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奧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2 彩色片 108分鐘
加拿大沃斯影片公司出品
編導:讓·克洛德—婁宗 攝影:居·杜弗 主要演員:馬克西姆·柯蘭 (飾萊奧洛) 吉奈特·雷諾(飾母親) 于連·紀約姆(飾祖父) 朱迪塔·德爾·維基奧(飾比安卡) 伊夫·蒙特馬蓋特 (飾費迪南)
【劇情簡介】
法裔加拿大小男孩萊奧·婁宗住在蒙特利爾市一座骯臟破舊的街區。父親是翻砂工人,所掙的微薄薪水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哥哥費迪南瘦小脆弱,靠撿廢品掙點零用錢,兩個姐姐娜納特和麗塔患有精神疾病,經常出入于精神病醫院。祖父半癡半傻,閑呆在家里,有時也到醫院接受精神病醫生的治療。母親身體強壯,心地善良,感情豐富,雖然被家人面臨的各種問題所困擾,但還是悉心操拾家務,維持全家人的生活。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萊奧性情孤僻,喜歡幻想。“所有的人都以為我是法裔加拿大人,可是,因為我夢想,所以我不是,因為我夢想,所以我不是。那些自以為知道真情的人都管我叫萊奧·婁宗。”畫面上出現父親在工廠做工的場面,萊奧的畫外音繼續:“人們都說他就是我父親,可我知道我不是他兒子。因為這個人傻氣十足,所以我不是他兒子。因為我夢想,所以我不是。”他給自己想像出了一個不落俗套的身世:母親在到市場買菜時,由于接觸到了一個來自意大利西西里島鄉村的西紅柿而懷孕生下了他。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具有意大利色彩的名字: 萊奧洛·羅佐內。
萊奧洛的家人無人會讀書寫字,只有萊奧能讀會寫。他在家里找到了惟一的一本不知從哪里來的書,經常徹夜閱讀以排遣內心的孤獨。雖然書中的有些段落枯澀難懂,加上書里沒有圖畫,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顯得枯燥無味,他多次想放棄閱讀,可后來他還是饒有興趣地讀了下去。他還喜歡寫作,經常詳細地記錄下心中的想法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的家人都成為了我故事中的人物,我講述他們的故事時,他們就像是陌生人。”同時,“我也是我自己生活的旁觀者。”
多年來,父親被全家人的通便問題所困擾,萊奧洛回憶起了自己在搖籃時期往往在衛生間里一呆就是好幾小時的場面。他痛苦地掙扎著排泄大便,但依然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在我記憶的深處,總是縈繞著衛生間的味道和燈光。我祖母曾經對我爸爸說:‘健康的身體來自大便的通暢’。”萊奧還記得他小時候每到星期五父親就給全家人吃一種泄藥,“以驅除來自這個世界上的邪惡的侵襲”。
萊奧洛的鄰居中有一位動物馴養員,此人的業余愛好是從垃圾堆里收集別人扔掉的舊信件和舊照片,仔細閱讀信件和審看照片上每一個人物的表情,然后再把它們燒掉,他認為“必須把這些畫面和文字焚燒才能使它們在人類的想像中獲得再生”。他告訴萊奧洛:“你得學會夢想,萊奧,你必須夢想。”直到很久以后,萊奧洛才明白這位馴養員就像是堂·吉訶德轉世,他決心跟孤獨作戰,他在保護自己。
萊奧洛有一次跟著哥哥費迪南撿舊報紙的時候,遭到當地一個歹徒的欺負,費迪南從此感到惶惶然不可終日。回到家后,他開始鍛煉身體以便打敗欺負自己的歹徒。
一天,萊奧和哥哥姐姐們在家門前的洗澡池里洗澡,因為他撲騰的水花濺到了祖父身上,祖父就將他按倒在洗澡池里企圖淹死他,幸虧母親用煎鍋猛擊祖父,才把他救出來。
正值青春發育期的萊奧洛被比他大幾歲的鄰居、意大利裔小姑娘比安卡深深吸引,他們兩家同住在一個院子里,萊奧洛小的時候,她甚至曾經作過他的保姆。萊奧洛知道他們兩家之間的精確距離是5.8米。“我跟她雖然只相差幾歲,可是我們之間卻像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只能把自己的欲望默默地隱藏在內心深處。”比安卡喜歡唱歌,她那委婉凄涼的歌聲是那么迷人。萊奧幻想著有一天和她一起逃往意大利,永遠擺脫那些脾氣古怪的家庭成員。
萊奧洛一家除星期天外很少有團聚的時候。大姐娜奈特在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萊奧洛有時到醫院看望她。二姐麗塔喜歡呆在家里的地下室,萊奧洛經常將自己捕捉到的各種昆蟲交給她保管,為此,他還在衛生間和地下室之間建造了一個暗道。父親發現了這個秘密通道后,將它封了起來,麗塔被送進精神病醫院。哥哥費迪南在上小學五年級時遇到了許多問題,他已經留級好幾年了。學校認為他的智力有問題,就把母親叫到學校,一位學監當著母親的面測試費迪南的智力。他給費迪南一張白紙,讓他在紙上隨便畫一幅畫。一個小時過去了,他交上來的仍是一張白紙,可是他堅持說他畫的是“雪地上的白兔”。
