相互交結,曲木斗拱重疊擺列。紅色大梁如虹霓伸展,并排橫列;紅色方椽無計其數,分散布列。天花板上的藻井布列間疏如同花蒂懸在空中,藻井上的蓮花鮮明濃重,枝葉倒掛。雨水注入殿堂龍形椽頭再涌于地上就好像水流一樣。成行的廳堂前柱間隔排列,陽光射出燦爛光輝照進屋的一端。椽頭烏黑,臺階層疊高聳,長庭坦平如砥,懸鐘支柱相對擺布。風吹沒有一點灰塵,雨淋一點濕不透。北門城樓,高聳入云;南端正門樣式效法北門。南門北門高聳險峻,雙雙挺立;城門之寬可以并車而行。西開延秋門,東辟長春門。諸侯在此朝見天子,天子在此設宴招待嘉賓。
“左邊內朝有紅色官室,天子聽政大殿在此建起。既不過分質樸,也不過分雕飾;沒有一點過甚,一切合乎常理。木事不精雕細刻,土事不飾以文彩。這是至德教化的表現,國風節儉的所在。前邊有宣明門、顯陽門、順德門、崇禮門,層層宮門相穿貫通,重重疊疊,巍然高聳。珍貴樹木茂密生長,奇異花卉繁盛開放。風至如香草之香氣,露降如甘甜之美酒。宮禁之內各種官署,門連門,廊對廊。當班人員出入之地,典籍刑法收藏之所。眾多侍從之官,帽上金蟬齊放光輝。明朝陪侍皇帝于帷幄之中,納言談吐有文彩。其次是御史官,還有內侍執掌法令,謁者管理符節,儲吏掌操玉璽。有膳食之官、醫藥之長,佳肴醇酒及時送上,治療肌脈,氣血相通。后邊則有椒房、鳴鶴堂、文石室、永巷、壺術,還有楸梓坊、木蘭坊,宮室按甲乙次序排列。宮內之門,或向西或向南,建筑很快,不日而成。溫室殿里,丹青色彩,輝煌燦爛。現天地宇宙之威儀,畫歷代圣賢之肖像,繪各種祥瑞之圖象,鋪排辭藻,加以贊頌。遠至遙遠古代,均可在此照視。虞舜作畫彝器以為戒鑒,此處也可與之相比。右邊則是疏落的園圃和彎曲的池水,下有田疇,上有園亭。水邊的蘭草長勢繁茂,水擊石間,奔流湍急。細軟的枝條掛著果實,輕柔的樹葉散發芳香。奔跑的烏龜,跳躍的魚群,看著懸水三十刃的呂梁洪而不能上游。宮中果下矮馬在環曲的馳道上奔跑,不停地來往于連綿不斷的閣道棟宇之間。高高的臺階寬到可以并輦疾馳而西,銅雀、冰井、金鳳三臺并峙,高峻入云,像巫山神女陽臺高立于臺基之上,如被刀削的華山一樣挺立于高空。其上有累累的棟梁和檐霤。其下有冰室,寒冷可結冰。回環的長廊盤旋于中天,紅色的臺階刮起狂飚。層層構筑巍峨高聳,細小塵埃隨風飄卷。雕塑的云雀在屋脊上翹首而立,兩只矯健的翅膀向青天舒展。雷雨的陰暗遮不住它一半,白日的光輝籠罩在雕花的窗欞上。反反復復上下高臺,穿上春服逍遙自在。四面八方盡收眼底,世上萬物倏忽齊集于一身。有室的閣道又寬又長,巡行警戒之路交錯相連。日晷、漏壺等測時儀器嚴格按時報唱,白天黑夜界限分明。設有兵器架,住有禁衛軍。防范奸惡,后宮無驚。在此有高高的城墻和護城壕溝,女墻與水涯相互環繞。四門高聳,大廈疊起,好像憑借天力,超乎塵埃混然自成。頂部高高突起,基礎亭亭而立。好像焦原巨石臨萬刃之溪而不心慌、強健敏捷之人也不驚怕一樣。比如山岡,永遠堅固,不能以年代多少來說明。日光照耀著外表,云霧迷漫在其中。有玄武苑,并伴以幽暗的樹林。城垣繚繞開辟苑囿,觀榭殿宇相互比鄰。灌木叢中碩果累累,合圍大樹高有千尋。叢生綠竹開懷接風,葡萄葉密結成綠蔭。曲池清澈,積水頗深。蒹葭蘆葦區分清楚,蘆草香蒲茂密森森。蓮花飄浮于水波之上,鮮艷美麗。