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與雷
〔德國〕尼采
我今高于獸與人;
我發言時——無人應。
我今又高又孤零——
蒼然兀立為何人?
我今高聳入青云,——
靜待霹靂雷一聲。
(梁宗岱譯,選自《梁宗岱譯詩集》)
【賞析】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1844—1900)的一生,充滿了悲觀與憂傷,然而,他又十分強烈地熱愛著生命。這種矛盾使他陷入極深的生命孤獨感之中,又使他常常以別人所沒有的高度和姿態俯瞰自己的生命,表現生命的孤獨與悲哀、熱戀和渴望。在這首詩中,他即以高聳入云的松的形象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居高臨下地表達生命的孤獨感和期待心。
一棵松樹,高居于群山之巔,仰視茫茫宇宙,俯瞰蕓蕓眾生。“我今高于獸與人;/我發言時——無人應。”詩人感到一種難于被任何生靈所理解的孤獨感,他向人間發出深情的呼喚,但總是無人回應。“我今又高又孤零——/蒼然兀立為何人?”他甚至對自己究為何人發出沉重的疑問,這不僅僅是一種遠離塵囂、踟躕于荒無人煙的空山曠谷之間的自然孤獨感,更重要的是一種由紛亂、荒唐的人生現象中體驗到的生命孤獨感。它反映了一個哲人先覺的靈魂,也表現了一個詩意兀立的精神。
松樹是孤立的,人是孤獨的,但又由于對生命的熱愛,處于孤獨中的“松”有著強烈的期待。那就是“我今高聳入青云,——/靜待霹靂雷一聲”。霹靂轟鳴,會打破孤獨者的寂靜,云撕雨澆,會造成生命新的喧囂,這不是有明確行為的期待,而是對生命熱烈燃燒的期待。
(蘇涵)
上一篇:〔德國〕史托姆《你可已原諒?》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德國〕布倫坦諾《小夜曲》詩詞原文及賞析