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羅曼史》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4 彩色片 135分鐘
蘇聯(lián)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編導(dǎo):艾利達(dá)爾·梁贊諾夫(根據(jù)阿·奧斯特羅夫斯基的話劇《沒有陪嫁的女人》改編) 攝影:瓦吉姆·阿里索夫 主要演員:拉莉莎·古茲埃耶娃 (飾拉麗莎) 尼基塔·米哈爾柯夫 (飾帕拉托夫) 安德列依·米雅柯夫(飾卡蘭竇舍夫) 阿列克賽依·別特林柯(飾克努羅夫) 維克托爾·普羅斯庫林(飾沃熱瓦托夫) 阿麗莎·弗萊英德里赫(飾奧古達(dá)洛娃)
本片獲1985年全蘇電影節(jié)大獎,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jié)金孔雀獎
【劇情簡介】
奧古達(dá)洛娃的丈夫死得早,她艱辛地把三個女兒撫養(yǎng)成人。家境一年不如一年,她清醒地知道,由于沒有錢給女兒作嫁奩,她們的婚姻不能過于挑剔,大女兒安娜已遠(yuǎn)嫁異國他鄉(xiāng);二女兒奧麗佳即將嫁給一個高加索的公爵。公爵今天就要帶她乘坐輪船離開伏爾加河畔的這座小城市布里亞希莫夫,到梯弗里斯去。
碼頭上正在依依送別。奧麗佳摟著母親的脖子抽泣,不知道等待著她的是什么樣的命運。奧古達(dá)洛娃的小女兒拉麗莎的心情也有些黯然,兩個姐姐都嫁走了,剩下的就只有她了。奧古達(dá)洛娃家的老朋友,商人克努羅夫和沃熱瓦托夫,在郵局工作的小公務(wù)員卡蘭竇舍夫等都來到了碼頭。40歲左右的富商帕拉托夫因為來晚了,就公然違反碼頭上不準(zhǔn)騎馬的禁令,騎著一頭雪白的駿馬躍上棧橋,直奔碼頭的大廳。他下了馬,快步走到歡送的人群中時,載著奧麗佳新婚夫婦的那艘白色巨輪已駛離碼頭,帕拉托夫把一束鮮花拋擲給站在輪船甲板上的奧麗佳,大聲地祝她幸福。
卡蘭竇舍夫一直戀慕拉麗莎,但他發(fā)現(xiàn),拉麗莎似乎對帕拉托夫很有好感,帕拉托夫處處都能討拉麗莎喜歡,就拿一件小事來說,當(dāng)拉麗莎要乘坐的馬車陷在泥漿積水中時,帕拉托夫就站在馬車后部,背靠車身,雙手抬起車杠,把車移到人行道附近,讓拉麗莎在干爽的地方上車。拉麗莎過生日那天,帕拉托夫送她一條昂貴的金項鏈;為了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感,他還和一名軍官比槍法:他把一個玻璃杯放在自己頭上的大禮帽上,讓軍官打,軍官在離他20步遠(yuǎn)的地方一槍打中了玻璃杯,絲毫沒有傷及他;他拿出一塊金懷表,讓軍官伸直手臂,用手提著表鏈,他在離軍官20米遠(yuǎn)的地方射擊,軍官不敢冒這個險,拉麗莎自告奮勇要作這一嘗試,她無限信任帕拉托夫,卡蘭竇舍夫想從帕拉托夫手中奪下手槍,被帕拉托夫推開了。大家都為拉麗莎捏了一把汗,只聽“砰”的一聲,懷表被擊得粉碎,拉麗莎卻安然無恙。
帕拉托夫帶拉麗莎乘他的豪華的“飛燕號”輪船去航行,拉麗莎還試著駕駛了輪船,帕拉托夫命令船長全速前進,務(wù)必超過“圣·奧麗加”號輪船,拉麗莎在船上玩得非常痛快。帕拉托夫?qū)λ齺碚f是充滿了魅力,她深深地愛上他了。帕拉托夫出航的時候,她呆呆地站在伏爾加河畔的亭子里,望著河上駛過的江輪,盼望看到“飛燕號”。一天,她正在眺望船只的時候,聽卡蘭竇舍夫說:他利用郵政工作之便,得知帕拉托夫被管家坑害,破了產(chǎn),正打算離開這里。在車站,帕拉托夫接受沃熱瓦托夫的建議,同意把“飛燕號”賣給他,并委托他向拉麗莎致歉:他因突然得知自己破產(chǎn),沒來得及向拉麗莎告別。當(dāng)拉麗莎聞訊趕到車站時,火車正駛離站臺,拉麗莎未能見到帕拉托夫。