綠菱沉浸在水里,泛起微濤。鳥兒上下飛翔,魚龜水中沉浮。飛禽在此擇樹棲息,野雞在此發出美音。如咆哮于大海之上,自由自在;又像仙鶴在河邊常吟。圍繞苑囿的池沼與墻垣僅僅作為標志而已,沒人禁止入獵。規戒君主如虞人之箴,思國憂于內,忘縱禽于外。樵夫前去打柴摟草而無忌,獵人獵取糜鹿而不禁。郊野肥美、田畝繁茂。苦菜生長,稻麥豐足。曾有西門豹引水灌溉其前,又有史起治水灌溉其后。灌田泄水之處分為十二磴流趟,水源相同出口不一樣。蓄水如云聚,排水似行雨。渠水灌稉稻,陸地澆稷黍。黑黝黝的桑柘,綠油油的苧麻。按等級賜田、劃定田界,藩籬房屋錯綜雜列。生姜、白芋充足茂盛,桃樹、李樹濃蔭密布。家家安居其所,服著美麗,人人自樂。雖然邑居屋室相望,但是累世阻隔斷絕。
“城內街道四通八達,像車輻一樣向中心集中。紅色樓臺建在城隅。石橋飛架,控引漳水,沿途疏通水渠,栽植青槐,綠蔭遮路。渠水像滄浪青水一樣可以洗滌物品,林蔭道比長廊還要長。高官貴人來來往往,眾人百姓熙熙攘攘。斑白老人不提重物,行路之人禮貌讓路。設立官位,分配職務;經營官署,各處所居。夾雜著府、寺官署,分布在里坊巷閭。府、寺輔佐皇帝正德、利用、厚生三件事,官職超過周代六卿。增有奉常之官,新設大理之名。殿廈屋室都是一個尺度,雕花門墻也同樣光彩鮮明。嚴整臺階,重門雙鎖。眾官之長在此辦公,輔佐代理朝務起主干作用。那平民居處有長壽坊、吉陽坊、永平坊、思忠坊。也有外戚所居之里坊,設在皇宮之東。里門有顯貴者出入,巷中居住著各位公侯。都護官的殿堂,有雕花之窗,朝貢者的車馬眾多,聚積其中。營造客館為圓周之坊,美化賓客所集之地,裝飾高樓之里門,這些都是建安年代最早建立。補治墻壁,粉飾居室。房舍屋檐,重疊而起。刻鏤刀鑿不曾停息,工匠砍削反復不止。秦代廣成傳舍無法與之相比,漢代棄街邸第也難以比及。在市中心開設三市市場,借著平道把貨物運向四面八方。按次順陳列各種物品,設置墻垣像衣帶繞市。調劑常常出現的多余與不足,時至中午人貨匯齊。旗亭樓高峻挺拔,登樓可以眺望集市之博大。百條路上車軸相撞擊,相連者成千上萬。站在車前揚鞭策馬,一半人揮袖即成帳幕。八方之人混同在一起,集中了奇風異采。富商之間簽訂契約,公平交易;用貨幣買賣,不可勝計。物之成材,人工所為,財貨以商品方式流通。寶玉奢侈之物,在此不容買賣。器皿要有廣泛用途才被常用,物品不粗制濫造才能堅固耐用。不出賣劣質物品而固定價格,以彰明和順醇厚的風俗。白藏之倉非常富有,豐富的宮內寶庫控制、收藏天下物資。南蠻貢賦堆積如山,珠玉、布疋充滿府庫。這里貢賦均和而不失常,是財物收藏最為謹慎地方。燕地硬弓堆滿庫房,冀北之馬肥壯滿圈。
“至于強勁之敵多方侵擾,致使天下不得安寧。圣武皇帝下旨興兵,將光曜其威儀神靈。將士披甲戴胄,旌旗在旗竿上飄動。解上器具調整弓箭,長矛短矛飄動羽飾。身穿三重相連之鎧甲,冠戴縵胡之長纓。拉弦向著目標發箭,箭法神妙恰如古代善射的更嬴。全都身披白絹,手拿銳利的長戈,穿著戰服,或行或止。全部出征都合于制勝之法,掌握奇正用兵方法,討伐四方。精通宏大戰略,目中沒有不合制宜之戰術。作戰達十二年之久,鋒芒之氣越來越銳盛。一日三接戰,一月三獲捷。戰勝、剪除不遵王命者,吞食消滅猖獗不臣服者。反叛常道者如烏云消散,席卷劫掠殺戮者。