后來,費迪南由于多種精神疾病而輟學,到一家玻璃制品作坊做工。在那里,他常常遭到欺負,回家后就向家人發火,對萊奧在學校里不好好學習感到不滿,他教訓萊奧要好好讀書學習。萊奧依然終日幻想,用筆記錄下自己對生活的感想和觀察。他思念比安卡,想念意大利。一天,他在寫作時聽到浴室里的流水聲,從門縫里往里面偷看:比安卡在幫助行動不便的祖父洗澡,自然是祖父出錢雇傭她,因為萊奧洛看到祖父將錢遞給了她。祖父雖然已過花甲之年,依然花心不死,對比安卡提出一些要求,遭到拒絕。此事引起萊奧洛的好奇心,萌發了性意識。從此,他開始對性愛想入非非,夢里時常出現比安卡的身影,還看到比安卡為他唱歌。“比安卡,我的愛,我惟一的愛,我的意大利”,這個聲音經常縈繞在他的耳邊。
在學校里,老師們教給了萊奧洛許多東西。12歲的時候,他就知道英語中“nose”的意思是“鼻子”,知道剛果從前曾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但是,他感到自己是班里惟一終日憂心忡忡的人,因為沒有人告訴他自己兩腿之間長的那玩意兒是什么東西,生理課教科書的人體插圖上又沒有畫那東西,以至在很長時間里他都以為盎格魯人身上沒有長那東西。他只有自己去探索這個問題。一天,他躲在衛生間里,把一塊豬肝當作女性生殖器,對著一本色情雜志行手淫之事。
一天,萊奧洛又在偷看比安卡幫助祖父洗澡,這一次他不是通過門縫,而是通過衛生間上面的排氣窗。像往常一樣,祖父依然請求比安卡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比安卡不肯,祖父就將自己的錢包扔給了她,她勉強按照祖父的請求做了。“我從來分不清楚嘔吐和痙攣的區別,我不知道自己該恨這個女孩還是該嫉妒我爺爺,以至把他殺死。”萊奧洛想殺死祖父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在我看來,我們家里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我爺爺的責任和罪過,于是我決定殺死他,盡管我從前非常愛他。”
萊奧經常把寫完的手稿扔掉,被媽媽當作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而他所有的手稿都被喜歡收集別人的手稿、信件和照片的馴養員收集了起來,他認為萊奧很有寫作才能。一天,他帶著萊奧的手稿來到萊奧的學校,找到他的老師,試圖說服老師閱讀一下萊奧的“作品”,培養他的寫作才能,但他的請求遭到老師拒絕。
一天,萊奧和費迪南到港口潛水,在水底揀拾失落在海底垃圾堆里的魚鉤,然后賣給釣魚的人。回來的路上,他們又遇到了從前欺負過他們的那個歹徒,這時的費迪南經過鍛煉肌肉非常發達,本來可以打敗那個歹徒。然而,令萊奧洛傷心的是,雖然哥哥為迎接這一報仇時刻做了許多準備,但他仍然拒絕應戰,并被痛打一頓,萊奧洛的幻想破滅了。萊奧明白,哥哥的恐懼其實是來自內心。
萊奧洛終于將殺死祖父的想法付諸行動。當祖父獨自洗澡的時候,他暗暗地從通氣窗上面放下一個絞索套住祖父的脖子。可是,他精心設計的繩索和滑輪突然失控,他自己因失去平衡被擊倒在地,被砸得鼻青眼腫,住進醫院。在醫院里,醫生勸他要像媽媽那樣身心堅強地面對生活。但是,萊奧洛對醫生的詢問避而不答,對她的勸告又置之不理,而是繼續在寫作中尋找安慰。他的幻想更加豐富,仿佛看見比安卡在一片光明中向他招手,為他唱歌,他們穿過一道光門進入西西里的一個美麗鄉村。
萊奧出院后,整天和一群不守規矩的兒童到處游蕩,體驗抽煙和吸毒的滋味,還和妓女雷吉娜發生性關系。萊奧洛相信比安卡一定恨他,眼前出現幻覺:他進入那道光門,來到西西里美麗的鄉村尋找比安卡。一天,萊奧昏迷不醒,身體麻木,經過電擊療法未見有所好轉,他和家庭其他成員一樣被送到精神病醫院……
萊奧的所有手稿最后落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手里,整部影片都貫穿著他讀手稿的低沉的畫外音。現在,他看完了這部不同尋常的手稿,將它恭恭敬敬地放在他珍藏的書籍和藝術作品中間。
【鑒賞】
本片是法裔加拿大導演讓—克洛德·婁宗編導的第二部故事片,是1992年加拿大創作的重要電影作品之一,參加了1992年第4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角逐,還在第30屆紐約電影節上參展。他的處女作《夜間動物園》曾獲得很大成功,榮獲13項加拿大學院獎(吉尼獎)。婁宗的影片往往以令人不安的富有吸引力的影像,將觀眾引入幻境。《夜間動物園》是荒誕的恐怖片,《萊奧洛》則將人們帶到神秘離奇的個人世界,重現了作者躁動不安的童年。