奧古達(dá)洛娃新結(jié)識了一個從莫斯科來的古里亞耶夫,他看樣子像是銀行經(jīng)理,花錢似流水,他送給奧古達(dá)洛娃600盧布,讓她買一輛好馬車坐,他已向拉麗莎提出求婚,拉麗莎尚未正式答復(fù)他,她心里亂得很,直想哭。正當(dāng)古里亞耶夫在奧古達(dá)洛娃家與賓客們歡聚的時候,幾名法院工作人員和法警到這里來抓走了他。原來,古里亞耶夫只是一名銀行出納員,他偷了銀行的巨款潛逃至此。
拉麗莎屢遇波折,受夠了刺激,她的熾熱的感情消失了,現(xiàn)在對她來說,一切都已無所謂。為了不讓媽媽為她操心,她說:“從現(xiàn)在起,誰先向我求婚,我就嫁給誰。是富是窮,我都不考慮”。當(dāng)拉麗莎和母親從父親的墓地回到家時,見到卡蘭竇舍夫手捧鮮花正在家門口等她,她立即說:“我的命運已經(jīng)注定了。”卡蘭竇舍夫為了討拉麗莎喜歡,一貫吝嗇的他也為拉麗莎買了款式新穎的連衣裙,還不知從什么地方弄來了一輛馬車。
拉麗莎覺得這一連串不幸的事情使她無顏見周圍的人,她想避開他們,要求卡蘭竇舍夫立即帶她到他的家鄉(xiāng)去。卡蘭竇舍夫非要在這里舉行婚禮之后再走,免得別人說他配不上拉麗莎。奧古達(dá)洛娃雖然窮得把房子都典押了出去,但她們家終究是名門。三年來,卡蘭竇舍夫受盡了拉麗莎家里的那些朋友們的嘲笑與奚落。現(xiàn)在,他要在家里設(shè)宴把他們都請來,嘲弄他們,向他們報復(fù)。正當(dāng)拉麗莎準(zhǔn)備嫁給卡蘭竇舍夫時,帕拉托夫突然出現(xiàn)了。拉麗莎想躲避他,但他卻來到了奧古達(dá)洛娃家,并和卡蘭竇舍夫發(fā)生了口角,拉麗莎讓卡蘭竇舍夫向帕拉托夫道歉。帕拉托夫為了教訓(xùn)卡蘭竇舍夫,用拳頭砸扁了一個蘋果,汁水濺到了卡蘭竇舍夫的臉上和身上。奧古達(dá)洛娃讓卡蘭竇舍夫把帕拉托夫也邀請到他家去赴宴。帕拉托夫、沃熱瓦托夫、克努羅夫等都去了。在筵席上,卡蘭竇舍夫吹噓的法國名酒和高級雪茄,被賓客們揭穿,原來都是冒牌貨。卡蘭竇舍夫丟盡了臉,而且被大家灌醉了酒,丑態(tài)百出。帕拉托夫請拉麗莎為大家唱歌,拉麗莎本來不想唱,但當(dāng)卡蘭竇舍夫不允許她唱時,她偏偏唱了一支浪漫曲。
帕拉托夫明天就要離開這里,今晚沃熱瓦托夫要在“飛燕號”上設(shè)宴慶賀自己買了這艘輪船,他邀請賓客們從卡蘭竇舍夫家直接前往,帕拉托夫也要以客人的身份到曾經(jīng)屬于自己的船上去,他希望拉麗莎一起去。拉麗莎認(rèn)為這是“命運的安排”,欣然同意。趁著卡蘭竇舍夫到庫房去拿酒時,拉麗莎跟隨帕拉托夫走了。卡蘭竇舍夫得知后,隨手取下掛在墻上的手槍,直奔碼頭。
在船上的艙房里,拉麗莎不顧一切地與帕拉托夫沉浸在愛情的歡樂中,她決定跟隨帕拉托夫離開這里。沒想到,帕拉托夫得到她之后,卻冷靜地勸她回去,并把手指上的金戒指給她看,告訴她,他已與別人訂婚。拉麗莎受不了這個打擊,她讓帕拉托夫走開,她要好好地為自己想一想。
卡蘭竇舍夫劃著小船向“飛燕號”趕來,他抓住舷梯,爬上了輪船。在甲板上,他看到沃熱瓦托夫和克努羅夫以關(guān)心拉麗莎為借口,正在用猜硬幣的正反面的游戲來決定拉麗莎的歸屬,誰贏,拉麗莎就歸誰。結(jié)果,克努羅夫贏了,已婚的他準(zhǔn)備帶拉麗莎到巴黎去金屋藏嬌。
沃熱瓦托夫在三層艙的走廊上見到了拉麗莎,拉麗莎請求他看在他們從小像兄妹般一起長大的份上,幫幫她,但沃熱瓦托夫說他無能為力,他必須遵守對克努羅夫的“商人的諾言”。克努羅夫告訴拉麗莎,他將帶她去巴黎,拉麗莎終于明白自己是“商品”。卡蘭竇舍夫自稱是拉麗莎的主人,逼著拉麗莎跟他回去,拉麗莎堅決不同意,她寧愿認(rèn)命去隨她的新主人克努羅夫。卡蘭竇舍夫為了不讓別人得到她,從她身后開槍打死了她。拉麗莎倒下后,用微弱的聲音說了聲“謝謝”,緩慢地閉上了眼睛。
【鑒賞】