盛威達到八方極遠地方,荒遠阻隔的人也都來歸順。到海島清洗兵器,到江洲刷洗戰馬。回師戰車轟轟,歸旗迎風飄揚。凱旋而歸,同飲慶功酒;分封爵邑,遍量軍功之大小。朝廷絕無有功不賞之事,國家沒有有功不賞之臣。喪亂止息而開宴慶祝,士兵們歸還戰馬而離開戰場。把鋒利之斧收起,把利刃之刀藏入匣中。參考《洪范》大法,斟酌歷代法典文獻。觀察人間的常理,通曉它們的變化。上者垂衣拱手掌握法契,下者順守中道自勉自勵。以有道德修養為高貴,以用財利交往為下賤。監獄中空無一人,倉庫里堆滿財物。此時海外東鳀國前來歸順,西傾國也來聽命正道。荊南人一心歸附,朔北人心想大魏之善,不畏山高路遠,奔馳在山水之間,背負著禮物,通過翻譯來進貢。以麻束發的豪長,耳戴金銀飾器的首領,身著荒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撩起衣襟,在大魏的宮殿上禮拜。置酒文昌殿,至晚大張音樂。其夜未盡,庭火輝煌。賓客眾多,有中原人,也有邊遠的少數民族,有的束起高高的發冠,有的編成累累的發辮。清酒如濟水一樣清澈,濁酒如黃河水一樣混濁。冷酒如解凍時的流水,暖酒醇厚如跳躍的水波。豐盛的佳肴各式各樣,主持行食的廚師擠滿廚房。和悅安詳的宴飲,直至酒酣無喧嘩。設天帝之樂,一共演奏了九遍。首先演奏舜之《韶》和禹之《大夏》,接著奏帝嚳的《六英》和顓頊的《五莖》。眾樂響起,如雷震霆,天宇恐懼,大地震驚。宛如天帝《鈞天廣樂》奏響,秦穆公與趙簡子在夢中聆聽。有鐘鎛、石磬、琴瑟、管簫之韻味,也有笙、壩、鼓鼗、柷敔之樂聲。手執裝飾美好的干、戚、羽、旄,翩翩起舞;清歌微吟,美妙動聽。這是歷代王侯事業所常用,也能滿足他們耳目所視聽。各種樂舞,雜糅交錯,包容廣博。有周代樂官鞮所掌管的四夷之樂:東方的《
昧》、南方的《任》、北方的《禁》,以使四夷之君高興,使八方之民和睦。
“皇帝冬夏狩獵結束后,春秋日還要出行。按禮制親耕農田,遵禮法閱兵講武。準備天子所乘的六馬大車,掌握為天子駕車的技法。顯示禮樂田獵的壯觀,超過古書所記載的天子田獵的場面。樹木新生的枝條不砍斷,大澤中的幼小禽獸不屠殺。按時節砍伐樹林,按生長規律下網捕魚蝦。德行能連接樹木生長的道理,仁義能使靈芝挺拔而生。祥瑞的皓獸因此活動在樹林之內,吉兆的丹魚因此優游在沼澤之中。神龍在彩云中飛翔,大澤中的神馬在山丘上慢行。大山現寶石,大川出珍寶。沒有比它黑的是神烏,三足神烏想往而來;沒有比它赤的是神狐,九足神狐馴服而來。嘉美的谷穗時離時合,生長茂盛;甘美的泉水汩汩涌流,浩浩蕩蕩。此皆顯現吉祥之兆,設法成就大魏天下,本來是觸類旁通才能萬物皆成。這就是神靈的回報,吉祥的偉大預兆。各地百姓和美安樂,人們去惡從善,沒有匱乏,沐浴吉祥預兆的福分,純美醇厚的美德居于人心。余糧曬在田地里而不用收回,頌揚之聲洋溢在道路上。黃河、洛水獻出奧秘,圖書里現出了帝王受禪的符命。黃鳥翩翩飛來,銜來了書信報告大魏將立國。百姓事先用歌謠稱頌它,吉祥之兆早有安排。劉家漢王朝已放棄駕馭天下,禪讓皇位給曹家。在金柜之中閱讀秘籍,在石室之中查閱符命征驗之書,考朝代更替的次序所在,察五行相生相剋所臨。估量在短時間之內,選擇吉日,登上宮中祭壇,魏文帝繼承皇位。重定歲首,改變服色,接續斷絕的圣明之世,恢復廢止的職務。