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學仙》原文與賞析
許 渾
漢武迎仙紫禁秋,玉笙瑤瑟祀昆丘。
年年望斷無消息,空閉重城十二樓。
心期仙訣意無窮,采畫云車起壽宮。
聞有三山未知處,茂陵松柏滿西風。
這是一首諷刺漢武帝祀神求仙企求長生不老的詩。由二首七絕構成,在意蘊指向上有著不可分割的完整性。
秦皇、漢武,一生雄才大略,晚年卻都墜入求仙之迷津,就漢武帝而言,此君在位53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頒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征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把冶鐵、煮鹽、鑄錢收為官營;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口法”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又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又派唐蒙至夜郎,先后在西南建立了七個郡;并用衛(wèi)青、霍去病進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脅……然而晚年卻大舉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致使徭役繁重,農民大量破產流亡。此為何?蓋因過分貪戀人世的權勢榮華,不諳生老病死乃人生不可違背的客觀規(guī)律,一味求仙拜神,企求長生永世,結果勞民傷財,天怒人怨,到頭來也還得葬身茂陵,(西漢五陵之一,在陜西興平西南),魂為冢冥……
許渾的這兩首詩表面看來完全是客觀、冷峻的敘述之筆,骨子里卻蘊含著尖銳的嘲諷。第一首寫漢武帝在宮中迎仙祀神,玉笙瑤瑟日夜長奏,香繚煙繞晝夜不息,規(guī)模不可謂不盛大壯觀,心意不可謂不莊敬虔誠,然而仙在何方?神在何處?年年望斷秋水,最終仍無消息,只落得重城十二樓空鎖空閉,民脂民膏全付之東洋浩波。昆丘疑為昆侖。《史記·孝武本紀》:“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司馬貞索隱曰:“言其似昆侖山之王城十二樓,故名之。”相傳昆侖山為神仙之所在,漢武在“似昆侖山之王城十二樓”之“昆丘”祀神,而神始終不至,故“空閉重城十二樓”是也。
第二首進一步諷刺漢武帝求仙不僅空茫茫毫無結果,而且最終仍未逃脫命歸黃泉的無情“定數”。詩人忍俊不禁地嘲笑說:你期盼成仙訣竅的心意確是無窮無盡十分迫切的;從神祠中迤邐而來的采畫云車真夠浩蕩壯觀的(“壽宮”即為神祠。《楚辭·九歌·云中君》:“謇將憺兮壽宮。”王逸注:“供神之處也。祠祀皆欲得壽,故名為壽宮也。”);然而你聽說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找了很久尚不知在何處,而你的身子已葬入茂陵荒冢,只聽見陵墓周遭的滿山松柏呼嘯著西風。“茂陵松柏滿西風”實在是一句極有詩意而且極有哲理意蘊的警句,它對一切企求長生不老妄想永遠享受人間榮華富貴的統治者不啻是一瓢灌頂的冷水,一聲震耳的當頭棒喝,或一聲蕩魂攝魄的警鐘,或一聲惡毒的嘲笑!它以充滿詩韻的語言宣布:一切求仙、祀神、拜佛、問道的癡迷之舉都是徒勞的,古往今來乃至未來者任何等級的人都逃不脫成為“城外土饅頭”中之“餡”的無情規(guī)律(唐代白話詩人王梵志詩意)。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上一篇:《經籍、寓言故事·夸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籍、寓言故事·學鴛鴦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