本片是梁贊諾夫根據(jù)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名劇《沒有陪嫁的女人》改編的。1936年,著名導(dǎo)演雅·普洛塔占諾夫曾將此劇搬上過銀幕,從片名到內(nèi)容,都與原著相符,這一改編作品被譽為搬上銀幕的俄羅斯經(jīng)典作品的一大成就。梁贊諾夫在將近半個世紀(jì)之后的1984年,再一次改編這一名劇時,對原作進行了較大的更動,連影片的主題思想的側(cè)重點都與原劇大不相同。原劇強調(diào)的是,在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里,拉麗莎由于貧窮,她所向往的美好愛情得不到實現(xiàn),她被所愛的人遺棄后,像商品那樣任憑別人把她當(dāng)作“賭注”,將她轉(zhuǎn)讓或出賣,最終悲慘地遭人殺害。梁贊諾夫在本片中要表現(xiàn)的不是對萬惡的金錢勢力的揭露與控訴,而是要強調(diào)女主人公拉麗莎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以及她的純潔的愛情與惡濁的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矛盾。梁贊諾夫認(rèn)為,這一矛盾在今天的生活中也是迫切地存在著的,表現(xiàn)這一矛盾,更具有時代感,也更能使今天的觀眾認(rèn)同。另外,電影的新技術(shù)條件——聲、光、彩色等手段也會賦予影片豐富的表現(xiàn)力。梁贊諾夫把奧斯特羅夫斯基在此劇之后寫的一些話劇中的形象和情境也融進了影片中,他說,只要保留原作的精神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所有的情節(jié)是否與原劇相符。
原劇是上一世紀(jì)70年代的民主青年最喜愛的話劇之一,劇中涉及到的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在今天仍然是令人關(guān)注的。在布里亞希莫夫這個小省城里,充滿著殘酷和卑微的惡勢力,一個像拉麗莎這樣有尊嚴(yán)、純潔、無援的姑娘,由于沒有錢,她就僅僅是個物,一個玩物,被人買賣、轉(zhuǎn)讓。純潔的愛情與險惡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尖銳的沖突,環(huán)境使拉麗莎的美好愛情成為不幸和災(zāi)禍。
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原作中,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僅僅在一天之內(nèi),影片把劇情的時間大大地延伸,故事從頭一年的秋天開始,到第二年的春天結(jié)束,劇情的發(fā)展比原著緩慢得多,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細(xì)節(jié)、情境和人物性格。梁贊諾夫這樣改動,是為了要更充分地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拉麗莎是一個真誠、單純的姑娘,她對愛情忠貞不渝。為了帕拉托夫,她什么都敢干,帕拉托夫與軍官比槍法,軍官害怕冒險,拉麗莎卻敢于讓帕拉托夫槍擊她提在手中的懷表。為了帕拉托夫,她什么都不怕,堅決地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她年輕、清新、純樸,說她聰明,不如說她真誠,她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有時,甚至過于勇敢和坦率了。梁贊諾夫就是要表現(xiàn)女主人公對愛情的追求,他不強調(diào)悲劇的主題。