旗幟加以變更,兵器加以改革。顯示仁義,表現出明智,才能藏于沉靜之中,少言語,多行動,這是陶冶染化學習的結果。核對經史文字,遍讀篇章古籍。優賢者的政績記錄在案予以表揚,不在親戚中徇以私情。分清枝干分封王侯,立藩國來保衛皇家。勇者猶如任城王曹彰,才者就像東阿王曹植。勇者立戰旗威猛勝秋霜,才者揮筆墨華美過春花。英才豪杰,輔佐皇室。文臣兼有八元八凱那樣的才能,武將勇猛如漢光武帝的二十八將。赫赫有名,威震天下,開發事物促成天下的安定。因此能讓百姓見到天下太平的景象,使每家每戶都受到封賞。但氣數所傳年代終有一定期限,天賜皇祿必有終了的一天。于是又傳帝業禪讓給大晉,魏帝向萬邦辭謝。皇恩浩蕩,帝德深廣,禪讓天下,讓位為臣,最為公允。獨具美好謙讓之德行,超過歷代百王之平庸。追憶遠古時代的君主,回顧虞舜讓位之事亦可與之相比。遠古的尊盧氏、赫胥氏、伏羲、神農和黃帝,都把推已及人作為大道,把宏大的教化加以推崇,世風篤厚,天下大同。魏帝怎么就不能繼承前人的事業,與他們的風范齊名?因此,計量他們所建的國都,考析他們建都的法度規程,謀劃宮室落成的祭禮,評議他們的擢用與廢置。重復而不厭倦,用之而有富裕。這不是低賤之人所能精通,也不是鄙俚之言所能說明。
“至于說到山川的卓絕奇異,物產的殊異非凡,有的因為名號奇特而著稱于世,有的因為實體特異而被書寫留傳。這是大自然恩賜的結果,實在美好而不能改變。這里有鴛鴦、交谷二水,還有虎澗、龍山、掘鯉淀、蓋節淵。那飛翔的精衛鳥,口銜樹枝填東海以報溺于東海的宿怨。恒山有仙人昌容,師門出于平干,鉅鹿有仙人木羽,仙人玄俗自稱河間人。列仙不止一個,往往出在此間。昌容二百歲就像二十歲一樣年輕,鄴地人犢子與兩眉相連的陽都仙女成婚配。玄俗賣藥行于正午而無影無蹤,仙人木羽攜帶小兒一起成仙。趙人琴高入水一月有余而身不沾水,有時乘赤鯉在水底與人間來往。師門善于使火而顯現靈術,所以將要離開人世時把山林點燃。易水北面多美女,衛地少女容顏美,邯鄲人走路好看,趙地人善于彈琴。真定產梨,故安產栗。中山美酒多醇厚,玄石一飲醉千日。淇園洹水產筍,信都產棗,雍丘產高粱,清流產水稻。襄邑出錦繡,朝歌出羅綺,房子出絲綿,清河出細絹。諸如此類,豐富繁多,不能一一去究。因此只能控制感情而沒有說盡。如果比排事物講究文辭,來描述魏都的博大與美麗,即使百般措辭,簡約文彩,反復多次也不能把魏都的壯麗表述完全。閱讀《易經》與《春秋》,雖有顯與隱之別,但旨意都與善德一致。司馬相如《上林賦》所謂“隤墻填塹”的“勸百諷一”不足取,我只以前賢為根本,對圣賢之道加以闡釋。這里曾有魏絳,他的軍隊儀容嚴整,能夠伸張果敢剛毅,糾查華夏而安撫四夷,來擁戴王室。他的功勞可與管仲的業績相比,晉悼公分賜其歌鐘一肆,那么魏絳的賢德就有了好名聲。這里還曾有段木干,閑居狹巷,住室雖與世俗接近,心卻遠離塵世,富有仁德,尊崇道義,心中不懷仕途競爭之事。魏文侯經過他的住處站在車上向他致敬,諸侯國之間也因他停止戰爭,這是段干木的賢德使秦魏紛爭自息。這里還曾有魏公子無忌,不以貴自尊,重視士人超過江山,親自為看門人駕車,謙遜而與侯嬴乘同一輛車。抑制強秦,解救趙國,威震八方,因此信陵公的美名如蘭花一樣芬芳。至于憑雄辯之才而榮枯在朝廷之上,靠才能而改變厄運,使將相之位加身,以滴水不漏的周密策略,一張善辯之口,能抵擋天下的鋒刃,這就是此地的張儀、張祿,都是值得稱道之人。
