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東江》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朝鮮作家趙明熙(1894—1942)的代表作。描述洛東江畔漁民的后代樸成云參加“三·一”民族獨立運動被捕入獄,出獄后和父親一起流浪我國東北,父親因貧病交加死于異鄉。他在北京、上海等地區繼續從事獨立運動,并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貒螅谧约杭亦l開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開展反對日本東洋拓植會社的斗爭。不久,他再次被捕,并遭到日本軍警的嚴刑拷打,病重保釋后不幸去世。他的未婚妻羅莎為了繼承他的遺志,毅然離開家鄉,踏上了新的征途。
小說塑造了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者樸成云的形象。他目睹了洛東江畔這塊土地上人民的苦難,認識到給人民帶來苦難的就是地主和日本侵略者,便勇敢地投入了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他具有革命者的堅強意志,不怕挫折。他富有領導藝術與組織才能,回國后便深入到農民群眾中間,興辦農民夜校,和他們一起勞動,在田頭、炕頭和夜校,利用一切機會啟發和教育農民,終于組織佃農,發起了反抗地主和東洋拓植會社壓迫和剝削的群眾運動。他雖被日本警察當局逮捕受嚴刑拷打和重病的折磨,但對革命前途仍充滿信心,逝世前還鼓勵未婚妻起來反抗和斗爭。作品通過對革命者樸成云一生和洛東江畔農村的變遷的描寫,反映了20年代朝鮮農村的面貌,以及朝鮮人民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斗爭。
《洛東江》具有極濃的抒情味。作品的開頭,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洛東江的歷史。樸成云保釋出獄乘船赴某村養病時的描寫,也頗具革命浪漫主義色彩。作品的結尾暗示了革命的光明前景,樸成云的未婚妻羅莎將繼承他的遺志,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難忘的故土。小說語言自然流暢,無雕琢之痕,平易中蘊含深情。
上一篇:《沙與沫》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活著,可要記住》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