一般來說,話劇中的拉麗莎都是由俄羅斯最好的悲劇女演員扮演的,雅·普洛塔占諾夫改編的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也是由善于演悲劇的女演員尼娜·阿里索娃塑造的,她的杰出演技得到了觀眾的贊揚。有意思的是,本片的攝影瓦吉姆·阿里索夫是這位女演員尼娜·阿里索娃的兒子,這說明,根據(jù)同一原著改編的這兩部影片還有一些繼承關(guān)系。正因為梁贊諾夫不強調(diào)悲劇的主題,所以他啟用的女演員是氣質(zhì)純真、初上銀幕的戲劇學(xué)院學(xué)生拉麗莎·古茲埃耶娃,她令人滿意地扮演了拉麗莎。
梁贊諾夫喜歡借用音樂來抒發(fā)主人公的感情,就像他在《辦公室的故事》中對音樂的運用那樣。只是,《辦公室的故事》中的音樂都在畫面外,而本片中的音樂大部分在畫面內(nèi)。拉麗莎唱了好幾首浪漫曲,這幾首浪漫曲揭示了她的美好的心靈,抒發(fā)了她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拉麗莎、帕拉托夫以及吉卜賽人唱的一些歌曲的詞句來自阿·阿赫瑪托娃、瑪·茨維塔耶娃、勃·阿赫瑪杜麗娜、德·薩莫依洛夫等名家的詩作,也有些歌詞是梁贊諾夫自己寫的,樂曲則是由經(jīng)常與梁贊諾夫合作的安德列依·彼特洛夫譜寫的。應(yīng)該說,這些歌曲是本片的一大特色,為影片增添了魅力。
在原著中,卡蘭竇舍夫的戲并不重,他只是一個卑微、庸俗的次要人物,但在影片中,他從很多次要人物中一躍而進入了主要人物的行列。作為對比,影片作者把他和拉麗莎并列在一起,他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人,拉麗莎則是一個個性鮮明、閃爍著光彩的不平凡的姑娘。米雅柯夫扮演的卡蘭竇舍夫是多色彩的,他虛榮心很強,不怎么聰明,也沒有太大的才能,經(jīng)常像陰影一樣出現(xiàn)在拉麗莎身旁,一直妄想取代帕拉托夫在拉麗莎心中的位置。拉麗莎在河邊土坡上的亭子里盼望能見到帕拉托夫的輪船時,卡蘭竇舍夫給她帶來了帕拉托夫破產(chǎn)的消息;見到帕拉托夫神奇的槍法,卡蘭竇舍夫居然也偷偷地在庭院里不自量力地練習(xí)開槍,槍“砰”地一響,他嚇得幾乎丟了魂;他甚至還想效法帕拉托夫,站在馬車的車身后面,做出要抬起車杠、讓車移動的架勢;由于自己地位卑微,他想宴請拉麗莎·奧古達(dá)洛娃家里的朋友,擺擺闊氣,結(jié)果被人識破筵席上的偽劣煙酒,反而出盡了丑。在米雅柯夫扮演的卡蘭竇舍夫的眼神中,在他的扭曲、發(fā)窘的微笑中,以及他的忙忙碌碌的舉止行動中,流露出一種難以克制的痛苦的神情,這種痛苦他不想將它表現(xiàn)出來,但也沒有力量掩飾它。在與拉麗莎、帕拉托夫的三角愛情關(guān)系中,他是最痛苦的一方,甚至在一切情況都對他有利,他作為未婚夫很快就要成為勝利者時,他都是痛苦的。拉麗莎公開承認(rèn),她不愛卡蘭竇舍夫。在她的行動中可以看出,她嫌惡他,討厭他對她獻殷勤。影片結(jié)尾,卡蘭竇舍夫追蹤拉麗莎到“飛燕號”輪船上,拉麗莎問他來干什么?他的回答是:由于看到一些人侮辱了拉麗莎,他要來復(fù)仇。拉麗莎說:“對我來說,最難忍受的侮辱是你的庇護。”卡蘭竇舍夫既知道拉麗莎不愛他,也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他只希望能得到她。帕拉托夫不適時的出現(xiàn),使他意識到這個致命的情敵對他的威脅。米雅柯夫并不可憐他扮演的卡蘭竇舍夫,也不想讓他的主人公成為英雄,但觀眾從他扮演的卡蘭竇舍夫身上能感覺到這個人物很不明智,常常會做出輕率的舉動。最后,他由于得不到拉麗莎,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她,就槍殺了她,拉麗莎得到了“解脫”,說了聲“謝謝”,他自己則成了一個悲劇角色。