影片描寫了一個生活在無情的環境里、思想和行為神秘莫測、敏感而具有寫作才能的小男孩的故事。這一題材往往被過度使用,致使引起觀眾的過分傷感,乃至凄然淚下。影片的一切都在觀眾的意料之外,它那令人捉摸不定的情節猶如一次次“突然襲擊”,以至大大冒犯了觀眾,使他們時常因痛苦而輾轉不安。“然而,如果你認為《萊奧洛》是對具有雅致情趣、敏感的觀眾的一次野蠻進攻的話,你就又錯了。婁宗說,本片大部分情節是根據他本人的童年經歷改編的,他懷著能使人接受的熱情出色地將瘋狂、悲慘、絕望的情緒與他記憶中的經歷結合起來。他將驚人的技巧與強烈的直覺結合起來。影片使人們再次體驗到了童年生活的憤怒、恐懼、希望和樂趣。”
這是一部無論用什么語言也難形容的影片,什么語言都難以對它做出公正的判斷。這是一部觀眾能夠感覺卻無法分析的影片,一部只能通過感性加以認識而不是從字面進行解釋的影片。人們會為它那精心制作的畫面和優美的旁白所陶醉,它來自遙遠的記憶和人的潛意識,它是由想像力、詩歌和愛組成的狂熱的夢,讓人常常感到渺無邊際,影片中流露出的真誠或許會令人想起盧梭的《懺悔錄》。
這部影片有時悲哀,有時嘲弄,有時十分蠻橫,有時又十分幽默地圍繞這個男孩生活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主要事件展開。婁宗懷著強烈的感情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一切都仿佛是剛剛發生過,具有濃郁的西藏風格的合唱和埃塞俄比亞風格的音樂,給影片蒙上了一層濃厚的宗教色彩,增添了神秘氣氛。
《萊奧洛》是由記憶串起來的一系列事件的片斷,一切都在觀眾意料之外。這或許是婁宗拍攝廣告片的經歷使然,婁宗在從影之前一直在蒙特利爾制作廣告片。制作廣告片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創作者的想像力,以出人意料的畫面吸引觀眾。婁宗將制作廣告片的經驗充分運用到《萊奧洛》的拍攝中,完全打破了觀賞傳統故事片的心理期待和習慣。由于作者講述的故事是對童年時期的回憶,敘事是跳躍的,不連貫的,沒有明顯的邏輯性,也不必非得具有歷史的或行動的準確性。萊奧洛的回憶追隨了他從搖籃時期到青春期的不平坦的道路,偶爾在特別荒誕或者由不真實的、沒有預示的感情爆發的時刻停頓下來。
影片的大部分事件都發生在浴室和精神病醫院里: 萊奧洛的母親興高采烈地看著蹣跚學步的孩子,旁邊有一個浴缸,浴缸里有一只火雞,它是母親看電影得到的獎品;萊奧洛的姐姐被綁在精神病醫院的病床上;萊奧洛的哥哥對鍛煉肌肉十分著迷;愚蠢的父親總是為后代的通便問題操心;祖父被吊在浴缸上面拼命掙扎著……
對萊奧的童年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是那位馴獸員,他喜歡在垃圾箱里翻找東西,并且只對搜尋信件和照片感興趣。“他揀回了一個個回憶,一道道目光,一片片愛的文字,一次次別離的痛苦,所有這些都像是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馴獸員認為,應該將這些文字和照片化作灰燼,以便讓它們在人們的記憶中獲得新生。”馴獸員從萊奧扔掉的手稿中發現他頗有寫作才能,還極力說服萊奧的老師應該好好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但他的建議遭到老師的拒絕。
表面上看,《萊奧洛》缺乏敘事的邏輯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一些毫無關系的畫面的任意堆砌。透過表面上雜亂無章的畫面,影片作者讓人看到了三個萊奧的形象:一個是肆無忌憚地干壞事、不斷墮入地獄的失足少年萊奧,一個是向往光明、憧憬美好理想的萊奧,以及對語言的掌握程度可以寫出偉大小說和詩歌的萊奧。
12歲的神秘莫測的小主人公的思想活動,主要反映在他寫作的日記和以成人語氣敘述的第一人稱的畫外音里。影片開始,隨著一個長長的移動鏡頭,一位長者的旁白道出了“我”的身世:“這里就是我的家,它位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馬爾恩達大街。所有人都以為我是法裔加拿大人,可是因為我夢想,所以我不是,因為我夢想,所以我不是。”《萊奧洛》最初有一個副標題: “因為我夢想”,雖然在完成片中這一標題沒有被采用,但它通過低沉的旁白貫穿在影片的始終,決定了本片的主題和其余一切。