“其實地域狹小且多山林的蜀漢,人如同與雉鵲同巢。地域狹小且多山澤的東吳,人如同與蛙黽同穴。一個把自己視為禽鳥,一個把自己視為魚鱉。山阜曲折密集而崎嶇,泉水進流匯集而使水流堵塞不通,土地濕潤滲水而地勢低洼,樹林中土地多石而荒蕪。遠山漫云霧,日月常被遮。住宅土地酷熱,邊界有瘴氣和癘疫流行。毒草生出螫人之刺,昆蟲噴毒噬人。漢代罪犯流放到蜀地以御魑魅,還有秦朝流放者傳下的后代。那里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稟性素質脆弱。巷中沒有長壽之人,里中罕見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的發形如椎又不懂漢族語言,有的紋身又在頸后攢起一撮束發,有的黎明即起邊歌邊舞,有的終年在江湖上游泳。這里風俗以狹劣果敢為美好,人們以相互殘殺為技藝。這里是禮儀統攝不到的地方,也是典章制度約束不了的地方。憑借群山相聚而形成的要隘,依靠長河而形成的地理形勢,占據遙遠的關塞來窺伺內地,暫居高高的鳥巢而作為宮殿階陛那里的戍守薄弱,與蜘蛛蝥蟲所編織的網絡沒有什么不同;弱小的士卒,低劣的鎧甲,與螳臂擋車沒有什么不同。歷舉先代常是這樣,即使相信地勢險要而最終總被剿絕。考察夫差據吳而敗、公孫述占蜀而亡的往事,正是吳蜀二國未來的后車之覆。成都已經傾覆,建鄴也顛倒覆滅。如果不是把雞蛋壘在疊起棋子之上的危險形勢,吳蜀怎么會觀察到這種形勢而心懷恐懼呢?茍且憑借太陽來延續余暉,如同早晨開花而晚上凋謝的木槿一樣,雖然繁盛但很快就成過去。如果看到商代箕子作的《麥秀》之歌和周大夫吟《黍離》之詩,就可在吳蜀的都會作亡國的歌謠了。”
魏國先生的話未說完,吳蜀二客現出驚異的樣子,互相看了看,悵然若有所失,面容羞愧,精神恍惚,身體癱軟,氣度弛散,離坐而起,面色陰暗,表示致歉。他們說:“我們這類人真是白癡,受吳蜀二國的指使和利誘,就像吃了蓼草蟲而忘記了辛辣,如同處于山谷之中不知進退,是非不分而不覺醒,看不見天子車輿的軌跡。過錯就在于輕薄而又耍小聰明,在此恭聽秉承古道的醇厚之義。我們真是錯上加錯。面對魏國先生由于敬畏而心情不定。先生有深奧的知識,頌揚魏德高深莫測,使我們得聞皇上的盛德,先生不是和圣人一樣憂慮天下嗎?先生之言好像春雷震響,驚蟄競飛,義像潛龍升天浮在日影之中,幽泉倒映著高懸的明鏡。雖然人心各異,個性也各不相同,我們難道由于處在陰暗之處和窮困之所,就不能醒悟世情居于正道了嗎?況且燕地山谷寒冷而能五谷豐收,是由于鄒衍吹律暖氣所至的結果;我們的昏昧之情變得明亮起來,是先生箴言規勸的結果。由此可見,即使是戰國時代魏惠王的能光照前后十二輛車的徑寸明珠,秦國要用十五城相換的和氏之璧,都不如發揚典章禮儀為深遠重要。”
吳蜀二客確信地說:“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同時發光,世上不能有兩個皇帝同時并存,這是天地之大道,事物之大理,我們怎能一味地辯說,守其害義破道小辯之辭呢!”
