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水面起漣漪,
我想看到它無限清澄。
目光深入流動的深處,
深邃如心智的深度,
深邃如天空的盡端,
或者比我的眼睛深沉。
在陽光閃耀的竹葉上,
低語的笛聲翻轉(zhuǎn)出柔美的歌。
小昆蟲啊,不要蠢蠢欲動,
別讓水面起漣漪!
微風(fēng)啊,不要吹縐水面,
且讓我啜飲深沉的思想!
是誰攪動這水?
我的心啊,你也顫抖嗎?
清澄散去,
生命如水般泛起漣漪。
(陳黎、張芬齡 譯)
【賞析】
《別讓水面起漣漪》一詩,通過對清風(fēng)水波、竹葉牧笛、活潑小蟲的描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出了優(yōu)美大自然的神奇與可愛,從中迸發(fā)出了對大自然、對人生的熱愛,全詩洋溢著清新自然的喜悅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對美麗大自然的歌頌與贊美,是浪漫主義永恒的主題,此詩也不例外。全詩以碧波萬里的水面開頭,一開始就給人以無盡的美感與享受。佇立在平靜的湖面上,放眼望去,湖水清且漣漪、深邃而難以見底;微風(fēng)吹來,水波不驚,清新冰涼的水汽迎面撲來,涼颼颼的、濕滑滑的,好一陣涼爽!此時,波光蕩漾,水天相間;湖邊的小竹林,竹影婆娑,青翠的綠竹倒映入水。天地在這一剎那,似乎已經(jīng)靜止。忽然,一聲清笛響起,驚醒游人,原來是那頑皮的牧童,坐在翠竹枝頭,隨著搖曳的樹影,吹奏起清越的牧歌。此情此景,惟有《西洲曲》能與之媲美:“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詩的上節(jié)描繪了如歌如詩的畫面;而下節(jié)則轉(zhuǎn)入對社會、人生的哲理思考。詩歌開頭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假裝以責(zé)備的口吻,要求小蟲和微風(fēng)不要吹動湖水、不要讓水面泛起漣漪,顯得非常自然親切。沉寂的湖面,有了微風(fēng)、小蟲與詩人之間的對話,霎時變得靈動起來。不過,此時的詩人已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我”的心為什么在顫抖呢?是被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所震撼,還是在思索人生?人生又到底是什么呢?人的一生,注定有險灘,有激浪,也有一望無際的青草地,這又給我們什么啟示呢?這些都是詩人留給我們的懸念。
全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水光相間、碧波蕩漾的優(yōu)美畫面,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詩中語言優(yōu)美,清新自然,加上橫貫其中的擬人手法,顯得生動活潑;恍如牧童的笛聲,吹奏出一曲優(yōu)美動聽的樂章,給人無盡的美感與遐想。
(謝茂發(fā))
上一篇:《別理那些神圣的訓(xùn)喻 [德國]海涅》讀后感
下一篇:《別悶悶不樂 [澳大利亞]吉爾摩》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