萊奧的祖父曾經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神錯亂影響了全家幾代人的生活,他的兩個姐姐都因為家族的遺傳而患有精神病,起初看似正常的哥哥也因為多種精神疾病而輟學。生活在這樣一個精神病之家的萊奧擔心祖父的遺傳早晚也要影響到自己,所以就幻想自己有一個新的身份,做了一個有關自己身份的夢,“自從做了那個夢之后,我一直認為我應該叫萊奧洛·羅佐內。”
在確認自己的新身份之后,他就極力維護這一身份。若是別人仍叫他“萊奧”,他就不高興,而且馬上予以糾正。影片開始,他在陽臺上撒尿,媽媽喊他進屋,“萊奧,快進來!”他聽后十分惱火,在冰天雪地里沖著夜空大聲喊道:“(我叫)萊奧洛!萊奧洛·羅佐內!”這喊聲猶如驚天動地的宣言。影片中還多次表現這一點,比如全家人在醫院里接受醫生的談話時,誰都不愿意先開口說話,女醫生問他:“萊奧,你為什么不先說說呢?”萊奧洛回答:“因為我叫……萊奧洛·羅佐內”,緊接著畫外音說道:“一個人怎么能講述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呢?”
萊奧洛·羅佐內是一個典型的意大利男孩的名字,萊奧確實把自己當作了意大利人:“誰都沒有權力說我不是意大利人,意大利太美了,如果僅僅屬于意大利人簡直太不公平了。”萊奧給自己取這樣一個名字,或許還因為鄰居家有一個健康、漂亮、迷人的女孩比安卡。她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但從來沒有去過意大利。“從我的房間到西西里有6889公里的距離,而從我的房間到比安卡的家只有5.8米。可是,她離我又是那么遙遠。比安卡,我的愛,只要寫下這幾個字,我就有了找到她的捷徑。”萊奧一心向往意大利,夢想著回到西西里,跟比安卡一起,他深深地戀著比安卡。
萊奧給自己編造這樣一個新身份,最直接的動機是想脫離他的家庭,脫離那些脾氣古怪的家庭成員,尤其是祖父的遺傳可能對他產生的影響。但是,如果僅僅如此,影片的意義或許就顯得十分有限。事實上,影片中除了表現萊奧對家庭的恐懼和試圖脫離家庭成員的愿望之外,還多次表現對生活在其間的人類社會的恐懼和失望,并且試圖逃離社會。他逃離家庭和社會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讀書、幻想和寫作。“我在讀書的時候體味到了孤獨的樂趣。孤獨是一座城堡,那里有我的椅子,我的桌子,有我的床,有微風習習,有太陽的光芒。每當我離開這份孤獨回到現實世界,我都感到自己像是被流放,流放到一個到處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地方。”
一切觀點都取決于觀察者的觀察角度。婁宗觀察事物的角度是非常獨特的,在常人眼里,“流放”是指個體從群體中隔離出來走向孤獨,而萊奧卻把從孤獨走向群體社會叫做“流放”。萊奧試圖逃離地獄般的精神病家庭,因為在正常人眼里精神病是可怕的,逃離這樣的家庭的影響,他就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可是,這恐怕只是表層意義上的逃離,在深層意義上說,他是試圖逃離人類社會,因為在更為高級的生命看來,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座地獄,一片苦海呢?現實世界中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陌生,感到不自在。一天,他坐在被窩里寫作,毯子上的破洞居然也使他不安:“我不想呆在這個到處是行尸走肉的墓穴般的世界上,可是毯子上的這個破洞提醒我,我現在依然呆在這樣一個地方。日復一日,毯子上的破洞越來越大,明天就能穿過我的一只腳,然后是一只腿,再下去就能穿過我整個的身體。我感到在這個小洞破裂之前,我要離開這種生活。”
一切觀點都取決于觀察者觀察的角度。從正常人的角度看精神病人,正常人會認為精神病人的思維和舉止是不正常的,而從精神病人的角度來看正常人,精神病人對正常人的思維和舉止也會感到不可思議。萊奧的哥哥費迪南被學校認為精神不正常,學校的一名顧問為了測試他的智力是否正常,讓他在一張白紙上隨便畫點什么,一個小時之后他交上來的仍是一張白紙,可他堅持說他畫的是“雪地上的一只白兔”。面對這樣的回答,如果僅僅認為是滑稽可笑未免有失簡單,他的思維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是無可辯駁的:白紙是白的,雪地是白的,白兔是白的。被認為患有多種精神疾病的費迪南確實向正常人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它在這里! 你們看不見嗎? 就在這里!”