【評介】:
《魏都賦》是左思《三都賦》的末篇。它以假借的“魏國先生”駁斥“西蜀公子”和“東吳王孫”在《蜀都賦》、《吳都賦》中對蜀、吳的夸贊,批評他們的論點,指出吳、蜀土地荒僻、人民鄙陋,盛夸魏都的宏偉壯麗和魏國的地大物博,肯定了魏國的統治順天應人,居于正統地位。作者的構思正如李善所說:“太沖賦三都,以吳蜀遞相頓折,以魏都依制度。”
如果說《蜀都賦》側重寫蜀都的險峻,《吳都賦》側重寫吳都的繁華,那么《魏都賦》則側重寫魏都的雄偉壯麗和典章制度。作者通過“魏國先生”同“西蜀公子”、“東吳王孫”辯難的辭句,貶低蜀、吳是“邊陲”、“蠻陬夷落”、“鳥獸之氓”。說蜀是“劍閣雖嶛,憑之者蹶,非所以根深蒂固也”;說吳是“洞庭雖浚,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更有甚者,把蜀、吳說成是“榷惟庸蜀與鴝鵲同巢,句吳與蛙黽同穴”;而魏則是“六合之樞”、“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遺塵。”這樣作者的“抑吳都、蜀都而申魏都”的目的就達到了。
左思在《魏都賦》中贊揚曹魏能禪讓,“傳業禪祚,高謝萬邦,皇恩綽矣,帝德沖矣。讓其天下,臣至公矣。”贊揚曹魏政權能節儉,修建鄴宮時“去泰去甚,木無雕鎪,土無綈錦”,而最強調的是曹操受天命。“應期運而光赫,既圣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河洛開奧,符命用出,翩翩黃鳥,銜書來訊”。在這里,左思把曹操看作是和周文王、漢光武一樣受天命的人。作者這樣贊揚曹魏政權,其用意顯然在說明晉武帝司馬炎亦是一位受天命的人。作者不惜筆墨贊揚魏國的典章制度,還在于申明立國之本在于政治措施,不在于自然條件的主旨。
《魏都賦》是《三都賦》中篇幅最長,份量最重的。它是作者藝術匠心的集中體現。恢弘的結構,博大的氣魄,廣博的資料,豐富的詞匯,毫不夸張地說勝于以往任何一篇京都大賦。作者運用鋪張揚厲的手法,暢酣淋漓地再現了魏都的宏偉壯麗和魏國的地大物博,這在客觀上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能力和祖國的富饒美麗。雖然其中貫穿著封建正統的思想,但也說明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來源于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古樸文化。
《魏都賦》雖然與《蜀都賦》、《吳都賦》一樣,模擬《兩都》、《二京》,多用排比、對偶句式,但是不同之處卻能變化多姿,起伏有致。作者把洋洋五千言的大賦,在夾敘夾議中安排得錯落有致、輕重分明,這就是左思《魏都賦》藝術匠心之所在。
上一篇:宋玉《高唐賦并序》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