影片中,甚至連米哈爾柯夫扮演的帕拉托夫也很平庸。他自視甚高,盛氣凌人,總是在與別人比試,一會兒比射擊,一會兒比誰的輪船行駛得快,一會兒又比誰更灑脫,不拘禮儀,他要在比試中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性,這是他的生存方式,也是他的平庸的一種表現(xiàn)。他曾說過:“我有這樣一個準(zhǔn)則:從不原諒任何人。”他和驕傲自大的軍官比射擊,軍官對他的勝利反應(yīng)冷漠,認(rèn)為他的行為不恰當(dāng),這個勝利是用拉麗莎的生命作冒險換取來的。他還和卡蘭竇舍夫比喝白蘭地,以別人的體力弱來顯示自己體力強。實際上,他并不是強者,他不得不賣掉“飛燕號”輪船,失去這一心愛的產(chǎn)業(yè),而且徹底破了產(chǎn)。為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與一個富裕的女人訂了婚。最后,這個似乎無所畏懼的人傷心落淚了。他哭什么呢?是為拉麗莎?為他不能和心愛的人結(jié)合?不是,他是為自己而哭泣,他原以為自己是力量、信心和希望的化身,到頭來,他所獲得的只是虛假的、沒有什么價值的勝利。他是由于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平庸而流淚的。米哈爾柯夫淋漓盡致地扮演了這個人物,他演的帕拉托夫很有魅力,性格開朗豁達(dá),他不僅是影片中的一個主要人物,而且也是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一些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淵源。
劇中的人物,從次要到主要,都是平平常常的,這不是影片的弱點,而是影片的優(yōu)點。平和是影片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所有層面的基調(diào)。影片中沒有傷感的音樂,也沒有過多陰郁的景色,演員沒有濫用激情,他們的表演都比較含蓄、有分寸,沒有讓感情進發(fā)到“最高潮”。影片的造型色調(diào)也是中和的,并無鮮艷耀眼之處,即便在影片中出現(xiàn)的吉卜賽人也都很平和,不像別的影片中那樣奔放喧嘩。
原劇中在一天中發(fā)生的悲劇性事件在影片中變成了一個小城市中的一些平庸居民普通的日常生活。就像梁贊諾夫拍攝的其它影片那樣,主人公似乎都聽從命運的擺布:帕拉托夫正打算與拉麗莎結(jié)婚,卻因破產(chǎn)不得不離去,他重又回來時,正遇上拉麗莎要下嫁卡蘭竇舍夫;拉麗莎把自己的終身也托付給命運(“嫁給第一個向我求婚的人”),于是,當(dāng)她看到卡蘭竇舍夫捧著飄滿雪花的花束站在她的家門口時,她說:“我的命運已經(jīng)注定了。”后來,她悄然離開卡蘭竇舍夫家的筵席,隨同帕拉托夫到輪船去的時候,她對母親說:“看來,命運是不能逃避的!”克努羅夫和沃熱瓦托夫經(jīng)常出入奧古達(dá)洛娃家,但他們只是在對拉麗莎來說最決定性的時刻才采取行動,而且也是用猜錢幣的正反面的游戲來決定拉麗莎的歸屬,這又是聽從于命運。命運似乎為幾個主要人物張了一個網(wǎng),準(zhǔn)備把他們都收將進去。所有的人都得屈從命運,而不能加以拒抗。
梁贊諾夫?qū)υM行了較大的更動,使之與今天的時代相呼應(yīng)。這種古典名著的改編方法曾在評論界引起很多爭議。隨著改編作品的繼續(xù)涌現(xiàn),關(guān)于不同改編方法孰優(yōu)孰劣的爭論看來還將持續(xù)下去。
上一篇:《橄欖樹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畢業(yè)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