一切觀點都取決于觀察者觀察的角度。萊奧的姐姐麗塔本來在家里的地下室過著自己的生活,雖然她的行為有些怪異,比如怕光,喜歡各種各樣的昆蟲,但她在這樣的環境里尋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樂趣,保持著身心平衡。可是,一天晚上,父親發現了這個秘密的地下室,把地下室的門封閉了。麗塔被迫住進精神病醫院的病房里,被捆綁在醫院的病床上,萊奧的父親和醫生或許都認為只有這樣做才是對她的關懷,才能起到治療的效果,可是實際的情形未必如此。盡管作者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但通過畫外音的敘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此種做法的不滿:“由于被迫暴露在日光里,失去了自己的王國,麗塔感到孤獨,沒有了飛蟲的陪伴,她無法安靜下來,我那脆弱的二姐,麗塔皇后,失去了航向。”
影片雖然用不少篇幅描寫萊奧的沉淪,但也表現了他不甘于沉淪的一面。萊奧從對比安卡的愛擴展對意大利的愛,再升華到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這一美好理想被一道“耀眼的光芒”視覺化了。他第一次看到這光芒是在祖父企圖將他淹死在游泳池里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我并沒有害怕,反而幻想看到了大量美麗的財寶,也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我尤其記得那道耀眼的光芒,有生以來我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光芒。”以后,當他夜里專心讀書或寫作時,這道強烈的白光時常閃現在他眼前,還伴隨著美妙的歌聲。一天夜里,他終于明白了這道光芒是從哪里來的,“她就是比安卡,是她在為我歌唱。比安卡,我的愛,我美麗的愛,我惟一的愛,我的意大利。”或許可以這樣說,不管是比安卡還是意大利,都只能理解為一種象征,那道光芒的真正意義在于它是一種理想的召喚,是某種超越現實世界的事物,它在召喚萊奧洛趕快返回自己的“家園”,那里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影片自始至終伴隨著一位老教授誦讀萊奧的手稿的聲音。萊奧的文稿內涵豐富,文筆優美,如詩歌似散文。影片中最后一段畫外音尤其富有詩意:“你,我的女士,無盡的憂郁,孤獨的叫喊,恰似無情的利劍刺透我的心靈,使它感到煩惱不安。每當我在生活的道路上憂郁彷徨,你總是徹夜縈繞在我腦際,我向你致以萬分的敬意。夢幻化作灰燼,你向我展示的生活也成為影子。風清月朗的夜晚,永恒寧靜的時刻,那是心懷惡意的等待,等待著她用高聳圣潔的乳房刺穿我的孤獨,只留下懊悔,當我看到孤獨的地平線上升起一輪太陽。我要奔向萬吉舍德山谷。萊奧洛。”
本片編導婁宗聘請一些非職業演員扮演主要角色,如流行歌星吉奈特·雷諾扮演母親,蒙特利爾著名運動員伊夫·蒙特馬蓋特扮演費迪南,資深的新聞記者皮埃爾扮演老教授,小主人公則由具有尚可容忍的毫無表情的面孔的12歲的馬克西姆·柯蘭扮演。讓—克洛德·婁宗在拍攝完此片后繼續制作廣告片。1997年,當他再次進行故事片創作時,因遭遇空難而不幸英年早逝。
上一篇:《草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萊納斯》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